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文章结合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条件,使用特尔斐法和定量评价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集约利用分值为49.53,建设用地仍处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过渡的阶段。芜湖市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梦  段岩燕 《科技和产业》2022,22(10):76-81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开封市2011—2018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构建开封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开封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稳定增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呈波动增长,土地利用的整体协调度呈比较协调态势。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国际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在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上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实施,引导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制度有以下启示: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重要前提;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必须有法律的保障;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要与经济手段相结合;要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运用关联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芜湖市为例,分别对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和各区县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发现:2010-2014年芜湖市整体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趋势总体平稳,且较协调。区县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市区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县域,且离城市中心越近协调度趋向于越高;县域经济发展得分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得分偏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协同学相关原理,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协调性评价,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系统,选取状态参量并建立序参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协调耦合度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结果显示:(1)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子系统发展指数远高于土地利用生态发展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指数,说明宁波市仍处于经济粗放的发展阶段。(2)宁波市土地利用系统在2005-2008年一直处于低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需要继续发展;在2010-2011年间,系统处于耦合协调颉颃状态,在2012-2014年间,系统处于良性耦合协调状态,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需要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本文以武汉市为案例,首先建立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量化,其次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是为了统筹分配各行各业用地,协调各级各部门用地关系,综合发挥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文章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宜不同区域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管理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更加协调、合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文章以芜湖市为例,在分析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构建计量了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并分析2002年至2016年芜湖市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未来芜湖市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坚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协调统一出发,通过对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明确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以壮族文化遗产保护花山岩画群为前提,提出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泸州市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共19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对2006—2017年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增长趋势良好,经济效益波动相对较大。针对整体情况,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②城乡建设以点带面、轴状扩展;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因地制宜,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及变化程度,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都匀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都匀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上,农业用地不断缩减,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都匀市土地的驱动力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都匀市土地利用应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城乡土地综合利用,同时启动耕地保护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相似文献   

14.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32-36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龙州县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在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是评价和监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本文从环境、资源、经济及社会四个准则层出发,选取 2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时点评价法、线性比例法与熵权法进行综合测算,对成都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状态,整体态势良好。但成都市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注重协调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环境经济协调度、社会经济协调度以及文化经济协调度的论述以及计算,对2007年以及2008年云南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经济与社会系统以及经济与文化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评价和预警。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芜湖市面临城市发展的新契机。本文把芜湖市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并由此构建了其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提出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方法,选择2004-2008五年的数据对芜湖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城市土地面积的迅速扩张,文章选择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典型区域江苏省为例,为了避免人为赋权的主观随意性,采用熵权TOPSIS法客观选定指标权重的,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还需要评估其经济以及社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苏省协调情况,为了保证研究的代表性,选取了省内的13个地级市。研究显示,两者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且在空间分布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可以分成3个类型,一种就是协调度等级比较低的,这类地区可以继续进行划分,有些是严重失调,比如说盐城市,有些是轻度失调,比如连云港市以及泰州市;一种为协调度等级处于一般水平的,这类地区也可以继续进行划分,有些是初级协调,比如地南通以及淮安等市,有些属于中级协调地区,比如扬州市、镇江市以及宿迁市,这三个地方协调度相对而言比较高;一种是协调度等级比较高的,涵盖了良好协调的地方(比如南京、徐州)和优质协调地区(无锡、苏州、常州)。在今后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江苏省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状水平,进行区域差别对待管理方式,使得整个江苏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加强区域之间合作力度,这样可以将土地利用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霞 《特区经济》2006,(9):369-370
详细分析影响能源、经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从能源系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三个方面,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3E)复杂系统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协调度发展水平划分为七个等级。建立了分层模糊动态的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山东省的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协调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