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冀申 《新金融》2013,(9):16-20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的同时,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在众多的银行业监管指标中,贷存比监管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贷存比对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从宏观层面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认为,贷存比监管不能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即在货币政策需要宽松时,贷存比约束仍可能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打折。同时,贷存比监管还会干扰货币信贷统计、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存款利率管制产生冲击,并阻滞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不宜废除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自主权增强的背景下,有必要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传导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最优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符合或不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这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其存款定价的传导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的传导效应有直接效应和博弈效应两方面。当商业银行不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时,直接效应要小于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的情况,但博弈效应要大于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的情况。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宜继续保留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3.
李冀申 《上海金融》2012,(12):73-76,122
贷存比指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产生约束,进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近期,随着外汇占款增速回落、存款增长放缓,商业银行贷存比有所上升,贷存比监管的废存问题引起广泛讨论。本文简要梳理了贷存比指标的历史演变,并以在沪外资法人银行为样本,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银行信贷增长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前宜继续保留贷存比监管,但可以考虑对贷存比监管适当作出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与信贷市场利率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别。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决定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本文认为,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促使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更加紧密的相互联动关系,是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有效发挥利率政策工具作用的必要条件。推进利率市场化不仅需要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转型,也需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转型。传统的数量型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应有必要调整,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工具)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应有相互配合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的涵义 1.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之分.根据监管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银行监管可以分为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所谓货币监管,是指为实施货币政策所必需的旨在确保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的有效性而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督管理.而所谓机构监管,则是指监管当局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日常营运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监督管理.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部分监管职能,如对与中央银行有贷款关系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达不到标准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对有关直接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管制利率、信贷限额、消费者信用控制等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这部分监管职能是货币监管而不是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剖析和货币供给内生性机制弱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分析,显示出当国民经济高涨促进货币需求激增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会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博弈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商业银行合作博弈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缩小存贷款利差,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约束,发展主动负债工具;改革准备金制度,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2009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矛盾仍然突出,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问题逐步积累。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货币政策研究处处长刘向耘撰文建议,2010年货币政策需要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妥善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需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工具的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多方面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后,传统的信贷总量类指标已不再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判断、货币政策传导、市场结构监测的需要,利率作为市场资金的价格,逐步成为各国央行准确捕捉信贷市场供需变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预测经济金融走势的重要指标。欧央行自1999年便开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货币金融机构利率统计制度(MIR),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完善利率统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两区制门限VECM模型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和非标融资利率的联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非标融资间的利率差划分为低偏离区制和高偏离区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在低偏离区制下,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微调节就能重建其与非标融资利率的均衡关系.但是在高偏离区制下,结构性货币政策为应对金融利率的大幅波动,表现出被动调节状态,对市场利率预期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得到如下政策启示: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力度,并配合使用相应的财政政策巩固货币政策效果,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利率走廊"机制,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财富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现金流效应、托宾Q效应和预期效应机制的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总需求上升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VAR模型构建的FCI指数及扩展的泰勒规则检验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重视对流动性的控制,但是对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关注不够,利率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为了做好实体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平衡,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并且应该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为此,应该研究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构造广义价格函数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标准.货币当局还应该建立逆周期的干预制度,对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房地产、商业银行和其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化监管,以维持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双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和私人货币供给等因素导致货币总量指标无法有效控制,且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关系疏远.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面对货币总量指标失效的首要反应是扩大货币总量统计范围;当扩大的货币总量指标依然无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时,则放弃该指标,转而盯住利率目标或其他.本文从货币史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及美国当前的货币总量指标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依据;并探讨了货币总量指标不断失效的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在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和对中国货币统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价的外部时滞进行分析。利用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测算出的结果是:信贷规模、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房价的作用时滞分别为7个月、3个月和11个月。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度对房价的冲击效应较小。而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冲击效应较为明显。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货币工具的特点、作用时滞、经济形势和理性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行为,整个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行为、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经济环境、体制的约束,都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广西区域情况看,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与政策预期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局部性、区域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此,我们以"九.五"期间广西金融机构信贷运行的变化特点为背景,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等三个方面着手,对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传导效应以及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郦锡文 《银行家》2012,(10):36-39,6
近期有观点认为,应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银行业监管政策,在保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再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松绑,也就是要放宽贷存比指标乃至逐步取消。笔者也就此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培新 《上海金融》2008,78(6):38-43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中国的信贷支持(货币供给,信贷,利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供给扩张和利率紧缩都对房价产生稳定的长期拉动效应,但是房价上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侧重于短期的收缩效应,而对利率的影响则偏重于长期的拉动作用;信贷扩张对房价存在为长期的推动作用,而房价上涨对信贷同时存在短期的拉动效应和长期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货币供给工具和信贷工具以盯住房价为目标是可行的,而利率工具不宜盯住房价.  相似文献   

17.
一、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效应 应当说,中央银行自1998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整利率、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及开展窗口指导等,其目标非常明确,即扩大信贷,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抑制通货紧缩,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但其政策效应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企业融资约束角度来研究宏观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问题。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理论,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基于中国1999~2009年的微观企业和宏观货币政策相关数据,针对当前研究中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歧,分别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三种主要途径——货币途径、利率途径、信贷途径,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联系。本文发现,三种途径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都有联系,其中,相比于货币供给变动,利率变动、信贷变动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变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明确,传导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思路存在“无所为”的论调,从石林县支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我们对县级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作用持有不同的见解,在目前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县级人民银行“窗口指导”是“有所为”不是“有所不为”,主要表现在:从修改后看《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更多的职能,基层人民银行在监管职能分离之后可以在货币政策、征信系统建设、金融稳定、外汇管理和反洗钱、金融创新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能力和水平的需要。货币政策是从宏观层面上通过对经济总量指标的分析,以政策手段来有效引导信贷投向,调节经济增长,所以是从宏观层次上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与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一致的。基层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微观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做好辖区内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协调和信息反馈工作,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这“窗口指导”指导作用的现实体现。一、加强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制定县域实施金融支持县经济的指导意见,并保障框架内的政策的实效性,加强经济金融监测分析,按季度提交货币政...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