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非鱼的疾病防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病害少等优点。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方法,供罗非鱼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罗非鱼成鱼养殖可在池塘、稻田、网箱、流水池中进行。一、池塘养殖罗非鱼在池塘中是一个高产养殖品种,单养或混养效果都很好。1.池塘单养。罗非鱼单养对池塘条件的要求不严格,一般养殖普通鱼的池塘或农村的废坑、洼地、村前屋后小坑塘均可养殖,面积可大可小,水深以1~1.8m为宜,池塘的清塘消毒应在鱼种放养前10天进行,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要瘦。一般每亩放养越冬鱼种1500~2000尾,放养规格要尽可能保持整齐,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时,池塘自然条件下水温应在18℃以上。单养罗非鱼池塘,每亩还可套养30~50尾埃及胡子鲶,以控制罗非鱼过量繁殖。埃及胡子鲶  相似文献   

3.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安全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罗非鱼成鱼的饲养,对池塘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都可以用来养殖。面积8~10亩,最大不超过20亩。水深~般1.5~2米。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罗非鱼产业已成为海南省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病害的频发、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饲料、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直接制约了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品种混养的池塘养殖模式悄然兴起,一方面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环境,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调节了水质,提高了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另一方面,通过混养其他经济品种,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论文以吉富罗非鱼与锯缘青蟹混养为例,探讨了该养殖模式下养殖成本、养殖经济效益与单养模式的区别。结果表明:罗非鱼与锯缘青蟹混养既能减少养殖病害,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能有效提高罗非鱼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养殖总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属于热带鱼类,该鱼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食性杂、无肌间刺、抗病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疾病,给罗非鱼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从养殖实践出发,就如何综合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罗非鱼因其食性广、生长快、抗病抗逆性强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我国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在罗非鱼养殖经营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方式,池塘投入品大量增加导致养殖环境不优,所产罗非鱼味道欠佳,市场价格不  相似文献   

7.
<正> 一、鱼种过渡关 彩虹鲷是红罗非鱼的俗称,具有罗非鱼的一般特性,从肥水的池塘移到清水的水库放入小网箱密集养殖,由于活动空间、水质理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很大,需采取过渡技术,让鱼类适应新环境后,方能安全分箱养殖。操作方法是:将严格锻炼和筛选后的整齐鱼种,从池塘运输到目的地,置于预先准备好的大型过渡网箱中,9~25平方米、水深1~1.5米的过渡网箱,每立方米水体一次可容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22日我对清流县龙津镇暖水村鑫源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的"新吉福"罗非鱼进行了水泥池健康养殖试验,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环境和池塘条件(1)养殖地点位于清流县龙津镇暖水村,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属温泉水质,出水口水温常年保持在30℃左右,周边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2)试验水泥池:长方形池塘三口,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各地养殖罗氏沼虾、罗非鱼比较多,但由于上述品种生活和生长温度具有局限性,冬季湿度低于10℃即致死,使得鱼塘闲置,利用率下降。为了挖掘潜力,利用冬闲池塘放养大规格青虾苗,可提高综合效益。一、水质培育。9月中下旬,罗氏沼虾、罗非鱼起捕出池后,池塘经过清塘消毒,杀灭池中杂鱼及有害生物,注入新水,施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是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水产品种。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易饲养、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是21世纪首选的养殖鱼类之一。罗非鱼适合池塘精养,山塘、庭院小塘家庭养殖,稻田养殖,水库、湖泊网箱养殖,流水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越冬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尼罗罗非鱼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很少发生鱼病,但在越冬池中养殖,因水温偏低,密度高,常有鱼病发生。常见的有水霉病、指环虫病、白头白嘴病、小瓜虫病等。其病因及防治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湖北省很多青鳊混养池塘中,很多池塘套养鲫鱼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0尾,亩。鲫鱼全年产量占到了吃食鱼产量的25%-30%。但由于鲫鱼的价格走势往往是上半年高,下半年低,但中途鲫鱼的起捕率不高,而且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如何提高鲫鱼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和中途的生长速度和起捕率,会直接影响到池塘的效益。池塘养殖中如何提高鲫鱼的养殖效益呢?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精养池塘普遍采用多品种、高密度、高投入的经营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水质恶化,创造鱼类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实现无公害养殖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池塘水质管理和调控技术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性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大家对水质的管理还是比较重视,但由于一些经营者水平较低,技术要领操作不到位,难以实现渔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养殖效益,主要表现在:1.放养比列不合适养殖户普遍追求主养品种的经济效益,忽视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4.
《渔业致富指南》2011,(11):69-70
<正>逐年来养殖环境越来越恶化,极端天气频频出现。2010年的持续阴雨和水灾,2011年的旱灾,水产养殖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来水源水质差,再加上池塘缺水,导致池塘饲料不能正常投喂,发病率高,养殖效果大打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养殖环境的选择1.草鱼喜欢比较清新的水质环境,草鱼的养殖地一般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区、库区。池塘的底质以壤土或砂礓土为好。2.养殖草鱼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40cm较为适宜,水质过肥、水色过浓的水体草鱼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草鱼养殖过程中,要勤加注新水或换水,一方面薪水可以刺激鱼的摄食和生长,另一方面换水可以改善鱼的生活环境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加水时的温差(一般不超5℃)、加水的量(一般一次10cm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由于国外收购订单增多,罗非鱼养殖规模迅猛扩大,在种质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双重胁迫下罗非鱼出血性疾病日趋严重,给养殖业者造成极大损失。罗非鱼出血病发病特点流行季节长,6-9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发病时水温多在25℃以上。发病死亡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0%,据报道,死亡率可达30%~90%,甚至全军覆没。发病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死亡多发生于一周之内,慢性发病时间长达两三周甚至两个月。发病水域广,池塘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均可发病。笔者根据近三年来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出血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罗非鱼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研究开展了2000尾/亩、3600尾/亩和6000尾/亩不同密度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养殖试验,并分析该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罗非鱼6000尾/亩高密度混养南美白对虾获得较大的池塘经济效益,为较理想的投资养殖方式;高密度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有利于降低罗非鱼养殖病害和养殖成本,提高池塘经济效益,促进罗非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随着池塘养殖精养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池塘的水质日益恶化,所养品种疑难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一、夏季池塘养殖水质变化的特点夏季水质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物质不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大规模养殖罗非鱼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盛于90年代,养殖各种罗非鱼1.57万亩,产量1万吨左右,各地兴起了挖池塘热,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并且造就了形式多样的养殖方式,从池塘到水库,从淡水到海水都有养殖,从苗种、养成、饲料到加工,技术完整、成熟。厦  相似文献   

20.
正泰安市岱岳区温泉水产养殖试验场地处徂徕镇桥沟村,东临风景秀丽的徂徕山,北依秀水大汶河。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是热带鱼虾越冬保种的理想场所。尤其是在罗非鱼的养殖方面积累了多年的养殖生产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现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1)池塘的选择: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安全无污染、进、排水设施齐全。面积5~6亩为宜,选择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