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意有的专家提倡的应大力增加肉类消费量、使动物性蛋白质占蛋白日摄入量30%的观点,认为在相当时期内,我国既没有必要也无可能把动物性蛋白的消费比重定得过高;文章预测了我国1990年和2000年动物蛋白的消费量,可供有关部门研究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肉类消费特征及2020年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1/4强。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及城镇化发展,未来中国肉类消费将继续增长。本文选用调查消费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指标,在肉类消费与生产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依据2000~2012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情况,结合对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城镇化率预测分析,研究提出2020年中国肉类总体及分品种消费量和生产目标值。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肉类消费继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速为2.8%;肉类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其中,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牛羊肉消费比重增加;为满足肉类消费需求,肉类产量年均增速要达到2.7%。  相似文献   

3.
中国肉类协会近日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正在完善肉类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大集团战略,发展自有品牌产品,以增强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类产品产销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244.8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1%。中国肉类、蛋品的生产总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在发展中国家已处于领先水平,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接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15年我国各食物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为基础数据,从虚拟水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我国的虚拟水消费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则相反,且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虚拟水消费量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的虚拟水消费量低于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差距在减小;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更趋多元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各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不同种类的食物虚拟水消费均存在地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为典型区域,定量研究我国北方牧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及特征,以期丰富我国牧区的食物消费数据库、促进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转型升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通过实地入户3d跟踪称重调研,获取典型区域内204户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值和传统农村(山东省)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牧区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牧区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为495.99g/(人·餐),其中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2.4倍;蔬菜消费占比最高(24.43%),其次是面粉(18.39%)、奶类(12.62%)和肉类(11.39%);粮食消费中50%以上为面粉消费,肉类消费中60%以上为牛羊肉消费。(2)不同区域和群体间消费差异明显。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非主食类食物(肉类、食用油、零食和酒水)的消费量更高,而对薯类的消费量更低;与少数民族相比,饮食主要决定人为汉族的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更低,且对奶类、酒水的消费量明显更低。(3)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相比,呼伦贝尔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表现出高油多盐的特征,同时对牛羊肉为主的肉类和谷薯类的消费偏高,而对水产类、水果和奶类的消费明显不足;与传统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相比,牧区居民的蔬菜、大豆及坚果的消费量更低。[结论]牧区居民食物消费有了主、副食兼用的趋势,且仍能体现地域特色,但饮食结构仍呈现单一化,对牛羊肉等肉类消费过量情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我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一是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二是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150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人造板及装饰材料行业景气向好。然而我国人均木材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9.8%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48.9%,人均人造板消费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造板及装饰材料需求空间大,产业政策利好。以城市化率、人均GDP和总人口为自变量进行测算,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000万m3,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历来以粮为主,动物性蛋白质比重很小,人均肉、蛋消费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奶的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迅速发展畜牧生产,给城乡人民提供更多肉、蛋、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由农牧渔业部掌握的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基建投资,每年不过6,000多万元。这笔极其有限的资金应该优先投放到哪里?这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对各类畜禽生产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对比分析,以期找到一个适当的结论。 一、饲养周期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猪肉既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又是居民消费的主体(1993年全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80%;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70%以上),那么到2000年我国对猪肉的需求量有多大,猪肉的生产应该达到多少,又该怎样实现有效供给等问题是急需回答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  相似文献   

10.
国际粮食委员会执行主席德尔曼.丹尼斯指出,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肉类消费量和动物饲料需求量必将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禽肉产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仪占世界总产节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却占50%以上。尽管国产粮食可以满足相当大比例的饲料需求,但是发展中国家必将需要进口大量饲料粮食。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一 )肉、奶、蛋生产总量大 ,但人均产量低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1 998年的信息资料和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 ,我国肉类总产量为 5 5 1 4万吨 ,占世界产量的 2 5 .6 % ;奶类产量为 1 1 0 6万吨 ,占世界产量的 2 .0 % ;蛋生产量为占世界产量的 41 .8% (郭立力等 ,1 999)。除奶类产量所占比重较低外 ,肉类和蛋类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但上述三类的人均占有量较低 ,分别为肉类 5 1 .44公斤、8.44公斤和 1 7.1 6公斤 (郭建钦等 ,1 999) ,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 36 .1 %、9.0 %和1 93.9% ,分别相当于美…  相似文献   

