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鞠成雯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9)
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职能的基础理论,适应发展,确立改制企业的审计主体。从传统的审计理论来看,审计机关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来源于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审计机关是代表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各级政府去监督那些占有国有资本单位的经营使用情况。企业改制后,由公有制性质转变为股份制、私营等非公有制的企业。审计机关如直接实施对改制的审计监督,显然与国家现有的有关法规相悖。但又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已从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转向社会管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化为利用抽象的行政行为,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来维护… 相似文献
3.
4.
目前,不少县属改制企业事长既是大股东,又是总经理,监理会等内部监督 形成。对照《审计法》的规定,改制企业已不再是国家审计的直接对象,而社会审计属于接受委托审计,企业如不愿委托审计,社会审计组织也不愿介入。如此必导致改制企业的审计监督形成空白。射阳县审计局沈爱平同志为此心忡忡,他认为改制珍需加强审计监督,并从实际出发对当前亟等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6.
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决定在广大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于2008年完成全部农村地区的覆盖。 相似文献
7.
8.
企业承包租赁制是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进行的,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刚刚出现的一种经营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企业承租前对财产物资不核实;承包后只顾企业利益,而不顾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资产流失与审计监督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相似文献
10.
1.清产核资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家底不清”现象较为普遍,在改制中由于客观上时间较紧,一些企业或只清查账内资产,放弃账外资产的清查,或重视实物资产的清查,忽视对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债权、股权的清查。主观上有的企业领导一味强调“轻装上阵”,清查时有意“留一块”,造成纳入清查的资产范围不全。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我国正在继续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和速度,如何保证企业改制的成果,完善改制相关的立法,保证各种规定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正>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国有资产通过什么途径流失?怎样完善我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审计机关又如何进行审计监督?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1.在生产经营中流失。一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不善,造成流失。其表现为:第一,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提取折旧,任意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一轮企业改制正在迅速全面展开,以股份制合作、兼并、出售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巳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治本措施。它不仅能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且有利于加速企业自我解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是个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城市,1998年5月成立了沈阳市国有资产监事会主席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国有资产的监督,并直接向各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运营机构委派监事会。监事会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对各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运营机构的运营状况和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对市国资委负责。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果缺乏监督,完全凭个人意愿或好恶行事,就有可能使工作偏颇与失误,给企业及其职工群众带来损害。尤其是在当前,相当一些企业还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乃至党委书记"一肩挑"的现象,即普遍反映的"三个头衔一个人,三块牌子一个门"。在这种情况下,缺少监督和制衡,就很容易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运营行为不规范。因此,健全和完善监事会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需,是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结合了沈阳市国资管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此探讨国有资产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由于认识上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法人代表往往片面地打起扩大“自主权”的旗号而不想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时常指令会计人员做假帐、造假表,再加上个别会计人员思想堕落,利欲熏心,利用各种手段营私,结果导致腐败滋生,管理混乱,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工作,在经济社会、企业集团和困难企业转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企业改制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外部管理薄弱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不断加大。坚决向污染宣战,治污环保成为我国政府核心目标。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