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以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经营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广东省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福建省国营林场产业结构的经营现状、制约因素、调整目标及对策措施,着重分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外延扩大受限制、集团优势发挥不足、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等问题,指出并论证"以林场为依托,以林业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创办第二产业,开拓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目标,并从健全职能机构,服务产业调整;树立改革意识,建立激励机制;转化资源优势,调整投资结构;提高职工素质,引进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业产业结构是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改变目前我国粗放型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主要以林业大省——江西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效应模型,运用《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6-2012)江西林业数据,从林业产业结构本身的变动情况实证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林业经济增长是由林业产业结构效应和林业产业增长效应共同引起的,且林业产业结构效应对林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比产业增长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提出合理规划林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与升级,发挥林业产业结构竞争优势;继续深化林权体制改革,加强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的实施,加大林业产业的投入,加强林业区域分类指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国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国有林业经营的方向。当前,辽宁省国有林业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着机制不活、资金短缺、效益低下、负债率过高、社会负担重等诸多问题和困难。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在资产重组、调整国有林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改组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项指标构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可解释云南省林业93.513%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林业经营粗放,总产值偏低;林业生态效益增加不平稳、幅度较小;林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资金扶持息息相关;林业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变化反映出云南省政府重视林业发展,林业抗波及能力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取得瞩目性成就。因此,建设"森林云南"重点为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化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6.
森林分类经营是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黑龙江林区结合森林经理复查编制森林分类经营方案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分类经营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全林区森林分类经营规划的宏观调整指标,探讨了集约、常规、防护经营区的经营方向和区划条件,从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就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预估了分类经营的效果。最后提出了可供操作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7.
林种结构的调整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林种结构是林业生产结构中最基本的生产结构,对林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起着制约作用。宁波市近几年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山区经营结构变化,积极调整林种结构,收到效果。本文试对该市林种结构调整原则、方法等作粗浅分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颖  万志芳 《林业经济》2012,(11):102-104,11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01~2010年林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来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基础好,第二、第三产业属于产业因素推动类型,产业结构处于优势地位,但第二产业不具备区域优势。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第三产业竞争力、提升第二产业规模效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林省林业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吉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调整林业经营发展战略,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林地资源转化,实施分类经营,建立放开搞活的 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经济的林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通过分析万源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品牌不够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引导、优化林业产业机构、打造林业品牌、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林业产业的多元化规模化经营等方法,促进万源林业产业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良性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印发《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提出: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化转变,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多种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以开辟广大林农致富之路,其核心问题就是加强林业产业的效益管理。国有林场也是如此,只有效益不断彰显,才能谈得上扩大森林再生产经营,因此,如何提升国有林场实业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值得我们深思。一、利用国家行业优惠政策,实施林业产业效益最大化国有林场以营造林为经营方针,大力发展造林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林业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吉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要调整林业经营发展战略,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林地资源转化,实施分类经营,建立放开搞活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的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阐述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成果,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林业经营状况、林业经营模式变化情况,提出了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要以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经营管理模式,采用森林主导效益利用经营模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南方集体林区进行了林业经营方针和经营结构的重大调整,进行了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改革改变了与林业生产发展所不相适应的经济关系,为林业科技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生产的潜力尚未全面开发,林业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林业生产与现代林业经营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乡村集体所有的山林经营水平普遍不  相似文献   

15.
<正> 按“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的生态林业经营方针,从宏观调控角度出发,我们把森林资源划分为三大类,以便明确各类林分的经营目标,采取相应经营对策(详见张建国、余建辉《生态林业初步》·《林业经济问题》1990年第2期)。在这三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产业结构效应与战略选择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首先,援引数据对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浙江林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采用灰色动态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浙江林业三大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体之间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再次,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2008~2012年浙江林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浙江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业包括乡村旅游面临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为例,从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指出政府要实现乡村旅游结构的升级发展,应出台政策对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经济激励,促进乡村旅游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着力打造旅游提升要素;加强区域整体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特别是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浙江省在注重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效益林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大抓特色基地建设,抓林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特色比较明显的浙江林业的主导产业和一批优势产品。2001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了600多亿元,名列全国前矛。其林业产业发展对策值得其它地区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林业发展宏观态势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思路:要以增加森林资源力根本,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在本世纪末新增森林面积3186.6万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林种结构的调整焦点是合理配置防护林和用材林,还应高度重视薪炭林;合理调整林木采伐和林产工业的比例关系应该成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并要开展多种经营,形成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产业新格局;深化改革的重点是资金、扩大企业自主权、培育市场和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搞活微观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SSM的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SM法对河南省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并且大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对河南省林业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要是第二、三产业,但不同地区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差异很大,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