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规范我国的政府采购行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我国在入世后即成为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观察员,并在入世后两年内开始为成为《政府采购协议》成员而进行谈判。本文在分析《政府采购协议》实施现状以及我国实施政府采购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申请书。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当日将申请书和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初步出价清单递交给WTO秘书处。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相似文献   

3.
范玉兰 《致富时代》2010,(11):78-78
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动,中国政府采购正式走向国际化,然而,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透明度低,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公平和效益。本文阐述了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政府采购透明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依照WTO《政府采购协议》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在WT0框架内推进政府采购自由化,扩大《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数量。进一步推进各国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将是今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竞争立法,是加入WT0《政府采购协议》的重要准备。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与WTO《政府采购协议》和国际通行的做法相比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只有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适应政府采购的国际竞争要求。  相似文献   

5.
常苏 《中国市场》2007,(2):66-67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是否接受WTO的《政府采购协议》的约束方面。本文通过对《政府采购协议》以及中国政府采购现状的简要介绍,就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财政部国库司司长詹静涛6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欧WTO政府采购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尽管中国目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很多困难,但2007年底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承诺不会改变。他表示,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政府承诺,在成为WTO成员后,将尽快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2006年又进一步承诺,在2007年年底前,提出《政府采购协议》附录1初始出价,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相似文献   

7.
赵敏  史自力 《商业研究》2003,(8):134-136
政府采购目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其对一国的产业发展和对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加入WTO后 ,将逐步面临政府采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回顾政府采购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介绍WTO的《政府采购协议》 ,探讨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加入WTO后如何应对未来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 ,利用政府采购国际规则保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资讯     
部委中国正式启动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于2007年12月28日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采购协议》申请  相似文献   

9.
朱双洁 《消费导刊》2010,(2):146-147
我国于2007年12月28日向WTO秘书处递交了申请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申请书和初步出价清单,正式启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GPA的谈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有利于我国充分竞争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必然伴随着受外国市场强烈冲击的短期"阵痛"。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借此契机完善国内关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法规,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合理地利用GPA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保护原则和非歧视例外适用原则,设立国内的政府采购准入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持政府利用政府采购实行的宏观调控功能和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谭静  顾蓉 《华商》2008,(8):35-36
自由化是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政府采购实践都比较重视市场开放化问题。我国已正式开始了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面临着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压力。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放经验,对于我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实践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陈茹 《大经贸》2001,(12):56-57
一些发达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成为WTO《政府采购协议》(下称《协议》)的成员之一,他们有意无意地将《协议》与加入世贸的强制性条件捆绑在一起,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的一个重要条件.美国确定《协议》谈判的三个重点对象,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些发达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成为 WTO《政府采购协议》(下称《协议》)的成员之一,他们有意无意地将《协议》与加入世贸的强制性条件捆绑在一起,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的一个重要条件。美国确定《协议》谈判的三个重点对象,我国就是其中之一。欧盟甚至提出,我国可以先享受权利再承担义务,即我国供应商可先进入欧盟的政府采购市场,一段时间后再向欧盟供应商开放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我国没有同意欧美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再度重申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承诺,最迟2020年向欧美开放这块市场。这为我国许多行业中羽翼尚未丰满的企业赢得了相当难得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机会。业内人士透露,我国预计在人世的两年内启动加入《协议》的谈判。  相似文献   

13.
在对《政府采购协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提出该协议各缔约方在世贸组织新回合谈判中,应通过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将《服务贸易总协定》项下的服务采购纳入该协议的规范之中、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优惠待遇,并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政府采购货物、工程与服务项目示范法》,不断完善该协议。同时指出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状况和有关立法同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要求仍存在差距,为此建议在修改我国《政府采购法》草稿时,应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主体、扩大政府采购的领域以及保障质疑程序的实施等,以缩小我国《政府采购法》与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曾海军 《市场周刊》2005,(12):20-20
我国政府采购工作2005年的既定目标是2500亿.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数字,在共同努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慢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步伐。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不可避免.但我们离开放的距离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政府采购领域的开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WTO政府采购协议在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透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加入GPA(GovernmentProcurementAgreement,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进程,并先后向WTO提交了四份出价清单,准确把握政府采购协议发展方向,认清机遇与挑战,将为推动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岗  郑辉 《财经界(学术)》2009,(12):114-117
随着我国启动加入WTO框架下政府采购协议的谈判,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履行WTO协议的情况下适度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并支持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对我产业的有效保护是我国政府将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采购协议的进展状况的介绍并结合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经验比较,提出了目前情况下的相关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这是继加入WTO后,中国在对外经贸领域开展的又一项重大谈判。政府采购市场逐步开放和政府采购活动国际化将构成我国未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宏观趋势。中国朝向GPA的发展必将面临政府采购法律国际化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国际背景下研究中国政府采购法制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政府采购领域的开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WTO政府采购协议在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透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加入GPA(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进程,并先后向WTO提交了四份出价清单,准确把握政府采购协议发展方向,认清机遇与挑战,将为推动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并没有承诺立即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overnment ProcurementAgreement,GPA),但承诺入世两年后启动GPA谈判,这一方面是基于培养我国企业经济竞争力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WTO所允许的。然而,对于GPA的法律原则,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并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中总结提高。无庸置疑,政府采购向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际,有必要深入了解国际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精神和全球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商机,以便入世后的中国企业作好充分准备,奋起直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商务     
《对外经贸财会》2008,(1):25-25
《内地与澳门CEPA补充协议四》正式实施;我国2008年全面停止12项贸易补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出炉;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