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这对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这对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作经济》2013,(12):4-10
2013年,对于中国合作经济事业来说,是温暖的一年,是成长的一年,这一年,政府给予了其“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型载体”这一顶层设计,并在财政资金投向、扶持政策要素上加强顸层引导,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少了一些艰辛,感受到了更多温暖;少了一些盲目,明确了一个方向这一年.更多的农民体验到了合作经济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全新变化,通过合作经济这一桥梁触摸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太多的“第一次”在社员生活中变为平常,众多的“创新”在转变为真金白银,更多的“愿景”在2013年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贵金属白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史研究高度关注的对象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从财政史、货币史、社会史等视角对中国历代白银的使用情况、功能发挥、政策变迁,以及其与贡赋经济、国家财政转型、传统经济近代化,乃至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深入探讨,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能否分析一下黄金市场的走势?
  许亚鑫:从技术面上讲,包括黄金、白银在内的贵金属市场,目前已经进入熊市。分析师们的一个主流看法是“看空”黄金和白银的后市走势,当然,这种走势是一种中期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赋役改革;五是白银货币化与张居正财政改革。结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的前夜,白银货币化源自市场萌发,标志着古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多元变化,启动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市场连接,直接推动了日本银矿大开发和间接推动了美洲银矿大开发,中国不是被动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主动走向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赋役改革;五是白银货币化与张居正财政改革。结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的前夜,白银货币化源自市场萌发,标志着古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多元变化,启动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市场连接,直接推动了日本银矿大开发和间接推动了美洲银矿大开发,中国不是被动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主动走向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61年彭泽益先生发表了他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鸦片战后十年间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经济和阶级关系》,1983年该文收入他的论文专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本文是作者根据上个世纪80年代阅读彭先生大作时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整理而成的,本文认为影响中国白银汇价短期波动的直接因素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而中国白银汇价长期变动的最后根据是国际金银市场的供需状况。白银汇价的变动也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银贵钱贱现象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工农结合的小农经济对机制洋货的抵制;最后,鸦片战后10年间,西方国家用以平衡其与中国贸易的主要工具,仍然是走私进口的鸦片。  相似文献   

9.
新的特点新的动向———兰州、白银城郊农村调查报告徐进朱承伟王杰张忠善最近,我们对兰州、白银两市城郊型农村经济作了为期10天的调查,不仅认识到了这两市城郊型农村经济的一些新特点,而且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些新动向。城郊型农村经济的新特点兰州、白银两...  相似文献   

10.
金岩石 《新财经》2005,(3):16-17
藉长假之闲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白银谷》,该片、以山西太谷的康家票号为主线演绎了当年盛极一时的中国金融业。曾有文人惊叹:当年山西是中国的华尔街;也有史料记载:当年山西的“祁太平”(祁县、太谷、平遥)一度聚积了全国白银库存八成以上,史称“白银谷”。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与中国金融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在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因中国金融业的不适应而带来巨大挑战。我国入世后经济结构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给金融业造成程度不同的间接冲击。为此,在过渡期及入世后调整我国金融业发展方针和政策、实现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2,(4):91-91
《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 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步出现了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国际收支失衡、生产成本上升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也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探讨中国在内外失衡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正把经济外交当作国家战略来推进。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将自由贸易协定、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援助这三项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产业政策密切联系起来加以推进。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令人吃惊地越来越高,在此状况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给各国带来的冲击也日益增大。这里就来分析一下这一政策动向,探讨其战略意图和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4月24日,证监会正式批复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开展白银期货交易。5月2日,白银期货模拟交易开始。《中国经济周刊》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海期货交易所白银期货品种正式推出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成行。"开展白银期货交易,有利于白银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首先是货币经济,一国货币存量的大小也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模。本文因此企图通过估算明代经济中流通钱币的数量来考察其市场规模。有明一代铸钱很少,银矿开采也不发达,主要依赖前代遗存货币和国外的贵金属输入,其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货币流通,因为材料无征,一向无法得知。最近有关窖藏铜钱的考古报告日益增多,本文作者主要利用日本境内出土中国铜钱的研究来重建1580年以前明代市场中的货币流通规模,并进而与北宋货币存量加以比较,发现万历以前的明代货币经济规模极其有限,大约是北宋盛时的1/5—1/3。晚明海外输入的白银是明代已有白银存量的4倍,可以说海外白银挽救了明代市场经济。即使如此,晚明的货币存量规模也还是要略低于北宋,洪武型经济体制的落后为明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6.
王泽敏  赵娜 《天津经济》2008,(12):25-27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影响,经济运行向下拐点出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其效如何,我们做一初步分析预判。  相似文献   

