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珍 《西部大开发》2006,(11):43-46
7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红军长征的胜利终点陕北进行艰苦采访后,完成了一部有名的《西行漫记》。在书中,斯诺用很大篇幅,生动地介绍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如何从一位地主儿子投身革命、创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直至牺牲的故事。他写道:“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刘志丹将军牺牲7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当年被斯诺称为“小元帅”的将军之女刘力贞老人家中,听她讲述了许多刘志丹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包苜蓿芽菜,在厨房正忙着做。母亲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很难回老家。清明时节,我们专程回老家祭祖上坟,到老家后她首先是忙着到地里掐苜蓿芽,我们全家都喜欢吃苜蓿芽菜。这些年来她腿脚一直不好,双膝跪在地里掐一个上午,让我很过意不去。小时候,母亲在地里掐苜蓿芽时。我要么趴在她背上,要么顺手抓起一把土灌进母亲领口,等她回过神来时我已经欢笑着跑远了,而且还不忘边跑边向空中扔一把土,这是与掐苜蓿芽有关的最欢乐记忆。  相似文献   

3.
她是长征路上最小的女红军,曾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冒死走完长征路;她的传奇,还因她和《长征组歌》作者萧华的动人爱情而更加传奇。一位红色老人,用她不平凡的经历,见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风雨变迁。  相似文献   

4.
激情燃烧 毅定目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源自不懈的努力,这些在张富荣行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常说“热爱金融事业,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正是这份对金融事业的炽爱和忠诚促使她一步一步不断走向成功。今年47岁的张富荣,工作已有29年,前8年,在塘沽区政府工作,曾任新村街团委委员、饭店经理、幼儿园园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5.
李汝建 《东北之窗》2011,(Z1):64-64
前几日的一个傍晚,我在山林间的小路上散步时,被眼前出现的一束光亮所吸引。我急忙上前细看,原来是一个女人头戴电池灯坐在帐篷前专心绣花。我主动和她搭话,她边绣花边告诉我:"我和丈夫是浙江人,干养蜂已有二十年,一年到头全国跑,哪里有花就往那去。孩子现在已经14岁,在老家由奶奶照顾,只有等到春节时才能回家团聚。去年暑假时孩子来这里一趟,玩的好开心,作为母亲好满足,好幸福!"  相似文献   

6.
[题记]:本文所描述的事件是笔者在海外定居的姐姐的一次亲身经历。火灾发生的时候,姐姐刚刚移民加拿大5个月。在另外一个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里,她亲身感受到政府、组织、社会的亲力亲为、有条不紊和一步一个步骤的工作态度……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1年,可当她向我们讲述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仍是感慨万千——A那是2005年的12月26日凌晨两点半,公寓里的火警铃声骤然响起,震耳欲聋,女儿喊我:“妈妈,快起来,快起来!起火了,起火了——”我抓起一件羽绒服就和女儿跑了出来,女儿只穿了一件大衣和单裤,袜子也未穿。来到楼下,停车坪已经聚满了公寓里的…  相似文献   

7.
经历     
我八岁的时候,认识了小丽姐姐.她随父母从内蒙迁来,就住在我家隔壁.也许是她写得一手好字,也许是她能跑会跳,还许是她梳着当时最流行的弯弯辫.反正,我很快成了她的“小尾巴”.每天早晨只要她一敲门,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钻出被窝,跟着她在家属院里的蓝球场上高抬腿小步跑,甚至还把饼盒盖当作铁饼扔出好远.想想当时,我必定象个小丑,可在我来说,跟小丽姐姐在一起是一种荣耀.那年,小丽姐姐十六岁,用她的话说比我大一半,已经是戴着“红卫兵”的高中生.她们那时候正是开门办学,经常不是学工就是学农,还学兽医学射击.听着她讲怎么开机床;怎么把铁棍靡细做成钩针;又怎么给牛吃药、给马打针等等,我又羡慕又崇拜.第二年,小丽姐姐高中毕业,毅然报名到农村插队,走的时候,戴着红花,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我一直记着那天小丽姐姐充满希望的笑脸,也就是那一刻起,我决心长大也到山乡里,追随小丽姐姐.结果,我非但未能上山下乡,而且上学的经历也是除了看书学习,再无其他的色彩.这样的白专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新兰生于1924年6月,9岁随姐姐一起参加红军。1935年春天,不足11岁的她踏上了长征路。那段艰辛历程犹如一道深深的烙印,在她的记忆中历久弥新;而这记忆,也让人们看到一个孩子眼中的长征是什么样子——[编按]  相似文献   

