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5.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重点介绍了压力测试、逆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防范金融跨市场跨领域发展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等三种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应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宏观审慎监管的边界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未低估宏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监管实践中,监管者过分强调基于单个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忽视了金融机构行为的系统性内涵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再度重视是对传统监管宗旨的回归或落实;它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截然对立,而且其实现有赖于微观监管措施的完善.其中,以资本要求为核心的监管工具仍是达成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宏观审慎监管: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金融监管更加重视。在后危机时代,诸如金融监管如何克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如何防范和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如何从监管的角度保障金融和经济的稳定等问题需要监管当局的重新审视。而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梳理便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为其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监管更加重视。在后危机时代,诸如金融监管如何克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如何防范和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如何从监管的角度保障金融和经济的稳定等等问题需要监管当局的重新审视。而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梳理便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为其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反思,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者,忽略金融控股集团在衍生品市场上共同风险暴露、对顺周期性效应无能为力等原因,使得单纯的微观审慎监管在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风险,难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后危机时代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反思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缺陷,提出必须完善我国宏、微观审慎监管,切实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资本监管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讨论虽然非常丰富,但对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信息披露的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对金融稳定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披露信息的原因、披露工具、披露对象以及披露情景的选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金融稳定信息披露的国际实践进行总结。在对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发布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对外汇市场的波动率的影响不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同时,金融稳定报告的发布能够显著地降低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的波动率。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资本项下各类业务的政策限制越来越少,而由于外债的形式和特点使资金流入流出基本不受限制,因此跨境资金通过外债形式进出成为目前乃至今后的风险点,而且目前的外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目前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工具,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外债管理在新形势下应用新的监管手段是大势之趋。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业对金融危机反思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银行作为货币金融业务的特许经营企业,在继续推进完善法人治理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同时,应当用历史和辨证的态度理解新监管要求背后的逻辑,从微观与宏观并重入手来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抵御全球、区域和周期性系统危机影响能力,提高银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从下向上的方法以及金融外部性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新理论思路。该思路说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不在于监管工具,而在于对监管标准的把握。该思路不仅有助于解释目前已推出的主要的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措施,而且也能用来开发新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相似文献   

19.
确定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制,是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但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面临着多重挑战:宏观审慎监管当局如何处理与其他经济决策、监管部门的相互关系;如何保证对外沟通、运作透明又能保护敏感信息、稳定市场;是坚持基于规则做出监管决策还是使用斟酌裁量的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的三条路径: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由中央银行行长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决策;在中央银行的框架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职责赋予委员会;在中央银行之外设立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或理事会),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作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对危机反思现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落实为对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的完善与变革。而且,银行监管理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银行转变经营模式产生直接和深刻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