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支出是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而收入则是消费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相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促进我国经济实体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就其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各种主要因素,并评价其发生变化时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产生的影响。调查表明影响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假期制度等。文章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望为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两个视角分析政策制度因素对我国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国民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劳动收入的增长,进而影响到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的大部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则对财产性收入起了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国亮 《商业研究》2004,(23):49-53
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影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收入、消费结构和价格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展缓慢 ,城市化对食品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决定了其消费支出,收入是消费的根本基础,也是主要的消费影响因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以提高,则其消费支出亦将相对地得以提高,进而很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实体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状况,其次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可能性措施,供相关研究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商》2016,(6)
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金融业就业人数、互联网普及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考虑,运用Eviews6.0软件及相关的计量检验方法,从实证上分析哪些因素对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新宇 《现代商业》2014,(15):148-149
本文选取了呼和浩特1997-2012年的有关人身保费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数量等因素,利用计量经济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工资是影响保费收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政勋 《商业时代》2006,(18):70-71
本文对1999—2004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对储蓄存款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调存款利率调控宏观经济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上海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影响上海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因素主要有:消费者收入与消费品价格因素,社会可提供体育消费资源因素,个体体育消费需求影响因素。促进上海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因素包括:加速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效匹配各种体育消费资源,促使资源的兼容与整合,强化体育消费意识,促使消费需求向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0.
居民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各个变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率、产业增加值等。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潜在的影响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于相关性高的变量则进一步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由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产业增加值都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两大方面出发,提出建议以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启动消费需求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启动内需首先从启动投资需求开始,这对于快速阻止增长速度下滑具有一定意义,但我国启动内需的目标最终要依靠启动消费需求来实现.因此,在投资需求启动之后,就要大力启动消费需求.启动消费需求的重点,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消除消费低迷的体制因素,即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何冰 《商业研究》2020,(11):25-34
本文利用中国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构建差异化的省级贸易自由化指标,并通过将其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中国部分微观数据匹配,定量对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深入,居民个人幸福感显著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入的地区,居民幸福感提升得越多;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自由化对男性居民幸福感提升更大,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具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收入因素与非收入因素共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总体而言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改善民生而间接地提升中国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却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凯恩斯扩展模型基础上构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居民总消费模型,求出我国居民总消费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为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佐证。由此提出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措施以减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信息消费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2018年居民信息消费区级数据,从环境层面、主体层面以及客体层面搭建信息消费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产总值,信息传输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总值,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与...  相似文献   

15.
居民幸福感是目前检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幸福感受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比较大,而首要的是收入因素,但目前发现江苏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而居民幸福感却相对比较低,这是因为收入分配对居民幸福感产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举措,也是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公平惠及每一个公民的重要保障,更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江苏省应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及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从而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影响旅游消费市场中的主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要素角度出发,以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和收入为样本,结合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其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动态规律。充分增加持久收入对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长期冲击效应,刺激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开拓国内巨大潜在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7.
付敏杰 《中国物价》2009,(12):41-44
建国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自从党的17大报告提出“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财产性收入在不同体制下内涵和外延的演变,明确了计划经济时期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了测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和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演进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博  薛伟贤 《消费经济》2005,21(5):13-17
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4年人寿保险业保费收入和相关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对影响我国人寿保险业需求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变迁、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和居民金融资产总量扩张,都会强有力地推动人寿保险业发展,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的倾斜也有利于人寿保险业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商品房市场局部均衡模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构建地域特性因子,分别对全国和中、东、西部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土地成本和基于地域特征的预期因素对全国及各区域商品房价格均有显著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投资偏好、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之比以及开发商资金来源等因素对不同区域商品房价格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冷崇总 《四川物价》2001,(10):18-21
较之改革前普遍贫困基础上的均等化分配格局,目前分配格局的最突出特点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18,1988年扩大到0.385,到1998年这一系数竟高达0.467。美国是一个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国家,但其1990年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396。我国的基层系数高于美国,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相当悬殊,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已由收入分配过分均等而演变成收入分配极度不平均的国家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居民收差距扩大呢?这其中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