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继西方“有机农业”自生自灭之后产生的一种思潮和学派,它是对“石油农业”的拟判与否定。我国引进“生态农业”之后,有许多自相矛盾的论点。“生态农业”遵循自然生态学原理,强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把农业生产视为闭合式自然系统;主张减少外源物质能量投入,强调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自我调节。当全国人民正在紧迫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实现粮食生产上“两个台阶”的时期,“生态农业”实际上起到削弱物质能量投入的消极作用。预料它和“有机农业”的结局一样,将随岁月流逝而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2.
(一) 农业生产过程也是能源的再生产过程。根据物质和能量的输入类型、转化效能,农业可以划为“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所谓“无机农业”,主要是输入外加的无机能量和物质,以加快农业循环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无机农业又叫做“高能农业”或多投能量型的农业。这种农业方式有两个特点:它一方面向农业系统投入化石燃料、农药、化肥等,将农业系统以外的能量引入,通过效率高的机械性技术及资本积蓄的增加来代替效率较低的直接劳动。另一方面又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大量的农畜产品,使大部分能量和物质脱离本系统。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了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进一步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要靠科学经营和技术进步,需要增加物质能量和技术装备的投入。 投入多 产出高 效益好 农业生产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遵循着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  相似文献   

4.
一、增施化肥的潜力 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科学技术,并投入较多的物质能量以发挥其增产的作用。农业生产是能量转化的生物再生产过程,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能量投入多产出也多,能量投入少产出也少。在能量的投入中化肥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分析,世界农作物单产提高的三分之一以上,近二分之一是由于增施化肥的结果。从宏观来分析,无论从1952年以来我国使用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转折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是走“石油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即大量投入“石化产品”(机械、燃料、化肥、农药等),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到一个新水平。但以无机能源为基础的“石油农业”,在推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同时,潜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破场生态平衡、病虫害增加、成本提高、收益率下降等严重问题,而其根本症结是“石油农业”破坏了农业系统内良好的有机循环机制,过分依赖石化能源,削弱了生物问自然力的自我调控,目前正在探求替代“石油农业”的途径。总的趋向是随着高新技术应用逐步改善“石油农业”,努力寻求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生产无污染的优质健康食品,但是由于发展持续农业的条件不同,农业生产水平存在差距,面临的挑战各异,要解决的难题也不一样,所以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形成了“三才”“三宜”和相生相克思想、物质循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利用等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现代农业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解决好在使用现代投入品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文章从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传统农业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阐发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结果 该文阐明六点启示:一是继承“三才”思想,树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二是继承“三宜”思想,因时、因地、因物创造灵活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三是继承精耕细作传统,建立高效、循环、平衡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四是继承养地用地传统,农牧结合,废物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五是继承御欲节用传统,节制开发,合理利用,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六是弘扬生态文化传统,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结论 该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运用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加快研发农业绿色技术;传承系统观、整体观,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深度挖掘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化的载体,为绿色发展保留生态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绿色植物是地球上唯一能将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下来的自然体,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物质和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终极来源。两千多年前开始的传统农业,就是以农田为基地,以绿色植物为载体,捕获、转化和存储太阳辐射能的一座“生产机器”。传统农业增加食物供应总量的主要办法,就是扩大耕地面积。土地成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争夺的对象,也成为增加食物供应的主要约束条件。19世纪以后,传统农业面临人口剧增、土地开发殆尽的严峻挑战。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农业送来了化肥、农药、良种、农机和电力,这些外源性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打…  相似文献   

8.
一、实现现代农业发展途径的选择  以现代农业模式为基础 ,农业发展阶段分析理论揭示了以生物技术进步为主的农业现代化途径是适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选择 ,它将外力因素也即现代因素归为五大稀缺要素 :提供刺激的体制、农业研究、新的物质投入供给、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体制和教育。美国农业发展经济学家约翰 .梅勒依据农业技术的性质 ,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二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源流 ,但这种创新是偏向资本节约或劳动使用型的 ,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 ,因为大…  相似文献   

9.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对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小生产、大市场”的农业生产模式必将受到极大的挑战,一家一户的农民如何发挥自己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如何使自己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充分享有由发展带来的好处?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与江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石油农业,它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化石能源的大量投入,使农业生产率获得大幅度提高,但是,石油农业发展到今天,由于能源的极度紧张,环境的严重污染,资源不不断衰退性变化以及生产成本的日益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使现代农业已经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因此,世界各国出现了许多寻求改革现有农业尝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生态农业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投入较多的物质能量,以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指出:“依靠科学,增加投入,保持农业稳定增长”。这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有个稳固的基础和能否持续协调发展的大问题。 一丝隐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武汉市东西湖垦区广大农工长期被压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承包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俞来友农业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物质能量投入,逐步把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到以知识型、科学型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村工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农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天人合一”的农业生态系统为总体架构,通过梳理、分析传统农业所蕴含的循环经济思想和珍惜、保护、适应生态环境的传统理念,从中提炼支撑和指导传统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原理和规则,探索将传统农业思想嵌入现代农业生态体系,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概念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论述中以及在文件、讲话中常可见到这样一类说法,如“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这些说法在概念上尚可商榷。 首先,传统农业在农业发展史上不是一个阶段。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按生产关系的性质划分,有原始社会农业、奴隶制农业、封建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等,但不存在传统农业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已经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十年来也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总结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世纪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对本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作一总结,以期对新世纪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一、常规现代农业的成就与问题1、“石油农业”的成就与代价“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高”农业的经济涵义做了理论说明:即农业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在丰富的生物产量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价值增殖的效率,包括对经济产量级别的提高,对市场产品交换的促进,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对自然再生产(内涵与外延的)过程的扩大,从而论述了广东的比较优势与“三高”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三高”农业与解决广东粮食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系统与耕作制度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农业生态系统看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也是一个系统。自然界本来是生物、太阳、水、土能量相互转换的一个自我循环体系。农业生产是物质能量转化的过程。比如水稻种到地里,吸收了光、温、二氧化碳和矿质养分,通过叶绿素光合作用以后,就变成了粮食,供人吃用。实际上,粮食就是一种很好的热能“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千真万确的。人吃饭就是增加热量。平常说饥寒饱暖,饥寒就是饿时肚子里没有热量,便冷了;饱暖,就是吃饱了,便会暖和起来。农产品是通过生物群利用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养分加工成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高能量投入为标志的现代农业 ,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产量和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但是 ,现代农业注重的是向自然资源索取 ,不注重向自然资源投入 ,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能源短缺、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 1 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 ,在今后几十年内 ,世界粮食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仅要增加生产以满足需求 ,还要保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既…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场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力措施,生态农场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它是利用生态学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大农业,以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并运用不同的新技术,不断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生物能的利用率、以及产物的再循环率,促使农、林、枚、副、渔各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商业等得到全面发展。生态农场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成为能量和物质转化效率较高的农业生产基地,而且能起到维护自然之间,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平衡,以达到净化环境,保护环境,提高氧气库的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10,(9):17-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必将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即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告别传统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和随意自在的工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明确分工。标准化和执行严格规章制度的农业生产。现代农业高投入、高效益,也是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