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关键词"仁""礼""君子"的翻译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外国读者是否能准确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而且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策略。目前这三个关键词的英文译文均没有体现出原文的真正涵义,误导了外国读者,不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采用音译加注释的"和谐翻译原则",既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特色,又不让外国读者误会为"文化威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辜鸿铭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英语造诣颇高,具有独特的思想。辜鸿铭所译《论语》以其独有的翻译风格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拟从辜鸿铭其人入手,探讨其保守主义思想在《论语》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鸿铭倡扬儒家文化,用强悍的译笔翻译了《论语》,将儒家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其翻译的《论语》有三大特色,即:行文地道,译意准确;灵活机动,妙笔生花;文体对应,不着雕痕。  相似文献   

4.
《浮生六记》自问世后的130年间杳然无声,经林语堂等评价、介绍、尤其是翻译成英文后,至今畅销不衰。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是对当时社会需求和"性灵"文学的适应。林语堂在英译《浮生六记》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方面作了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资源。2007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上揭晓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这五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礼之用,和为贵”。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强调人的道德完善和心灵自由,重视人格独立权;虽然倡导等级礼治,但又重视人格平等和人的发展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体价值,重视人的政治权,从而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圣经》英译表现出对语言性别政治的关注,出现了性别中性化翻译的新实践。译者们对《圣经》原文中的、或传统译本中的用于泛指的阳性词语予以系统的中性化处理,使新译本呈现出独特的文本形态,但也由此引发了激烈的论争,性别中性化翻译是否适用于《圣经》、中性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原意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在《论语》对外译介中,我国晚清翻译家辜鸿铭首次发出了对《论语》文学性建构的诉求,将《论语》文学性与思想性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在译出原作丰富意蕴的前提下,从章节、句法、修辞、音韵等对原文的文学性进行了既忠实又有创造性的传达,凸显了《论语》作为文学作品该具有的文学性特征,对中国典籍之作如何成功地走出国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籍英译对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但任重道远。《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显示典籍英译要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译者翻译素养等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典籍英译应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采用归化策略翻译《论语》,在西方社会成功地传播了中华文化。然而辜鸿铭的翻译却被认为不忠实于原文。社会文化环境对译者的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意义。辜鸿铭的归化策略既符合译者对读者的关照,也是译介弱势文化过程中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孔子仁学的核心为“人”,儒家的人文关怀在《论语》中通过处世、教育原则、为政等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自孔子去世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派、不同执政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甚至重塑孔子的形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诸多变异,丧失了其原质性。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最早是由《论语》奠定的,与其它先秦典籍相比,《论语》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较为丰满与全面,亦更为真实和可靠,是一个按本然形象塑造的,具有原质性特点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论"与"语"两字在语义上的分别辨析,可以确认,"论语"即"议论,与人评说".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对<论语>各段"语录"的语境关系进行了整体梳理,认为<论语>应是孔子及其弟子时人对话有机整体的记录,可以称之为"潜对话体",而非学术界通常认定的语录体.于此,本文把<论语>前两篇放到特定的语境中予以相互阐释,对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某些疏解进行了质疑和重释.  相似文献   

15.
龙赞 《全国商情》2011,(6):64-64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相似文献   

16.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渗透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其思想的开创性、整合性与现实性均契合我国当代教育管理理念。我国教育应基于《论语》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对我国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启示,采取刚柔并济推进教育管理、搭建立体教育管理体系、注重自我进步及专业发展、唤醒学习主体持续动能等策略,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解决当代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我国教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提倡的孝道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维护家族、社会的稳定。在当代老龄化社会中,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准确理解孝道,知道尽孝的必要性,懂得如何尽孝;另一方面,还需健全法制,确保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8.
运用描写翻译学研究方法分析《论语》英译的历史进程及文本形态,将《论语》英译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肇始时期、传教士翻译时期、交流与沟通时期、转型时期以及多样化和再诠释时期;英译《论语》的文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作为神学比附的《论语》,传递东方智慧的《论语》和追求文化还原的《论语》。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理论源于《论语》,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论语》展示了丰富的人格世界,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翻译大家,刘士聪先生深谙散文英译。文章以《枯叶蝴蝶》为例,分析其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体现其把握整体、关注细节的翻译态度,使得译文不仅语言自然流畅,而且总体上也达到了与原文同样的寓意深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