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为什么应当成为优先的经济目标?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资本和劳动力双过剩的局面,资本过剩主要是由于储蓄过度的结果,是当前经济存在结构失衡的表现;而劳动力过剩是我们的国情和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必然存在的现象,仍然需要花大力气扩大就业。中国由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还远没有结束。当前,劳动力局部出现了短缺,但是这种短缺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剩余阶段已经结束了。当然,在这方面不少专家都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当前确实出现了劳动力的局部短缺,出现了工资水平相对较快的上涨,总的来看这是一个好现象,而这个现象也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在逐渐发生改变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世界》2008,(7):48
为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天津市总工会将大力发展再就业服务联社,鼓励创业者创办再就业服务联社。吸纳更多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将享受到资金补贴。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愈来愈旺。发展家政服务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家政服务业,并以此来扩大就业已具备相应条件。供应市场劳动力资源充足。目前我省城镇失业人员43万人,  相似文献   

4.
王建教 《乡镇企业》2002,(12):13-1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这说明,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突出任务。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从茶陵县的现实看,让广大城乡居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是维护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扩大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加大了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取得一定成效。本期特综合各地信息,刊载部分地区领导同志关于就业问题的言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落实党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在全社会鼓励和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整合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促进灵活就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9.
有人说:“21世纪人们面对的最大风险是工作的极不稳定”。在下岗失业这一跨世纪难题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之际,《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尹蔚民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精心谋划和安排好2011年的工作,务求把中央精神落实到实处,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供给压力正在减弱,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两种状态并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  相似文献   

12.
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18日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显示:从2001-2012年的12年间,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逐年上升,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但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供求缺口明显加大;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反映急需的人力资源缺口填不满;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持续下降。这些现象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背道而驰之势。这表明,就业结构性矛盾正呈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4,(4):8-9
正在上期《就业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一文中,本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并着重提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当前席卷全球和困扰我国的一大难题,其成因复杂、形势严峻、亟待解决。正如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所说:我们的研究报告要告诉全社会,‘狼’已经来了,提醒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并鼓励大家对积极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的对策措施进行思考。狼来了,就要有对付它的武器。研究报告不仅指出就业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这一现实,同时为应对它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期让我们以研究报告为核心,探讨就业结构性矛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06,(11):1-1
10月12日,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来自全国98家先进民营企业受到隆重表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称赞他们在发展经济、吸纳下岗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仍在继续扩大,这也给我国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三大群体呈现就业难叠加现象。一是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09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10万人左右。二是农民工。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三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地震灾区劳动者、残疾人等各类人员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就业弹性理论,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关联度,通过计算我国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我们发现高技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扩大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一靠经济增长拉动。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是国内外经济界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促进互利的地区经济合作?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包括财税制度、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制度、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补偿制度,才能使地区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而不致成为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而使资本构成中的可变资本减少,引起失业的增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向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矛盾,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08,(3):14-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十六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