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反映着一定时期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根据其编报原理与报表结构,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阅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反复考察:一、对资产方的考察;二、对负债方的考察;三、对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
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种债务法的分析比较,认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损益表更全面、更科学,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抑制当前企业恶意操纵利润与逃避税收的行为,从损益表债务法过渡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转变观念,核算时应把暂时性差异作为切入点,虽然以资产负债表作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损益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要持谨慎态度,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不允许合并.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探讨后指出会计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动与静的结合;现金流量表要素的设计有画蛇添足之嫌;在"收入-费用=利润"中会计要素利润在不同的原则下内涵是不同的,等式的成立与否主要是看"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口径是否一致;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才是最最基本的会计基本等式.  相似文献   

4.
彭屹松 《新智慧》2007,(9):71-72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5.
王玲 《新智慧》2008,(8):29-30
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公允价值变动,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既是表述某项资产或负债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公允价值增减变动的金额,又作为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构成部分,成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负债科目下的明细科目和调整账户(附加备抵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既是用以表述某项资产、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探讨后指出:会计等式,如“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动与静的结合;现金流量表要素的设计有画蛇添足之嫌;在“收入-费用=利润”中会计要素利润在不同的原则下内涵是不同的,等式的成立与否主要是看“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口径是否一致;只有“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才是最最基本的会计基本等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如何完善与发展我国会计准则,首先应当对现有会计准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内容(包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报表种类构成等)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两在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费用)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其差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要素的差异,二是一般会计原则的差异,三是会计报表体系和编报方法的差异。本对以上差异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并分析两合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会计基本等式具有重大意义。理论界对会计基本等式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等式(以下简称“扩展等式”)是否成立的问题上。一、会计等式理论争鸣回顾自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理论界对扩展等式是否成立一直存在争论,回顾这场十多年来的争论,认为扩展等式成立的观点占了上风,具体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支持论”的文献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否定论”;二是“支持论者”对“否定论者”的全部观点都进行了有效的反驳,而“否定论者”对“支持论者”的一些重要观点却无法予以反驳;三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基础会计教材都采纳了扩展等式,其中包括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教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会计学》,这些都是具有较高水准的教材。但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笔者的结论却是对扩展等式的基本否定,现具体分析如下。二、代表性观点本文专注的焦点是扩展等式是否成立。支持扩展等式成立的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四种:1.刘璇等人从所谓的利润的两种并行不悖的计算方法(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权益)推导出:期末资产 费用=期末负债 期初所有者权益 收入,从而认为扩展...  相似文献   

9.
融资租赁作为现代租赁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租赁形式,奠定了目前公认的租赁业务分类方法的基础。然而这种分类方法,使得租赁业务衍生出“表外融资”的功能,并被很多企业作为粉饰会计报表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一、表外融资概述1.表外融资的概念。按照融资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可分为两种: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表内融资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银行借款、短期经营性融资(如应付项目)等形式来筹集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另一方面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和利益分享权以负债或股东权益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这样可能导致企业特别是那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受到一些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表外融资具有它独特的优势。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融资行为,即该项融资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反映为资产的增加,也不反映为负债的增加。其实质是,在现有的会计惯例下,企业通过协议等方式控制、使用了某项资产,或者与某项资产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又不将相关的负债反映于资产负债表上。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企业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融资所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而因融资产生的费用和盈亏则在利润表中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社会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他可以是股东、经营者,也可以是债权人等等.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他们已越来越懂得从会计报表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常我们见到的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原则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它们所显现的特征完全不同.在分析企业的三张报表时,经常会发现“损益表”中的净利润数额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数额不等,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当净利润数额大,而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已被许多人关注 ,但怎样在会计资料中反映 ,还值得探讨。本文从会计是对经济的反映出发 ,提出把人力资源资产进行计量是有必要的。从宏观的角度按资产的载体的不同对资产进行分类 ,并设计按载体的类别来归结的资产负债表 ,用以准确、明晰地反映企业的各类资产及各类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会计理论认为,报表的主要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检验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完成情况或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合并会计报表来说,其使用者主要是母、子公司的各股东、债权人等,且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要求不尽一致,集团不可能满足这些使用者的全部要求。合并会计报表应当为母公司股东服务,还是为集团的全部股东服务,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合并理论,即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因此,为了准确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有必要对三种合并理论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一、合并理论及其主要特征1.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是从母公司的角度考虑,强调母公司的法定控制和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认为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排除在外。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反映母公司拥有和所得的部分,把合并报表看作是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在母公司理论指导下,合并报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市价成本仅由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资产和负债分摊,少数股权仍以账面价值反映;②合并商誉属于母公司,它以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市价为计算基础,与少数股权无关;③少数...  相似文献   

