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市生态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况,指出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业生态旅游管理混乱等为制约青岛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四位一体"模式、观光农业模式、绿色渔业模式、农业生态园区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为青岛市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并对今后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们参加黑龙江省东宁县生态农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已三年。短短的研究与实践却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立体生态农业是开发、利用山区自然资源高功能、长效益模式,是增加农业后劲、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繁荣山区的潜力所在。 立体生态农业的类型和效益 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开发、利用山区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东宁县山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分散化经营与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锦 《农村经济》2004,(12):55-57
本在阐述西方生态农业基本特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背景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生态农业的两种基本经营模式——分散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分析不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成效及推广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投入成本较高、政策扶持不够、人力资源紧张、配套设施欠缺、环境支撑薄弱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推广的主要因素,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有力举措,大力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成为当前农业经济研究的热门话题,国有农场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期焦点刊出的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问题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建议。本刊还将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可按三种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第一种模式:集约化生态农业   集约化的生态农业是黑龙江垦区众多农场发展的方向,建设集约化的生态农场群是三江垦区的跨世纪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小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探讨了这一地区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罗能斌建设生态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与措施,被看作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性模式,称之为第四代绿色革命。江西省从80年代初起,生态农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目前已由零星分散开始走向集中连片,并出现了以县(市...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政府2018年出台《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了甘肃省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甘肃省生态农业进行绩效评价更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生态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涵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1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划分为5大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将其确定为6个梯度。研究表明,甘肃省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河西走廊区域最优,陇中、陇东区域次之,陇南和甘南区域靠后的格局。据此提出应当缩小区域内部差异和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两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在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及经济发展目标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是大势所趋。当前以政府为主要推手、市场为主导、龙头企业为带动点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关键环节如绿色农资供应、生态清洁生产、绿色物流运输等还存在发展缺陷。本文在总结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与生态产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的辅助体系及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了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便更好的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农业的整体协调与合理组织.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颇为重视,西南山区作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约十分之一的地区,其生态农业的开展对我国农业整体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西南山区的四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增长极模式、生态园区带动模式、地区特色旅游模式和生态村建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并对各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农业领域,由于很多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污染严重和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相关领域对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来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对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了解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意义,明确智慧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强化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及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果—菜复合栽培农业生产模式等三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构想,为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对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基本假设,采用多元Logit计量经济概率模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回归检验.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的和谐生产模式以及生态农产品的高质量、高价格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而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和现有技术水平低都极大地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传统商贩的收购偏好以及农民的传统保守小农意识也束缚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旁邻行为选择也是影响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交错区近邻城市,拥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多种优势。在分析发展城乡交错区生态农业的可行性与优势的基础上,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农地城市流转加剧及资金流转困难等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物质循环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及产业化原则;建立了城乡交错区的4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对城乡交错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进行了风险和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宁洱县生态型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内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效益、发展模式、纵向产业链等进行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分析出宁洱县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生态林,大力发展节水工程,保护耕地,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模式等绿洲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耦合性。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3个市29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采用列联表与卡方检验进行了计量分析,初步探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生态农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及农技培训显著提高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水平,农户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显著影响了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重庆市35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猪—沼—菜/果模式为例,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探讨农户的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一致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偏好度较低,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平均额外投入水平为每年5608.2元/公顷。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偏好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周围农户示范作用、是否获得生态补贴、户主年龄以及家庭总收入;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额外投入水平的因素包括:生态农业功能感知、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生态农业收益预期、是否获得生态补贴、户主年龄与受教育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农户生态农业模式的偏好与额外投入水平一致性受到生态农业功能认知、生态农业模式熟悉度、邻里示范和户主年龄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