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原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作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有望从制度上压缩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空间。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2007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遏制即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实证研究。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然后将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比较,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没有很好的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从所得税会计实证研究盈余管理视角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所得税会计方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提供的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实施效果,为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有与民营经济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主要力量,长期以来,有关国有和民营经济在诸如资产优良性、经营效率方面的差异,现有的研究文献不多,用实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通过取得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略结论:民营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后财务会计信息含量要好于执行旧准则下的情况,说明新准则能够有效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在新准则下则有所降低,分析认为这个结果给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一定警示作用:不是新准则实施对国有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含量有降低的作用,而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优化。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股市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抑制;同时,在某些方面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沪市上市公司2000-2002年被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情况,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在逐渐提高,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有效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FO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CFO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且CFO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有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回顾了中国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保牌以及配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是运用一些线下项目和应计项目来提高盈余,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应计项目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对于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审计师是否可以辨别,现有实证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如果审计师在前一年度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公司在随后的年度就有可能更换审计师。关于后续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也没有一致结论,但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利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从而避免退市,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不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动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李春景  李萍 《经济师》2009,(11):80-81
以2006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4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使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刺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在实证会计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管理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削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力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塑造比较好的职业道德等等,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盈余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经验文献却相对较少。以中国资本市场2001年到200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和高管的继任来源两个因素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之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变更导致了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外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内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而言更倾向于进行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附加检验也揭示,高管离职的原因会给继任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变更和继任来源是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行为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正的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损害了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研究盈余管理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突出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诸祺生 《经济师》2014,(6):117-117,1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颁布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周期内不得回转"。文章将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变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晨 《经济问题》2012,(6):111-114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各一年为研究区间,以一般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针对会计准则和会计质量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有关模型,对2006年和2007年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准则在提高价值相关性方面有贡献,也提高了大额亏损确认的频率。但新准则在盈余管理控制上并没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因此,新准则对公司会计质量的提高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2009年中国A股医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医药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医药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2007—2009年间医药上市公司为了不被ST或者为了达到证监会的配股资格标准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且做了向上的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沪深交易所2006年~2008年所有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数量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行权限制期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明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较之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要弱一些。此外,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和T参数检验、Wilcox on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结论。债务重组准则的重新修订虽然从表面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从实质上讲。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而是在策略上进一步隐蔽化。  相似文献   

19.
王伶  林艳红 《经济师》2009,(12):145-146
盈余管理是大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其内容、模式及空间大小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息息相关。文章以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分析了新准则的具体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以及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20.
薛永红 《经济师》2009,(7):143-14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的颁布,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针对《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