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林为主的国有林场,不管是经营商品林还是经营公益林,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在推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时,政府应把国有林场全面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普遍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标 《绿色财会》2008,(2):28-28
2004年12月<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森林资源的基地,是重点公益林管护的主体,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完善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成为国有林场财务管理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分别调查了福建、江西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和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管护的主要作法;指出了在目前国家没有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情况下,实施分类经营和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补偿对象、范围、标准,补助资金的管理形式,补助资金与现有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提出统一认识,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公益林是专门用以发挥其对环境公益作用的森林的统称。公益林的生产经营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而生态效益的特殊性决定了公益林生产难以实现在价值交换基础上的循环和再生产。也就是说,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难以遵循商品生产经营补偿的一般规律和做法。那么,公益林应怎样补偿,才能确保其生产的不断循环呢?尤其是在当前公益林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探讨这个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1、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的特殊性公益林生产经营补偿是指对培育公益林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类劳动价值的补偿,其补偿标准应是凝结在公益林中…  相似文献   

6.
林改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着商品林、公益林收益差异悬殊,公益林分散化经营,自然保护区集体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公益林补偿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关系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能否统一,并直接影响林改的成效和林农对林改的满意程度。提出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基金,探索公益林的规模经营模式,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体系,实施差异化补偿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国全面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于2006年再次扩大补偿范围。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政策的逐步深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逐渐明显。一、我省生态公益林分布状况2004年12月辽宁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并组织开展了公益林区划工作。全省区划公益林面积5904.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2.0%。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3434.3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2469.9万亩。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为解决生态公益林保护所需资金,林业部门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其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测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筹集。建议以现有公益林面积及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测算,比较理想的筹集办法是从税收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法律法规只是明确了生态公益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划分,实际定格为林种划分,此种方法不够科学。生态公益林的界定除了应遵循主导功能原则外,还应注重可持续经营、适度规模和利益兼顾原则。当前,我国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农民利益的保护严重不足,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前提下,我国可针对不丗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分别采取社区共管、政府采购和设定林地地役权方式进行建设与管理。这样,既能加强对林农经济利益的保护,又能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化: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有林场定位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或纯事业单位与国有林场多元化发展混业经营的内在矛盾,运用公共物品理论,阐明生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的关系,提出从生态公益林是公共物品,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是生态建设,国有林场转变为企业才真正是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我国国有林场企业化改革中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公益林的主要经营管护主体,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直接决定着林业生态绩效。为保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政府一方面通过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林权抵押贷款等政策限制公益林农户林权,另一方面又通过生态补偿缓解林权限制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公益林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Panel Tobit模型实证研究林权限制、生态补偿对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的影响,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出几个特征。一是林权限制方面。相比不清楚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公益林农户,了解该政策的农户林业管护行为发生概率显著降低18.8%;林木采伐管理政策对因变量不显著。二是生态补偿方面。相比不清楚生态补贴兑现情况的公益林农户,了解公益林生态补偿兑现情况的农户林业管护行为发生概率显著提高19.5%;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因变量不显著。依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了加快实践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促进林区农户收入增长、及时兑现生态补贴、合理调整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等促进公益林农户林业管护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态公益林分布在河流的源头、湖泊周围和风沙地边缘等重要地区,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新疆公益林补偿现状,分析了公益林补偿实践中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组织及补偿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多元投入机制;创新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公益林补偿激励机制;健全补偿组织体系,完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制;加强补偿绩效评估,规范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家已大幅度提高了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的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资金管理和运行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为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生态林业建设在全国生态林业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森林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尽快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构建公益林经营主体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下的经营决策模型,探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提高森林质量和增加营林主体营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利于促进营林主体扩大公益林的营林规模,从而提升森林蓄积水平、提高营林主体的收入,但不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在相同生态补偿标准下,提高贷款利率不利于扩大营林规模与提高森林蓄积水平,从而降低营林主体收益;随着营林主体对森林质量投入努力成本的提高,营林主体趋于扩大营林规模并降低森林质量,从而森林蓄积水平下降、收益降低。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央财政在3年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正式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介绍我国公益林结构、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分析了公益林管理与成效,总结提炼各地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经验,提出生态补偿制度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及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场圃用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购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森林资源的基地,是重点公益林管护的主体,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主要对象。国有场圃的固定资产作为国家财政资金投人的重要载体,对于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有场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距离函数模型及指标量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特点,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各指标权重。同时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说明判断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高低的标准。以云南省玉龙县、贵州省修文县、陕西省靖边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玉龙县、靖边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处于较高水平,修文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处于一般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案例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逻辑基础的分析结论,评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现行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在公益林区划与管护环节倾向于保障生态利益,补偿标准偏低导致农户经济利益受损,并未有效实现外部经济性的内化及森林生态公益与私益的均衡,提出了应当在公益林区划、管护及补偿等环节进行改进的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人数、家庭纯收入、对受益者是否产生影响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支付意愿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年龄、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是否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议:促进居民收入提高;让受益者了解保护生态公益林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建立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