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越来越流行一个观点,即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正如书名所示,“Thatusedtobeus”,被译者翻译成“曾经的辉煌”,这让无数美国人感到焦虑和迷茫。当曾经辉煌的光环渐渐散去,如今的美国该如何继续,或继续下滑,或奋然前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及美国外交政策思想领袖之一的迈克尔·曼德鲍姆,既为美国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在号召他们的人民立刻采取行动。在作者眼中.他们并没有把当下的美国现状视为不可逆,仅仅把它看做“中场休息”,“美利坚合众国正和国民一起在更衣室讨论如何在下半场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很多女孩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公主般的婚礼。面对婚礼开支不断飙升的婚礼费用.美国的婚礼一族也对如何举行自己的婚礼动起了脑筋。于是,有人开始找商家让他们在自己的婚礼上发布广告,让商家用广告“赞助式”的形式为自己的婚礼“买单”。2006年2月20日,“赞助式”婚礼策划第一人尼克在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你和你的婚礼》中讲述了自己在“赞助式”婚礼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反对饮酒的人总是说:“你享受的,必是罪恶的,不然也是伤害身体的!”所以关于饮酒,一向以来美国人所得的忠告就是“一口拒绝!”可是流行病学家多年前已经察觉到,适量地饮酒似乎可以防止冠心病。但这信息要到1991年11月Morley Safer在电视节目《六十分钟时事特辑》中才开始传达给美国人,他向观众谈及法国人。他说法国人健康方面错事做尽,他们吃高脂肪食物,不跑步,吸烟,但他们的心脏病患率比美国人低。后来这现象被称为“法国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名刊     
《浙商》2020,(1):17-17
美国精英的“双赢”在这个时代,任何无私的伪装都在持续瓦解。如果说还有一种单一的文化理念在支撑美国精英不成比例的“权力”,那就是“双贏”。他们可以致富,然后“回馈”给你;他们可以管理一只基金,既给自己回报,也给社会回报;他们可以向孩子们出售含糖饮料,也可以和政府合作来改善孩子们的健康;他们可以建立技术垄断,也可以因连接人类而获得荣誉。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级战争让美国参战士兵长期有家不能回。在条件艰苦的前线,代表美国文化和美国生活的可口可乐饮料能让他们有了一点点“家”的感觉——当他们喝上清凉可口的“可口可乐”后,马上能体会到在家的舒适安逸.他们觉得自己仍旧过着美国式的生活。所以可口可乐公司运输到前线的饮料在战区特别受欢迎,士兵对它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致富天地》2008,(7):25
《农民日报》报道:前不久,美国亚利桑那州许多高中学生来到马利科帕县举行的展览会上拍卖家畜,他们都是美国“未来农民协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该俱乐部活动是许多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加入该组织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解生物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并从中学到相关技能。目前,亚利桑那州有1.2万名学生学习农业科学课程,其中有7000多人加入“未来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国际版故事,说的是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爱吸烟的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浪漫的法国人要了一个女人陪伴;而犹太人要了一部自己能随便用的电话。三年后,美国人第一个冲出来逢人就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机;法国人则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女人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面还怀着一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以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生意不但没有耽搁,反倒增长了200%,为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活跃着一批如“田秀才”、“土专家”、“种粮能手”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其积极性的发挥,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谓的乡土人才;他们以最低的成本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周匿的农民群众.一传十.十传百.因此.农村乡土人才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云成 《商界》2014,(11):3
在我们筹备这期《中国智造猜想》的策划时,互联网上正在流行“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段子。一边是存在于未来的机器人族群、有“智慧”的作业模式,它们将带来令人震惊的生产力;另一边是生活在当下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新智造模式既是他们的帮手,更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新智造模式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研究显示,美国47%的就业者可能会被机器取代。在中国和印度,虽然出现了人替代机器的逆升级现象,但劳动力成本优势终将逝去,人被机器夺走饭碗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国际广告》2010,(4):74-74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在去年,有大约860万中国人买了他们的第一辆车。现在,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和美国福特等车企又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为“回头客生意”展开竞争。他们都希望能培养中国顾客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使这些顾客在未来还会选择购买自己的车型。  相似文献   

