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庆新 《经济导刊》2005,(10):90-92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循环净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日本始终走在国际前列。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匾乏,绝大部分资源和许多工业原料依靠进口。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社会已成为日本的国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法律体系,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大力加以推行。日本为循环经济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大致可以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可…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参与公共安全国际标准化工作,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均将其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而大力推动,特别是在参加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中表现出争夺主导权、占领制高点的竞争态势,不仅积极参与ISO相关技术委员会,还积极争取承担有关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国内的研究学者也开始对我国现有的的相关标准进行梳理、整合、补充,以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的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标准框架,更好地保证政府和社会的应对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徐静 《经济论坛》2006,(13):130-131
德国和日本是目前国际上采用“循环经济”或“循环社会”国家立法表达其“循环”实践的仅有的两个国家。两国均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开始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当时,德、日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装备和精密化程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日本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模式,即以《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作为基本法,在其指导下建立各领域循环经济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赵梓伶 《城市建设》2011,(3):277-278
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不仅是实现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以及高效益等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标准,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沥青路面的循环再利用为例,浅谈我国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浅述日本生产责任扩大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在产品周期的各个环节,形成生产者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在动力,将是维持一个社会能够循环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首先提出了注重环境保护的生产者责任扩大原则(EPR)。日本也通过一系列法律采取了相类似的措施。文章分析了日本在费用负担上与EPR原则的区别,并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相应策略及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以期对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统一监管关键词:统一有关部门有关法条: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就是要在整个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中都要贯彻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在推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标准规范也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法律法规相对比,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范围更加灵活,能够填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法律规范漏洞,提高社会管理绩效。近年来,杭州市在推动标准化特别是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上做了很多创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引发了实践领域与理论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产业竞争的需要,适应经济法规改革的需要以及消费者价值观的需要,纷纷展开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本国标准化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标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国际标准化的大环境对我国标准化工作,尤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提升我国企业标准化发展战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化竞争,走出我国标准受制于人的困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理念是人类应对环境与资源危机的产物,其核心是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对德国、日本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演进的考察,结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并进一步剖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3大关系,力图在“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就是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从国家宏观调控、产业重构、社会认同3个层面提出循环经济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冰雪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在冰雪产业发展中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其冰雪产业、文化信息产业以及旅游度假等产业的融合,为黑龙江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借鉴。基于此,在推动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北京冬奥会的机遇,借鉴日本在冰雪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劣势领域的改善,实现冰雪产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获得更大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短短四年间,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执法力度、公众参与度、学术研究情况及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主张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政府和人民选择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道路。这是迈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社会需求变化的客观反映。作为一个特殊事件,松花江水污染注定要成为观察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性变化的载体,并见证中国未来环境保护事业更伟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发以环境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贡敏 《经济地理》2001,21(3):266-269
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环境、企业,以及环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化之中。企业要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以环境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计算机及其网络和环境保护是当今环境发展的两大主流。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实行可持续的资源基础开发战略、企业和环境互动的先行与领导战略、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战略和创造小环境,影响大型战略,克服企业发展的环境障碍,使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支点,并由此实现企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06,(B04):14-16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惩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知识型经济和循环型经济.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的两大趋势。前要求加强经济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所谓“软化”的发展方向);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所谓“绿化”的发展方向)。自从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加紧了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尽早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制常循环终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与能源的无节制消耗,致使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我国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费受到全球瞩目,能否及时有效地出台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并尽快达到国际节能减排标准,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也是关系到我国科学发展的大计。文章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的认识入手,提出政府应采取法律、价格、财税、金融相互协调的综合手段和配套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6.
杜娟 《经济师》2011,(11):40-41
生态环境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除政府以外,我国的环境NGO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也已经登上社会的舞台,并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环境NGO发展中一些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加强法律政策环境的建设、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加强政府对NGO的辅导和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NGO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上 《技术经济》2006,25(2):9-11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本文从政府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约束、绿色理念的广泛树立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化。本文指出,只有赋予当地居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环境与自然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环境区居民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公地性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我国政府近年来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新时期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方针。环境保护领域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环境保护为了人民,环境保护依靠人民”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以解决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为首要工作,以公众健康的标准来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强化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2004年9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到2010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在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为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中央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项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