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原型黄河”完善的测验体系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基础。“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是指从测验站网的规划、布设到收集、整理、存储和刊布水文、泥沙、河床及库区形态资料的全部技术过程,基本的测验项目包括降水、蒸发、水位、水温、水质、冰情、流量、泥沙、河床(含河口)和库区冲淤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库实体模型系统主要由已建或拟建的干支流骨干工程的模型构成。近期重点建设三门峡水库模型及小浪底水库模型,并将降低潼关高程的各种措施研究、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水库凋水调沙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研究等作为近期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黄河干支流其他水库模型的建设根据未来生产实际的需要予以安排,主要有碛口水库模型、古贤水库模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模型等。  相似文献   

3.
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1,23(11):1-4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是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5个环节,以及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黄河网等7方面的内容。“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基础数据库。要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统一组织,做好规划,确保投入,应用牵引。  相似文献   

4.
目前,黄河流域的基础数据都是过去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取得的。用这样的数据建立工程基础数据库将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黄河要素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原貌,也会使以后工程运行中数据更新产生巨大的障碍。因此,需要建立与完善GPS控制网对原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空间基础数据完整统一、数据质量精密。通过阐述GPS在“数字黄河”中的基础作用,对建立与完善黄河GPS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黄河”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揭示“原型黄河”内在的自然规律。建设“模型内河”(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黄河“数字水文”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信息是整个水利信息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决策与信息服务的方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和变革,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的渗透,为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黄河“数字水文”就是借助“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满足现代治黄需要的大型信息系统。“黄河水文”基本架构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网络平台,信息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挖掘与分析体系,暴雨、洪水预报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与决策体系六大体系构成。其架构策略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分阶段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及上、中游干流的部分河段防洪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状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特点,“十五”期间应逐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工程防御洪水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黄河山东段“假潮”期水文测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山东段长期处于低水状态,低水期“假潮”现象频繁发生,由于“假潮”的不确定因素多,使得“假潮”期水文测报十分困难,常常出现同站同时刻报汛流量和实测流量相差较大或相邻站之间大量的相对偏大和偏小的现象,影响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工作,根据孙口水文站测报经验,认为“假潮”期水文测验用前一日平均水位代表法较为方便实用,高,中,低水位位作为校核使用,而过程测验法尽管报汛精度较高,但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目前还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就是在国家及水利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指导下,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结合“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适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以规范和指导“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主要由术语、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划设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管理、安全、地理信息等10类标准组成。在“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快标准的研制进程、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与标准实施相配套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1,23(12):1-3
“物理模型黄河”(简称“模型黄河”)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提示其内在的自然规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中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同时,“模型黄河”还应成为“数字黄河”运行结果中试环节。“模型黄河”工程体系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要保证“模型黄河”工程的建设及正常运行,必须做好工程的总体设计,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树立科学的决策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人民长江》2005,36(12):F0004-F0004
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隶属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始建于1946年,有系统水文观测资料长达128年,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测的专业机械。主要专业有水文泥沙测验与河流调查,河道勘测及地形测绘与工程测量、水环境监测评价和水情预报、蒸发与气象观测实验以及水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模型黄河”河道实体模型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五大子模型原型河道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模型模拟范围及比尺等。河道实体模型体系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极大地提高黄河河道治理开发、防洪减灾等的决策水平,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5年的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它是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和体现.在新世纪里,新的目标、新的战略对水电及农村电气化提出了新的任务,要保证这些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从“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重新认识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对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同时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4.
水文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必须围绕和服从水利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推进。文章分析水文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湖南水文现状,提出"四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对湖南水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裴勇  龚华  张锁成 《人民黄河》2001,23(8):16-17
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预测了21世纪初期沿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布局以及工程建设安排的原则。为促进沿黄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并保障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安排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了“十五”期间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安排的规划意见,工程安排上突出了节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6,(10):60-64
简要回顾了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建设思路、技术路线,从系统规划、模型研发、标准评测、系统集成、超算中心建设、生产应用等6个方面阐述了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建设进展,总结了系统建设的四大特点。面向"数字黄河"向"智慧黄河"升级发展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已开发模型的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三维径流-潮流-波流-泥沙-水环境模型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设"智慧黄河"示范区等三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1月6月28日,黄委在河南洛阳召开了“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廖义伟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对今后“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数字黄河”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8.
“数字工管”是“数字黄河”工程六大应用系统之一。主要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应用等部分组成。业务应用分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监测、安全评估、维护管理5个系统。系统建成后,可实时掌握和了解工程运行状态,评估工程安全状况,自动生成工程维护方案,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82年以来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利津区间的水沙特性分析,得出洪峰流量、漫滩年份、洪峰消减率等数据成果,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驼峰"现象形成的原因、"驼峰"现象对黄河的危害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四水”流域防洪体系及现有主要防洪水库的防洪作用,提出“四水”防洪水库建设规划,并根据流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防洪水库的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