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可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2):35-38
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教师应把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创新理论引入、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来,运用各种创新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及创造意识与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3.
创新中专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我们所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来了: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的这种重要作用,就要求我们广大美术教育者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切实发挥好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彦芳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2,10(2):54-56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变"教"为"导".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努力培养学生自信;因材施教.尤其要还学生创新的权利,让学生张扬个性,敢于表现;从多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次柏龄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33-135
合作精神向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在知识不断发展、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合作精神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大魅力.大力弘扬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显然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学生的特点,主要论述合作、合作精神的内涵,培养合作精神的意义,以及影响合作精神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合作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品性形成、健全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政治教师理应尝试、构建新的政治课教学模式:“指导——自主——合作——创新”,从原先的枯燥教与学中解脱出来,注重素质教育,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米晓琴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67-68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了新的内涵,它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对人才的认可程度,影响着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和地位。本简要论述了创新素质的构成、学生在创新素质发挥方面问题、提出了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周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148-149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的教育应该抓住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培养出合格的新一代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3):58-60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为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找到了突破点和基础,对现实的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俊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5):53-54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先导和保证,本身虽然具有非功利性,但它与体现人价值追求的人精神有着密切联系。人教育是培养人精神的主要途径,人教育作为将人类明成果内化为做人的基本品格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形式,必须是树立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可见,欲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加强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吴乃林 《农业部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介绍了江苏大圣集团深化改革迎难而上的成功经验,阐明了发扬创新精神对搞好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开拓创新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世凤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104-105,116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怀疑意识的产生。本文从哲学认识的角度阐述了怀疑意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单凤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29-13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办学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弘扬与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学生干部作为高校传承大学精神的主要群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精神与学生骨干培养既存在一定的契合,又相互影响交融,而求真、扬善、弘美、传道是提升大学生骨干能力的重要良方。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尊重教科书,又不盲从教科书;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课堂质疑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课堂质疑意识,形成质疑的良好风气;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质疑。 相似文献
17.
谢再莲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33-34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教学关系、教学气氛、教学情境、教学格局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两课”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俊宝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2):27-29
上海商职院坚持创新领导观念,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培养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坚持创新管理制度,凝聚发展能量,推动学院办学条件根本改变、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办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文明程度显著增强,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9.
许婧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S2):164-166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创新、奋进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学校是培养“工匠”的重要基地,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和思想人才。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点入手,论述了在学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必须采取的措施,使得工匠精神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工匠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要改变以往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很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中情况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