12.
一、食物消费水平和食物结构的现状 1978年以来,我国食物生产获得迅速发展。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国人均食物消费量,1987年同1980年相比:粮食增加17.6%,植物油、水果、奶类、蛋类等都增加一倍以上,食糖增加76.3%,肉类增加51.6%,水产品增加1.5倍(见表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的食物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畜产品是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在我国食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产品(食品类)与植物性食品的最大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人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肉类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具有十多  相似文献   

14.
一、林纸结合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我国是发明造纸、印刷术的文明古国,蔡伦造纸曾使华夏历史生辉。现在我国的造纸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般来说,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生产水平也就越高,纸的消费量也就越大。1983年,我国人均纸的消费量约9公斤,而同期亚洲人均消费量为12公斤,世界人均消费量为39公斤。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标志。经济要振兴,智力要开发,造纸工业必须随之发展。据分析,我国造纸工业落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原料结构不合理;二是企业规模过小;三是资金来源不足。这三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应当寻求对策,分别加以解决。当前,我国造纸工业由于原料结构中木材(或称木浆)的比例很小,严重地影响了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膳食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膳食质量状况是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人均膳食质量分值(人均DDP分值)及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膳食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自1990年以来,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膳食质量状况不断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同类型家庭的膳食质量状况具有明显差异。人均收入、人均动物性食物热量摄入量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膳食质量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人口规模、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量、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兼业程度和缩小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是提高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膳食质量水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指出,2005/2006年度世界粗粮的食用消费量预计将会恢复性增长,达到创纪录的1.75亿吨,这要比上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04/2005年度的食用用量较上年出现了大幅降低。原因在于2004/2005年度非洲粗粮消费量大幅降低到了人均72公斤的水平,当地严重的干旱导致粗粮供应骤降。按照人均消费计算,2005/2006年度世界人均粗粮消费量达到27公斤/年,这要比上年提高1公斤。大部分增长来自于非洲,因为当地人口恢复,促进粗粮消费提高,特别是在埃塞阿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以人均消费量计算,中美洲的人均消费…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世界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肉蛋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蛋类人均占有量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肉类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畜产品生产已由数量导向迈入质量导向的新阶段。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畜禽遗传资源这个良种的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粮油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幅度呈现出由大变小进而基本稳定的趋势,而果蔬食品消费则持续上升。据农业部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和4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蔬菜消费量达到117.89公斤/人,均居世界第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蔬菜生产以平均6%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可以说中国蔬菜生产已基本完成了面积和产量的扩张,实现了供需总量的平衡。因此,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 ,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 ,丰年有余 ,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在此期间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 ,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变化过程。粮食消费经过从 1 978— 1 984年间人均消费水平的高增长期 ,到 1 986年人均年消费达到最高量为 2 5 2 7公斤商品粮 ,比 1 978年提高了 2 9 3 %。 1 986年以后 ,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开始下降 ,而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一直呈增长趋势。这种变化表明 ,中国人民食品消费结构已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温饱型消费 ,转变为注重食品质量和营养提高的水康…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 ,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加工很落后 ,具体表现 :一是加工量少。用于工业加工食品的粮食仅占总产量的 8% ,加工的肉类占3%— 4 % ,豆类加工占 1 % ,果品加工占 1 0 % ,蔬菜加工不足 1 0 % ,蛋类加工只有 0 .2 5 % ,水产品加工占 30 % ,薯类加工占 1 0 %。二是加工品种少 ,深度不足。比如 ,发达国家的肉类 90 %经过一次加工 ,4 0 %经过二次加工。我国一次加工的占 2 0 % ,二次加工的占 4 % ;玉米深加工产品我国只有 4 0多个品种 ,国外有 2 0 0 0多个品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