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一 《深交所》2005,(10):73-74
记得第一节音乐课,那位傲气凌人的音乐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这位带着艺术家气并且有点恃才傲物的老师一口一个歌剧、一口一个贵族,让我很是找不着北。本人对Punk、R&B和HiP-hop的见解在班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我的音乐品位也影响了不少同学。但是,在这节音乐课中,我倒像一个陕北老农遇到了一个英国王室成员一样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2.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 6首国歌。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  相似文献   

3.
1981年冬天,我为了解决全国钢材最优分配的课题在国家计委信息中心上机。每到半夜时分,当我离开机房的时候,总看见还有一个人在那里忙碌,他就是杨小凯。当我得知他正在撰写“经济控制论”,不由得大吃一惊。我是自控专业出身,尚且没有勇气业写经济控制论,小凯连大学都没有上,他能行吗?可是事实很快告诉我,绝对不能低估了小凯的学习能力。他是那么执着、痴迷,每天从早到晚,苦读不已,简直把学习当作了最大的享受。那段时间我们常常一起讨论。刚开始的时个他的问  相似文献   

4.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县里组织演讲比赛。经过几轮筛选.我被学校推荐为代表去县里演讲。为了使我演讲时不怯场.老师让我在班里模拟演讲了好多次。周一朝会时,我又到主席台上面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试讲。由于演讲稿的主体是我自己写的,又背得滚瓜烂熟.几次试讲都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5.
我以喜悦的心情写这点点滴经验,庆贺我校六十周年,以表我在她的怀抱里二十几年的一点成长、成熟经历。我的第一篇论文,是为大学文凭而写的,第二、第三篇是为了考核、评定。第二篇“价值实体论”,于常军老师审阅后,向周院长汇报,我不用试讲就进入我校了。第三篇就是“生动、具体的唯物辩证法——《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三节的哲学内容”。以后的写作,都是调入我校后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天高任鸟飞     
20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革命老区通江县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时,我刚刚读小学,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歌颂三中全会带来农村大好形势变化的作文。小小的我,虽读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是从改革开放后锅里有了大米、爸妈起早贪黑更有干劲和他们饭后唠叨更多的是好日子等情形中,我知道了改革开放的好。  相似文献   

7.
学习去年四月间,党组织送我到云南省委党校去学习文化。当时我想,这是党对我的又一次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也是提高我的文化水平的一个好机会,我一定要好好地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学习一开始就碰到了难题。首先是我迟去了两个月,听功课很吃力;其次是我写字慢,笔记总是记不全,每次上课都急得我满头大汗。老师安慰我说:“你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一定要和大家一样。”但是我想,工作是锻炼,学习也是个锻炼,我一定要下决心努力跟上去,不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于是尽量利用休息时间补齐了笔记,听课时思想更加集中,老师讲完一句,我尽量记在脑子里,再写在笔记本上,慢慢地从半小时记300字,逐渐加快到800字,有一次竟能记到1,000字,错字也逐渐减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统计过,人一生中写得最多的字是自己的名字。生于1957年的我,名叫"经伟",这是当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缘故。我从学写字时,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要写好自己的名字。上学后,每逢考试,老师总是提醒我们先在试卷上写好名字。"而立"之后,我迷上了"爬格子",发表一些文章,常有一点"散碎银子"进账,尤其近几年渐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4,(6):19-19
我每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孩子亲一口。今天我亲孩子的时候,感觉孩子身上有股味道,可能是天热吧,我就问他:“宝贝,为什么身上有股难闻的味道?”孩子答:“爸爸,我过期了!“星期天回家看见侄子在家写作业,我问他:“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啦,你居然不用催就写作业了。”侄子看着我说:“老师说下次考试,谁的分数提高了,就给他冲Q币。”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时代金融》2014,(9):50-50
我已经不想再说他了 上初中时,开家长会老师总让我妈来。 我很纳闷儿地问老师:“我爸难道不行吗?” 老师慢慢地摘掉眼镜,说:“不行,你爸初中也是我教的,我已经不想再说他了。”  相似文献   