11.
雄鹰 《商界》2005,(6):32-33
诚信、守法、协作……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商业口红”.需要的时候就在自己脸上涂上几下。但在现实商场中,它们真被当成商业规则的底限了吗?估计每个熟稔“潜规则”的人都会对此置以不可名状的一笑。相比之下.本文中这位浙江商人为自己总结出的22条商规.似乎更能折射江湖水深.让更多人获得同感。1943年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先生这样分析中国为何落后的根源:“能力和诚实、勇气是两回事,勤奋、真诚也不能像在美国那样,使人得到事业的一定成就。生活要靠花言巧语、阴谋诡计,在这里比其他国家更甚。品德若不与狡黠结合,仍将一事无成。美国的伟人们照着练习簿上的格言去做.在美国可以出人头地,在这里却会还未出世,便送了命。”那么.在当前我们生存其中的商业环境中.还有多少条无法摆上台面的商规.能让人“还未出世.便送了命”?什么时候.我们能少总结几条底色灰黄的商规,也能“照着练习簿上的格言去做”,堂堂正正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市场》2011,(14):17-17
我认为美国汽车工业十年的衰退可以归结为五点: 首先.由于在燃油经济性上的落后.我们把市场送给了日本人。由于他们更精通于制造小型车,所以他们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美国三大逊于他们的原因是因为生产的都是大车——使用V8发动机的车。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美国开始建设横贯大陆铁路,当时,大量中国人为躲避饥饿来到美国,他们中的1.4万人投入到这项危险的铁路工程中,3000多人因此丧命。当时苦力每天工资不到1美元,有人说,“每条铁路枕木下都埋着一名苦力”。  相似文献   

14.
徐雷 《国际市场》2004,(8):20-21
据《纽约时报》最近报道.美国人开始对无菌包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原因很简单.一是口味好.二是储存方便。然而,20年前,当盒装牛奶首次在超市货架上出现时.美国消费者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和欧洲人不同.对这种可以让新鲜食物至少保持6个月以上的无菌包装接受得比较慢。如今.购买这种盒装液态食品对他们来说越来越成为家常便饭了。  相似文献   

15.
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看“特别301”条款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301”条款是用于保障美国的知识产权在外国得到有效保护.保障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人公平和平等地进入外国市场的。在“‘特别301’条款年度审查报告”中,美国的贸易代表曾多次指出,中国的国内市场仿冒和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美国企业、个人带来巨额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美中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已逾千亿美元,因此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成为美国扭转对外贸易状况的关键。本文以对“特别301”条款的实体内容及适用程序的介绍为基础,以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为具体案例,深刻剖析“特别301”条款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时下,代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美国,有一群人依靠针对中国市场的代购行为发家致富。而他们高价倒卖的商品,正是汽车。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即便这个市场是“灰色”的。由于国内对豪车的需求激增,很多美国人在国内购买豪车,然后转手卖到中国.赚取高额的差价。  相似文献   

17.
沙平 《销售与管理》2004,(12):48-49
在美国的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内地的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蠢举”。实际上,美国人所以订出这样貌似“愚蠢”的价格决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极其科学和精密的计算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一向以身为移民国度而自豪。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异乡客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到这片“新大陆”,他们带来了知识,也带来了财富,铸就了一个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相对宽松的入境签证也给它造成了不小的麻烦。“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要求重新审视签证政策的呼声日渐高涨,政府也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05,(1):88-89
从2004年1月1日起.江苏卫视播出的节目悄悄地起了一些变化.这些当然躲不过忠实观众们的眼睛。他们发现.在江苏卫视白天.有三大以“情感”命名的剧场——温情剧场、星情剧场、侠情剧场。晚上.在看完新闻节目后.等待他们的是“情感地带”系列的栏目.每天都有货真价实的情感在这里上演。这些情感故事有的能赚取他们的眼泪,有的给他们带来笑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商》2004,(1):28-29
我国首例应诉反倾销案的赢家是浙江萧山一个不足150人的乡镇小厂。1992年.美国最大的弹簧垫圈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指控11家中国企业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倾销,给美国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大多数中国被诉企业认为打官司胜诉毫无把握而选择了退却,但一家当年靠50元钱起家的杭州弹簧垫圈厂却应诉了。因为一旦这次官司败诉.公司就要失去70%的出口额.企业就会濒临绝境,当事人说得更直白“企业垮了,大家只好回去种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