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赣南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 1994年全市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 8个,省定贫困乡 177个,贫困人口 105万,分别占全市县(市)总数的 44%;乡镇总数的 48.4%,农业人口的 16.6%。   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六年多来,赣州扶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原则,坚持以贫困乡村为重点,坚持以贫困户增粮增收为目标,坚持以经济效益、扶贫效益为中心,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   ——贫困状况得到缓解,贫困户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在册贫困人口由 1993年的 105万减少至 1999年的 32.3万(含因灾返贫人口), 72.7万人解决了温饱,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1993年的 433元上升至 1999年的 830元,增加 400元。全市 177个贫困乡镇有 42个摘帽, 50个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   ——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六年多来,全市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修建了一批急需的交通、能源、水电、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村公路 383条 6166.8公里,桥梁 124座 3166.4米,解决了 426个村通路问题。修(兴)建小水电站...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市老建扶贫工作自1994年起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五年来成效显著。一是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该市在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艰苦条件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仍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初的1993年底的6-44万人,减少到1998年底的近2万人,减少了4-4万多人,贫困乡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底的828元增加到1998年底的1483元,增加了655元。二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利用省、市扶贫资金兴建水利设施52个,修建、改造公路36条,架设输电线路和修建学校、饮水工程27个。尤其是已建成的部分水利…  相似文献   

3.
广角镜     
喜鹊登枝湘西千余贫困户住进新居  1999年7月,湖南省储波省长到湘西自治州视察、指导扶贫工作时,得知湘西自治州还有3000多户无房户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一定要帮助湘西贫困农户解决无房居住问题,并当即表态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20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建房。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迅速决定,由州政府领导挂帅,州扶贫开发办牵头,1999年冬全州启动“扶贫建房工程”,第一期计划扶贫建房户914户。到目前止,全州已投入建房资金480多万元,扶贫建房户达1100户,有960户贫困农户住进了新房,完成计划的105%。(湖南省扶贫办)赣州市一批扶贫专干受表彰  江西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全市共有国定贫困县8个,省定贫困乡177个。1993年底,全市共有在册贫困人口105万人。截止1999年底,全市有44个乡(镇)宣布摘帽,在册贫困人口下降到32.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上升到830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如期实现。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以利下世纪扶贫工作的开展,赣州市扶贫办决定对长期奋战在“八七”扶贫攻坚第一线的47名乡(镇)扶贫专干予以全市通报表彰。  在表彰会上,赣州市扶贫办领导就全市“八七”扶贫攻...  相似文献   

4.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有8个县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扶持县 ,有177个乡镇为省重点扶持贫困乡 ,105万农村贫困人口需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解决温饱。六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一方面注重政策、科技、项目资金扶贫 ,一方面举全市之力 ,突出抓了社会扶贫工作 ,调动机关及驻地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等各个渠道力量和党员干部、能人积极性 ,走出了一条社会扶贫路子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1999年底 ,赣州市农村在册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底的105万减少到32.3万。全市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湖南贫困山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00年为止,扶贫成果令人瞩目:———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全省由1994年的435万人减少到13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8.37%下降到2.4%,实现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省贫困地区共修通县、乡、村公路2.33万公里,解决了20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5万处,解决了240万人的吃水困难;架设输电线路解决了43万户、…  相似文献   