11.
梦想成真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异常偏远的山村,不知道山外面的样子,常常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到山外面看看楼房、火车和商店。那时去趟城里也不过几元钱,可是对我来说那可是天文数字。家里兄弟姐妹五人,都是挨着个来的。父母辛苦劳作一年的收获只有那少得可怜的几袋粮食。别说我们兄妹,就连父母也很少见到钱,所以我从未向父母提出过进城的要求。家里人口多,常常是到了年关时就揭不开锅。这时候也是外面最冷的时候,我们就到村头的小河里去摸鱼,第二夭天不亮就启程到25里外的集镇卖鱼,到镇上的时候天才刚蒙蒙亮。我们先是每人啃一个已经冻得生硬的窝头就算了事。  相似文献   

12.
当我在国外访问时,更感到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目光始终朝着祖国的方向。北京市一东京都友好城市交流,我作为北京市代表团成员,东渡日本并研修。临行前,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听着雄壮的国歌,仰望迎风飘扬的国旗,心里涌动着对祖国母亲神圣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不知不觉间.给《科学投资》写文章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还郑老师的“债”——他是我当年进入报界、提笔写东西挣稿费的“介绍人”和“领路人”。写来写去,欲罢不能——除去郑老师的因素外.我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份顽强成长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烟花爆竹声声,欢声笑语齐鸣,朋友的婚礼上,无处不充溢着喜气。新娘的母亲聊天时打趣儿说:“都说现在女儿难嫁,稍不注意就剩下了,可是我这傻女儿一点部没让我操心。小夫妻俩都是死脑筋,认准对方就再没动摇,尽管两年来经历了不少考验,  相似文献   

15.
马卫 《云南金融》2011,(12):67-67
这天下午,正吹着空调看着《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时电话响了,是朋友从外地打给我的电话,他说:“马老师,有个先进材料你写不?”  相似文献   

16.
多磨一会儿     
记得小时候学习写毛笔字时,我写出的字总是没有别人的黑。我问老师:“我写的字为什么总是不黑?”老师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多磨一会儿。按照老师的叮咛,多磨了一会儿墨,果然见黑。 墨者,黑也。真正的墨当然不可能磨不黑,所以磨不黑并非墨的问题,而在于自己放弃了最后一点的努力,没有多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回家,闲下来的时候我就玩博客,将自己所思所想写在博客上,自娱自乐。因为我写作的随意性,我的博客内容很杂,有随笔、有小说、有根据自己的厨艺心得自创的菜谱,还有外出旅游时写的游记、拍摄的图片,堪称一个大杂烩。  相似文献   

18.
柯云路 《金融博览》2014,(13):28-28
我喜欢写政治、写大场面,常常写到高层,这在我过去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但往往不能淋漓酣畅。写历史人物就好得多,比如曹操,我在书中写了他的政治军事智慧、各种谋略,同时又以大量篇幅放开写了他与白芍的爱情。  相似文献   

19.
道见桑妇     
《理财》2008,(8)
晋文公领兵出发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这时仰天大笑,晋文公便问他为何仰天大笑,他说:“我是笑我的邻居啊!当他送妻子回娘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采桑的妇女,便按捺不住就去和采桑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勾引着她。我正是为这件事而发笑呀!”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1989年,我从部队退役进入银行办公室工作。领导很重视本单位的宣传工作,指示办公室要承担起此项任务。我当时资格最嫩,理所当然的要多写文章了。平素喜欢咬文嚼字的我,有一个习惯,凡是写好一篇东西需上报或投稿,均在方格子头上写上一句:“请领导(老师)斧正,谢谢。”按我的理解,“斧正”的意思是说:请阅者“大刀阔斧”地予以修改,这样既体现自我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