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下乡调研时,听到一些基层扶贫干部抱怨: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抱着"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穷人就该被帮扶"的心态,凡事都想靠政府出资包揽,靠帮扶干部出力包干。现实中不排除有一些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这与个人认识有关,也与过去重物质扶贫、轻精神扶贫的粗放式扶贫方式有关,让一些人产生了惰性。但是,解决"精神贫困"  相似文献   

2.
利州区把精准扶贫的新机制瞄准扶贫干部,解决了过去扶贫干部不愿扶、不会扶的问题。"辛苦而充实。"说起这半年参与精准扶贫的收获,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区委办干部王永顺感觉"小有成就"。王永顺半年的辛苦,不仅让扶贫包带对象苏清明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自己还系统掌握了香菇种植、管护、销售、深加工知识。他说:"以后再指导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再盲人骑瞎马。"老机关,哑了火"过去年年扶贫年年贫。政府过去也投入了不少扶贫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3.
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根据党政机关、城市基层和农村等各方面党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我们根据“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提出的六项基本要求,结合基层扶贫干部的现状、工作特点、新时期扶贫工作对干部的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基层扶贫干部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作了些思考。一、要有强烈的职业观念。扶贫干部要牢记党和政府设立扶贫机构的意图目的,扶贫干部要牢记贫困户是群众中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由于居住环境、自身素质、天灾人祸等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沿京九看扶贫,考察了江西兴国、瑞金、赣县、南康等县市,九月二十日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扶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经验后,着重对下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强调了两点意见: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扶贫工作方针。江』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要实行政府扶贫与全社会参与扶贫相结合的方针,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二是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关键在干部。江总书记指出,要选配好贫困县、乡领导班子,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有责任心、有干劲、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担任贫困县、乡的主要领…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到外地走亲戚,听闻当地的乡镇干部对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抱怨颇多,很是诧异。细问之后才知道,由于他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上面对贫困人口有一定的比例"要求",为此下达了"精准识贫指标"。而该镇根本没有那么多贫困人口,这让干部们左右为难,因为弄虚作假要追责,完不成任务也要追责。精准扶贫,"精准"是要义,而"精准识贫"则是最关键的第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全球扶贫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表示,要在2010年前尽快解决中国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兴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在今后5年内迅速完成稳定脱贫任务,有效缩小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任务十分艰巨。现结合下乡扶贫工作实践,谈谈创新干部下乡扶贫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下乡调研扶贫工作时,有干部说,由于没有得到群众的信任,扶贫队员见了群众要遭"白眼""不吃香"。下乡扶贫是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应付和虚假。扶贫工作队员要想在群众中"吃香",必先尝尽苦辣酸甜。"苦"是干工作舍得吃苦。乡下条件比较差,扶贫队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赢得信任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是政府行为,但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扶贫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呢?这就是这篇文章要回答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扶贫事业成就是巨大的,无论是从政治上看还是从经济上看,中国扶贫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但是,我国的扶贫事业还有一些值得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扶贫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同时希望更多的关注扶贫和从事扶贫工作的读者都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下乡调研扶贫工作时,有干部说,由于没有得到群众的信任,扶贫队员见了群众要遭'白眼'不吃香'。下乡扶贫是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应付和虚假。扶贫工作队员要想在群众中'吃香',必先尝尽苦辣酸甜。'苦'是干工作舍得吃苦。乡下条件比较差,扶贫队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赢得信任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工程,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和靶向疗法的重大战略举措,阿拉善左旗29个贫困嘎查村列入全区"三到村三到户"实施范围。这一工程实施以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召开三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目前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王和顺 《北方经济》2014,(12):63-6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前提。全面小康对新阶段扶贫攻坚提出了更高标准。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4年到2017年,在全区确定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及确认的贫困户中,开展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力求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搞扶贫还需领导躬亲抓开发用活政策资金三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工作坚持常抓不懈,特别重视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脱贫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并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扶贫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扶贫联系点,省、地(市)、县、乡四级每年都抽调上万名干部到扶贫第一线。1986年以来,仅省直机关就有43名厅局长,500名处长,1100多名干部到贫困地区帮助工作;省直机关包括大专院校等126个单位,分别与62个县建立扶贫挂钩联系点。  相似文献   

13.
曾文蛟 《发展》2007,(5):42-43
农村贫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扶贫工作,以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扶贫政策的发展过于注重追求工具理性的效率,而对价值理性的公平追求不足,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具理性的效率和价值理性的公平之间的矛盾,不仅要重视工具理性的"真",而且更要重视价值理性的"善",这是发展扶贫政策的唯一路径,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14.
广角镜     
回良玉出席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消除贫困仍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扶贫是我国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全社会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扶贫事业,让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蔚成风气。在扶贫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值得表彰,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要广泛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谈政绩观、谈扶贫攻坚、谈乡村振兴,总书记金句频出。透过这些"两会金句",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浓浓的家国民生情怀,也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新时代好干部形象和标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通过学习总书记"两会金句",凝聚前行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为让大批年轻干部在工作第一线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帮助特困村开辟致富门路,确保全县扶贫攻尖目标如期实现.英山县委、政府精心组织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的活动。对选派到村的干部坚持实行“两不变三优先”,即行政干部编制不变,职级不变;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晋级,优先提拔重用,优先保证经济待遇落实。在政策的激励下,共有68位年轻党员干部踊跃报名,其中乡镇干部32入,县派工作组干部16人,县级后备干部20人。英山县委、政府从中精心挑选了22位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干部,到彭家皈…  相似文献   

17.
龙山县把建整扶贫工作队员的扶贫成效,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提拔重用扶贫成效显著的扶贫“功臣”。1997年度该县375名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员,有18名扶贫“功臣”得到提拔重用。其中,10名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实职干部,4名一般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任为实职的副科级干部。龙山县提拔重用建整扶贫“功臣”@南省扶贫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国家扶贫包括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政府扶贫包括政府扶贫机构扶贫和政府所属各部门扶贫;社会扶贫包括社会非政府组织扶贫和财富拥有者扶贫。完善国家扶贫战略要从上述两者四方面人手,并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扶贫工作以人为本,关键是要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贫困地区要脱贫,离不开外部支援的推动。但是,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奋发图强,以干促变,才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其次,要转变扶贫工作者的观念。扶贫工作不应只满足于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要扶贫扶志,从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入手,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抢抓目前良好机遇,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把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同广大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合力战贫困,携手奔小康。扶贫工作以人为本,目的是要提高贫困者素质,这是治本…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指出: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扶贫干部作为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培养和树立“亲民、为民、富民”的形象。一、树立扶贫干部的农民代言人形象扶贫干部肩负着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庄严使命,因此,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心中装着农民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农民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农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当作第一要务。做农民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