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媒体报道称:天津将试行农民用宅基地换商品房的办法来建设小城镇。"宅基地换房"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的一套住宅。节约下来的农村土地整合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宅基地政策设计趋向于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形成了以强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特征的无偿申请宅基地分配取得机制,一旦取得便可无限期使用,在政策层面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对外流转,只允许在集体内部进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和土地到城市寻求新发展,使得"人地不对应"的矛盾愈加尖锐,进城农民也难以彻底退出宅基地融入城市生活.基于"内卷化"理论视角,在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下,重点关注进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变化,从而提供一种针对进城农民土地权益"内卷化"现象的解决途径,力求通过理清相关政策机制的演变逻辑从而建立起与进城农民市民化相配套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目前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流转机制,即转变公权角色,构建主体性均衡,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公权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宅基地政策设计趋向于保障农民住房需求,形成了以强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特征的无偿申请宅基地分配取得机制,一旦取得便可无限期使用,在政策层面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对外流转,只允许在集体内部进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和土地到城市寻求新发展,使得"人地不对应"的矛盾愈加尖锐,进城农民也难以彻底退出宅基地融入城市生活.基于"内卷化"理论视角,在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下,重点关注进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变化,从而提供一种针对进城农民土地权益"内卷化"现象的解决途径,力求通过理清相关政策机制的演变逻辑从而建立起与进城农民市民化相配套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目前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流转机制,即转变公权角色,构建主体性均衡,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公权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4.
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益不清晰、地方政府参与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宅基地置换后农民生产生活存在诸多问题等等这些农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降低了农民住房市场价值,损害农民利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让土地资产货币化收益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基础,从而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因此要加强宅基地管理立法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宅基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实现路径和形式,确保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土地保护及农民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5.
付云飞 《中国西部》2014,(10):90-93
<正>农民作为集体的一员,有使用集体所有的一定土地建筑房屋的权利;对该特定宅基地,农民取得一项用益物权,即为宅基地使用权。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一项福利制度,也是农民相较于城市居民的唯一一项优越制度。同时,这项制度也具有其的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它关系到9亿农民的切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农民人均收入结构趋势发生积极变化,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趋势持续前进。基于产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相关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别是:集体资产股份制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以及房屋和宅基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村居民获取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实现房产和宅基地"产权合一"、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7.
土地与资金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着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两大瓶颈。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宅基地流转问题成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文章以农民的宅基地流转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郑州市农民宅基地流转为例,总结性地阐述了具体操作过程,概括出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宅基地流转正负两方面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今后关于宅基地流转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各地宅基地流转机制的完善提供有效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宅基地是农民重要的财产,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促进人的城镇化。文章根据对正余镇的问卷调查,发现宅基地领域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征收补偿不到位问题,原因是宅基地立法缺失、农民权利意识不强和农村土地规划不科学,因此,完善宅基地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实效和加强维权意识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确权退出是城镇化推进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地方政府倾向于土地最大化利益,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合法宅基地权益,了解农民自身态度及利益诉求,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健全宅基地退出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宅基地退出多元化补偿,加快城镇化推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刘新荣 《改革与战略》2011,27(7):100-102
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民住房保障制度,但现在,它对于奔小康的农民已经造成诸多困境,应该改革。在现有法律规制下,应该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置换和流转,腾出土地,换得资金,修建农村保障性住房。适当优化并推广土地流转是一个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11.
冉杨 《重庆经济》2009,(6):46-48,5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物权。这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承载能力,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开拓非耕土地资源,加快重庆宅基地流转改革步伐,对突破城乡建设用地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否给进城农民城市户籍,无论怎样进行户籍改革,我们都不应该去动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都不应该把给予进城农民城市户籍和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联系起来。这是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根本没有可比性。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用了整整一节文字,强调在户籍改革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尤其不能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简称"三  相似文献   

13.
杨晓  谭和平 《改革与战略》2008,24(10):43-45
宅基地使用权是与农民生息相关的土地权利。现阶段,宅基地使用权是限制流转的。文章对哪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妨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影响城乡平等发展的最重要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的土地权利体系;城乡土地拥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土地管制缺陷造成城乡不平等发展。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农地转用一律实行征地,城乡一体化形成土地国有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市场通道基本关闭,农村发展空间压缩;宅基地法律规定滞后于现实,既不利于农民实现宅基地财产权,也不利于土地管理;农民土地权利受损,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城乡分配不合理程度加剧。改革二元土地制度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权利不平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制度;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问题根源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规的立法缺失集体所有土地产权权能的限制性行使,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的严格限制政府征地的低价扩张.优化与小产权房有关的土地政策,主要是要完善国家的土地管理立法,拓展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完善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政策改革政府征地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土地产权制度,维护广大农民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应依法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登记发证工作。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土地登记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宅基地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滞后、退出补偿机制匮乏,导致宅基地退出受到阻碍,农民增收面临困境。因此,加快宅基地确权、完善现行宅基地管理制度、构建退出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我国现有宅基地退出机制出发,通过阐释宅基地退出的价值功能,研究了农民退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宅基地退出后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征收与出让价格的巨大"剪刀差"使农民的土地收益受损,农村宅基地及房屋流转的限制使农民的资产无法资本化。这不仅使城镇化难以成为城乡融合的和谐城镇化,也使农民缺乏迁移进城的资本,影响城镇化进程。集约、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我们至今走过的城镇化还远不是集约型城镇化,土地利用尚未达到集约化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9,(10):36-36
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能够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集约利用;能够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能够加快农民市民化,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现状简述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属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且使用权不能抵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