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从泉州市经委获悉,今年泉州又有5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增至14家(其中省直企业2家),占全省的15.4%,标志着泉州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长足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湖北省按照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开展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出台了《关于支持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的意见》,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经认定,成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评价体系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然后以国家和各省市现行的技术中心评价体系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总结出我国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即行业化、地方化和公益化。  相似文献   

4.
一、设置技术创新机构,健全科技管理机制1997年初,公司经四川省经贸委批准建立,是四川省第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之一。技术中心建立以来,公司始终把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最高层,承担公司中、长期产品研发、试制和技术创新任务,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公司注重建立与健全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由公司总经理亲自主管技术中心工作,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技术中心内部实行技术中心主任、室主任、课题组长负责的分层管理。为尽快达到技术中心组建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公司严格按照《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的组建、认定及管理方法》的要求,努力完善科技政策、措施与办法,先后制定了《九洲技术中心组建方案》、《技术中心实施细则》《加快研制进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立项管理的措施与办法》、《加强科研保障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技术中心科研物质管理办法》,从而使技术中心的设计控制严格按照经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证合格的程序执行,形成从规划、立项、计划、调度实施、项目评审鉴定、项目奖励兑现等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体系文件,使技术中心的科技管理工作有章有序,走入正轨。此外,制定了《事业部科技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政策导向     
国家经贸委提出多数重点国企两年内须建立技术中心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在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上说,大多数国有重点企业要在今明两年内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扩大销售,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否则,将其从重点企业中淘汰。张志刚说,各地要加快建立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快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大多数国有重点企业要在今明两年内建立起技术中心。要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和培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8,(11):F0002-F0002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是2006年10月,经国家认定的第13批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开发,是云冶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力量。云南省选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有色金属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台金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靠技术中心。现拥有固定人员368人,其中正高T20人、高T100人、外聘专家40人,有博士4人,有学术学科带头人10A,省技术创新人才10人,创新团队1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09,(1):47-47
2008年9月26日,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为第十五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科技自主创新实力和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技术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发改委今年10月25日公布的"第十九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分中心"名单中,山东常林集团名列其中,这不仅是对山东常林技术和科研能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认可,将进一步提升山东常林的科技和技术创新水平. 山东常林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于1995年,1999年被认定为"山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山东常林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十分重视产品研发和创新工作,始终把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视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链式模式的分析 ,认为技术检测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变革能力 ,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 ,并由此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评价方法及指标。许多企业为了迎接竞争、求生存、求发展 ,采取了相应措施建立了技术创新机制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第22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发布(发改高技〔2015〕3246号),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本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这是自中国十七冶集团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国家级称号之后又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综合体现,标志着中国十七冶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成功跻身"国家队"。人才支撑,把握技术创新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孙晖 《现代商业》2008,(5):170-170,169
本文结合我国部分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因素,依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趋势和发达国家(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扬州中小玩具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扬州中小玩具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为例,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受资金投入、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因素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常德卷烟厂(以下简称常烟)的高档卷烟产品"芙蓉王"自1994年面世以来,走上了一条迅猛而稳健的发展之路.不仅产销量增幅迅速,从1995年的2000大箱增加到现在约9.5万大箱,而且品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国际包装装潢设计金奖、中国城市十大品牌、消费者满意产品、全国名优卷烟,2002年又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芙蓉王"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现在,"芙蓉王"单品牌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实现税利70亿元."芙蓉王"成为常德卷烟厂品牌的主要支撑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绩效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活动在根本上由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决定。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中任何一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因而各因素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的消极影响,最终将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几天,国产大飞机C919首单"落户"东航的消息,让王巍对未来憧憬不已.春节前,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刚刚与同事们交付了第一批批量化生产的C919大飞机所需的复合材料零件. "企业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还要靠自己."王巍说,"最近,公司还...  相似文献   

16.
对于软件产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其技术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软件技术结构特点决定其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非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即必须同企业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强大的优势力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半年全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5,(18):24-25
按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快报统计要求,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上报了2005年上半年技术创新活动的数据。其中,32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除了四川省的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外,共有331家企业上报了快报数据。除黑龙江、云南、海南和西藏四省区未上报数据外,共有2549家省级政  相似文献   

18.
由于规制安排不合理、技术资源薄弱、市场营销能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等导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需要通过加强规制建设、构建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体系、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1993年11月13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三部门认定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等40个单位作为第一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这40家企业技术中心也就是国家认定的第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二十年后的2013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确认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123家技术中心和5家分中心为第二十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二十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二十批,见证了中  相似文献   

20.
今年适逢芙蓉王创牌10周年,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本刊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的北京蔚蓝远景顾问机构首席顾问、熟悉芙蓉王发展运作的知名品牌实战专家曾朝晖撰写了此文并在文后配发了本刊评论,希望能对“芙蓉王成功”和对“芙蓉王现象”的解析、解读有一个全景式的展示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