17.
元明以降,白银逐步成为举国上下的基准货币,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路径。围绕白银货币化至货币白银化的历史源起、动态过程、促动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问题,学界存有广泛争议。本文认为在宋金元时期白银货币化向货币白银化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铜钱基准”的陵夷并转向“白银基准”的内在变动过程。宋金时期白银在“铜钱基准体系”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元之际白银价值基准地位初步确立,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明代白银通过均则折纳、加耗、折价等形式成规模并结构性地嵌入贡赋体制,并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一道形成了难以逆转的货币白银化态势。对于中国以银为核心基准的近世货币结构而言,结合信用制度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西欧新兴国家信用日益聚合的趋势下,中国社会呈现出信用离散的特征。国家信用层级的缺失、金融技术与构架的迟滞及称量银本身所致的信用外在化、记账单位的紊乱是其最明显的表征,中西方金融体制在信用层面发生日益显见的分流。  相似文献   

18.
贵金属白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史研究高度关注的对象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从财政史、货币史、社会史等视角对中国历代白银的使用情况、功能发挥、政策变迁,以及其与贡赋经济、国家财政转型、传统经济近代化,乃至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深入探讨,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学界对于我国历史上白银与货币问题的解读和认知仍存有不少争议,值得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审视。触及“货币”这个最基本的核心概念,我国历史上的白银究于何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白银演化路径与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本位制、财政与货币制度体系以及国家信用的建立有何关联?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上述问题所蕴含的发展脉络和内在促动机理已有先行阐释,逐渐形成了白银货币化、货币白银化、统计银两化等命题,以及白银本位、以白银为中心、银钱并行、银钱复本位和货币分层等论断。学术之争议体现出不同货币理论流派在中国货币经济史研究中的碰撞,也格外提示学者们在关注历史上不同货币类型和流通内容的同时,结合、吸纳与贯通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最新的货币理论研究成果颇为重要。与此同时,如何更为客观地评价明清时期的白银演化对于赋役、财政和社会变迁的正负面深远影响?白银在其他不同历史时段、不同地域呈现出何种分布特点和流通实态?历史上的白银演化对我国整体经济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不同历史时期货币思想的传承与革新?中西方比较研究视野之下,我国货币金融演进的轨迹有何独特之处,其在中西方大分流的产生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近年来,学界对白银问题在微观实证层面又有不少新的探索和突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明清货币史、财政史的认识,也冲击着我们对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一般认知。但如何理解这些“新”的事实,并从理论层面加以阐释,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或许歧见频出、百花齐放,是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正在酝酿中之征兆。为了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化,本刊特约请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白银问题专家,集中讨论上述富有争议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期刊发了万明、陈锋、彭凯翔、燕红忠四位先生的大作,岸本美绪、黑田明伸、邱永志三位先生的论文将于2020年第1期刊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发展清洁能源与实现绿色增长等低碳目标的提出,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风力资源优良的白银地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但由于风电具有的随机性以及间歇性的特点,会给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对白银地区风电并网情况、建设规划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地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和建议,对促进白银地区风电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白银外流与鸦片战争前的银贵钱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全面和深入探讨了清代白银外流和鸦片战争前的银贵钱贱问题,认为:银贵钱贱产生与比价持续上涨的基本原因是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需要大量白银投放,但是清政府不重视对银矿的开采,使白银生产供不应求。另外,鸦片贸易猖獗,白银大量外流,对比较脆弱和已经出现银贵钱贱的中国货币关系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化币制度正常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