13.
吴通苗 《全国商情》2009,(24):64-65
高校资产负债表是高校向有关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重要报表之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不仅具有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同时也具有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职能。加强对高校的财务分析是高校会计实现其“参与管理”职能的途径和必要形式。本文分析了高校资产负债表的特点及作用,就如何对会计报表上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会计要素分析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企业对外币报表折算依据的是《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它要求采用现行汇率法进行折算。笔者认为,根据《暂行规定》,我国的合并理论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若按传统的折算理论分析,采用现行汇率法则意味着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下,并把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按当地的效用来计量,因此,不能体现母公司理论下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而且,考虑到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大都是销售母公司的出口商品、汇回货款并向母公司分利,属于母公司经营活动的延伸,也不适用现行汇率法。另外,《暂行规定》中所采用的现行汇率法与美、英及国际会计准则所采用的现行汇率法并不完全相同。从外币报表各项目所选择的折算汇率来看,两者最大的差别是利润表“应付利润(应付股利)”项目所选择的汇率不同。我国规定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而美、英及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该项目采用“特别做法”,即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日的汇率进行折算。笔者认为对于利润表项目,在现行汇率法下,一般可以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予以折算,由于收入、费用等是大量、频繁发生,也可以按平均汇率进行折算。但对于应付利润(应付股利...  相似文献   

15.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临近,外币报表折算业务已日趋颁繁,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本文试图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有关问题做以下探讨。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中的矛盾 从20世纪30年代起,对于外币报表折算,出现了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等方法。前两种都是依据对资产、负债的分类来决定选择何种折算汇率。但是外币报表折算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而非分类问题,这意味着前两种折算方法缺乏科学根据,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最佳选择应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之间展开。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笔者分析如下: 1、现行汇率法。其优点为:①在合并报表中保持了国外子公司单独报表所反映的原有财务状况和比率关系,也就是说,合并结果反映了那些经营成果被合并的各子公司所在国的多种货币观点,而并不代表母公司所在国的单一货币观点。②折算差额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汇率变动对本期折算的损失(或利得)被下期的折算利得(或损失)所抵消。③易操作,折算结果易为报表使用者理解。其缺点 为:①它假定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下,这与子公司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价格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比例合并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这里指出的“比例合并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推荐的一种方法,在我国会计界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笔者对此作出说明,以供参考。比例合并法仅针对“共同控制实体”方式的企业合营。共同控制实体是涉及建立公司、合伙或其他实体的合营,每个合营者在其中拥有各自的权益。除了要在合营合同中规定合营者如何确立对这一实体经营活动的共同控制外,其营运方式与其他企业并无不同。共同控制实体拥有合营资产、承担负债、发生费用和赚取收入,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和为合营活动筹集资金。共同控制实体保持自己的会计记录并编制和提供自己的对外会计报表。每一合营者对共同控制实体的出资则作为长期投资记入合营者各自的账簿及报表。依据比例合并法,在合并合营企业报表时,按合营者在合营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与合营者会计报表的类似项目逐项合并,相应地,合营者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合营企业”项目将按其在合营企业的股东权益中所占的比例消除。在合营企业中,合营者通过...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加值(EV A)是目前国内外讨论较多的一套企业业绩评估标准,而在美英等国,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运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企业业绩。EV A的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因此,EV 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使用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EV A=N O PA T-K w&;#215;T C。其中:N O 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K w为所使用的资本成本系数,等于长期债务和权益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为所使用的全部资本,等于长期债务和权益资金的总和。这里的N O PAT与一般的会计净利润不同,T C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额也有较大出入。这是因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 AA P)下的会计报表是基于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其对企业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着部分失真。对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时,通常涉及的项目包括: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商誉当期摊销额、递延税款变动额、各类准备金的当期变动额、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当期摊销额等。相应地,在调整会计报表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额时,通常涉及的项目包括:短期性负债、累计商誉摊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损益表债务法与国际上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较,二者理论基础相同,均符合权责发行制原则,但核算递延税款的出发点不同,对收益的理解不同,确定报表项目的顺序相反,所披露信息不同.结合本国的实际,我国应统一采用资产负偾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9.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及全面业绩的会计报表,编制损益表的目的在于将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各国在法律体制、企业组织体制、经营融资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损益表编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选择会计事业比较发达的英美德三国的损益表作为与我国损益表相比较的对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从中借鉴先进经验,扬长避短,以完善我国的损益表编制。一、共性中外会计在损益表上均持“满计损益观”,主张损益表应包含所有的损失和收益,即既包括正常的营业损益,也包括非常项目的损失和利得,一切收入、费用以及特殊损益等项目都应在计算净损益时予以列计。我国与英美德各国之所以都采用“满计损益观”,是因为营业收益与营业外收益有时是难以区分的,同样的经济业务在一个企业被划分为营业收益,而在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是营业外收益,若不采用总括观会造成企业之间的年度收益缺乏可比性。同时,有些项目从短期看属于非常项目,但从较长时期来看这些“非常项目”又是经常发生的,若不采用总括观,则会造成各年度之间的收益缺乏可比性。除了所持的损益观相同外,在编制损益表时我国与英美德三国也遵...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抵销时要先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按投资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在对其进行调整时可能涉及对损益的调整,这必然影响到子公司的净利润。因此,抵销分录中对子公司的盈余公积有两种处理方法:①盈余公积考虑损益调整的影响;②盈余公积不考虑损益调整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并没有明确规定应采用哪种方法,本文举例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区别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