6.
从80年代初开始,江西省九江市就开展了老建扶贫工作,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九江市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力度,结下了累累硕果,仅1994年到1998年五年间,重点扶持了72个省、市定贫困乡7个方面的建设:1、扶持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931处,长度84451米,解决了114428个村贫困人口,66510头牲畜饮水困难。2、扶持建设电力设施267处,线路1501公里,解决了23个乡,243个村用电困难。3、扶持修建乡、村公路226条,1042.6公里,解决了31个乡,267个村的交通困…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赣南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赣南老区扶贫开发紧紧围绕贫困户增粮增收这一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因地制宜搞开发,扎扎实实抓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农村贫困人口由1993年底的105万下降到1996年底的57.3万,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1993年的433元增加到1996年的1136元,三年增加703元。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脱贫致富模式。--"山上再造"型。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的优势,组织贫困户向山进军,大打"在山上再造一个高效益赣南"的攻坚战,开发山地种果菜栽林木…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市自 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贫困状况明显缓解。在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艰苦条件下,全市农村在册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之初的 6. 44万人,减少到 2000年底的 0. 7万人,减少了 5. 74万人,解决温饱率达 89. 13%。   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增强。利用省、市扶贫资金兴建水利设施 116个,修建、改造公路 85条,修建中小学校 38所,架设部分输电线路,解决了许多群众急待解决的饮水、灌溉、农田改造等问题。   三是扶贫支柱…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吉安县在扶贫攻坚中,认真实施“扶贫到户”战略。1998年,全县贫困乡镇中又有一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据统计,全县贫困人口目前已由1994年的4.85万人下降到0.8万人,下降了78.3%。为了切实打好扶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吉安县在全力实施“扶贫到户”战略中,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作到了扶贫攻坚“五到户”:一是建档规划到户。县。乡、村三级对贫困户重新进行建档立卡,做到了底数清楚,县有档,乡有册,村有帐。对1997年底尚未解决温饱的3912户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战略,制订了脱贫计划。二是…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赣州市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定贫困县有8个,省定贫困乡177个,贫困人口105万。8个贫困县中省定的贫困乡118个,贫困人口71.78万人,分别占全市66.6%、68.3%。1994年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到1999年底,贫困县贫困人口下降到22.46万,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5元。但在贫困县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和贫困户绝大多数解决温饱的同时,贫困县农户收入同全市农户收入,以及贫困县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全市农村农户年人均纯收入2095元,贫困县农户收入与之相差730元;贫困县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相对贫困县农户平均1365元收入800元以下收入人口占12.37%,2000元以上收入的农户人口占13.12%。贫困县内低收入的这部分人口基本上还处于温饱与绝对贫困的边缘(1999年全国温饱线为625元)。分析农户收入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对下世纪继续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现状分析(一)地理条件的客观性。赣南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8个贫困县的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均座落在山区(库区)、丘陵(半山区)。这些地方交通水利、电力、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滞后,加之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宜春市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1993年至1999年,针对省定5个特困乡和市定10个贫困乡的75716人贫困情况,各级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治穷致富,使全市91%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人均收入由400元上升到695元,增长75%;同时,贫困乡村的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1993年提出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要求。宜春市的治穷致富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采取了六项有效措施。  一…  相似文献   

12.
广角镜     
乐安县“八七”扶贫成果丰硕乐清市扶贫资金落实快江西省乐安县从1994年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贫困人口由“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初期的115万减少到62万人。2、贫困山区新建、修建医院、卫生所10所;新建教学楼9栋,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为1260名学生减免学杂费12万元;为贫困乡村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016期,培训青年农民4万多人次,农村基层干部2500多人,农函大学员1960人,使60%的贫困户的主要劳力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术。3、投资85万元,修通了2…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的 11个县 (市、区 )中,有 3个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其他县 (市、区 )中也有 不少贫困乡镇。 1993年全市贫困人口有 177 56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根据"国家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到 1997年全面摘 掉了贫困县、贫困乡 (镇 )的帽子。又经过三年"扶村帮户"的努力,到 2000年底全市人均 年收入 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 9万人,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初步改善,基 本上完成了扶贫攻坚的任务。但是当前脱贫水平还很低,基础很脆弱,稍有天灾人祸就会返 贫。今后要消除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4.
扎实工作确保“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顺利实施樊祥熙按照江西省政府要求,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助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总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贫困县要建成四个以上年产值五千万元以上的扶贫支柱产业,贫困乡...  相似文献   

15.
唱好扶贫曲打好攻坚战余干县地处鄱阳湖滨,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有30个贫困乡镇,81万余人,分别占全县乡镇总数、总人口的8824%和9529%。1992年,全县普查在册贫困户27200户,贫困人口129000人。贫困...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南昌县是省会南昌市的郊区县,由于该县通过认真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切实贯彻开发式扶贫的文革,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初期的11.36万人,减少到99年底的78816人(含98年因洪灾返贫人数),贫困户的人均年纯收入也由362元提高到1134元,净增772元,平均年递增55.3%;江、河、湖、边地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户的劳动素质日益提高,脱贫致富的步伐显著加快;一批扶贫支柱产业蓬勃兴起。南昌县的扶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相似文献   

17.
上饶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区有4个县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县,有106个乡镇为省重点扶持贫困乡,635万农村贫困人口需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解决温饱。几年来,这个地区一方面注重政策、科技、项目资金扶贫,一方面举全...  相似文献   

18.
一、返贫已成为影响吕梁脱贫的主要障碍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吕梁地区共有9个贫困县、128个贫困乡镇、2647个贫困村、113.1万贫困人口,占到山西省380万贫困人口总数的29%,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因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从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几年努力,吕梁地区扶贫  相似文献   

19.
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县努力抓好信贷扶贫工作,根据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坚持信贷扶贫到户,着力扶持发展以果业为主的扶贫支柱产业。近年来,每年安排70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扶持果业发展,其中到户资金占90%以上。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促进了我县产业化扶贫进程,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到2002年底止,全县贫困人口由“八七”扶贫攻坚初期的88000人,下降到34841人,低收入人口由60577人下降到31842人,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八七”扶贫攻坚初期的400元,提高到119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解…  相似文献   

20.
扶贫攻坚抓四化□傅卫国朱国清袁斯斌在本世纪末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各级党政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丰城市虽不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市),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全市34个乡镇中,尚有罗山乡属地区级贫困乡,蕉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