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俗元制度: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运行不仅受到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而且还受到习俗元制度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从习俗与竞争发生作用的先后顺序来看,习俗比竞争更古老,起作用的时间更长.习俗元制度具有习俗的模糊性、可塑性与适应性、刚性与稳定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外在的强制性以及默认性等特征.习俗元制度作为一种自发的内在制度安排,不仅存在于"习俗经济"之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现代市场经济中.习俗元制度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习俗元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有自我实施和第三方参与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习俗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制度,它以文化的形式贯穿各个时代和各种国别,却始终没有脱离制度的巢穴。习俗是被文化化了的制度,它对群体的成员而言,是的一种天然的、没有文本,或根本没有任何字面性合约的规定条款,是一种可以预期和制约成员行为的隐形契约。本文以习俗这样一个制度范畴内的"存在"为出发点,去探索传统文化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他在<资本论>中指出,当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时,就会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就中国国情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诱因是农地要素的高度稀缺和非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增长缓慢.造成农地要素相对稀缺的原因除了人多地少的现实原因外,还包括由农地产权残缺导致农地流转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农地大量撂荒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南宁市凤岭园艺场案看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宁市凤岭园艺场3500万元征地补偿国债投资案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缓慢或缺乏是该案发生的制度性根源.通过分析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系、农地金融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农业并非天生弱质,它的弱质是一系列社会条件发生作用的结果.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滞后或缓慢是一系列农村经济金融问题的病根.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增长与所实行的农地制度密切相关.建国以来,中国相继实行了“土地农民所有”、“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种农地制度.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农地制度是无效率的制度,而其余两种制度是有效率的,但是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的正确的选择,应当不动摇地继续实行下去,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滥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重在对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介绍、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衣地金融制度曾有试点,理论研究上延续了以往国内外制度比较研究的路径,但更突出了制度试点的现实背景及其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必要性上基本上形成了建立该制度的共识;在可行性上则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源于农村土地权利配置的现状。消除分歧与推动农地金融制度建构需要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自己的诠释,这是因不同的历史、制度、宗教和文化所致。维吾尔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及其传统生活习俗和传统禁忌习俗中的生态自然观,将对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研究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手稿>、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对文化习俗引起的表达差异进行探讨,并分析了造成文化习俗差异的理论背景、原因以及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释放制度能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再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30年间取得重大突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权主体缺位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迫在眉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