9.
牵挂     
我是在戏服箱子上长大的,对秦腔有着特殊的情感.它就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生下来四个月后,妈妈就把我交给了爷爷奶奶,而他们便开始了常年的下乡演出.只要他们在老家村子附近有演出,爷爷奶奶就把我抱过去跟他们生活三天.演出完,他们去别处演出,而我就又被抱回去.一直到七岁,我们一家来西安,才真正地生活在一起. 她,就是我的妈妈——秦腔演员李淑芳. 待我能记事时,我就对她充满敌意.因为她不能像别人的妈妈整天陪在孩子身边,我早上上学起床收拾不敢开灯,我知道每天她都是凌晨演出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我理解她,可是至少要在行动上提醒她:我需要她的关心,可是她确实没有时间陪我.  相似文献   

10.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2,(20):60-61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每每向她推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她总会问一句:“结局好吗?”,对此我总会不属地反问:“如果结局不好,你就不看了么?”“结局不好就没什么心思看了,谁不喜欢皆大欢菩的结局啊。”她淡淡地圃答。更令人无奈的是,她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看小说还是电视剧,看到中间的时候总会沉不住气,直接翻到小说结局或者打开电视剧的末尾,等不到故事一步步地深入,她便主观地加快了故事的进程,提前知道了结局。在我眼里,这种举动令人费解,但像她这样热衷“剧透”的还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1.
今年28岁的戴华茵出生在兰州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她来到广东东莞的一家台资电子厂打工。经过几年打拼,她从当初的一名普通打工妹,一步步做到了车间副课长。  相似文献   

12.
怪事。只听说过不辞辛劳赚钱,没听说过辛辛苦苦专为别人送钱。在省侨办办公室里,他们给我看了一份统计表,他是给江西捐资数第二的华侨。这绝非简单轻松的第二,也绝非简单轻松地用红纸一包一递,是他一步一步“要”来送的,逐步伸展  相似文献   

13.
徐宏在别人眼里,是大连市十大女大学生创业标兵,是大连市三八红旗手,是点石教育机构的董事长,是一位37岁的漂亮女士,更是~位热心肠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幽兰咖啡厅与徐宏见面,我发现她胸前的衣服上别了一枚精致的狮子会徽章。这个小小的徽章,与她的服饰装扮自然一体。徐宏说,这枚徽章,她每天都要戴着。这些年,徐宏创业、拓业,但从没有因为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功而骄傲,反倒因为能成为狮子会的一员,能参与到公益慈善中来,而更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4.
戴林 《中国高新区》2014,(12):171-171
正1998年,我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天津高新区报道上班。15年时间一晃而过,我目睹了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高新区也见证了我的创业历程:我从一名知识分子历练成天津市优秀企业家,从一名事业部经理成长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从一个人白天跑销售、晚上搞研发到现在带领500人的研发团队,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新区孕育了天地伟业,也支持我一步一步实现了梦想。我生长在六十年代的东北农村,童年很艰苦,从没出过公社。某天有  相似文献   

15.
<正>袁君,一位清纯秀丽的北方女孩,可爱中透着灵气,洋溢着青春少女特有的气息。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书写着青春人生。正值20芳龄的袁君,目前是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表演系的一名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爱唱爱跳的性格让她与艺术结上了缘。10岁的时候被舞蹈老师看中,开始了她的练舞生涯。  相似文献   

16.
接力“长征”周忠华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到曾经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的江西省永丰县采访,竟高兴地采撷到了两个接力"长征"、建设新永丰的故事!跑好经济发展"接力赛"今年3月,担任了9年中共永丰县委书记的杨正宗因到年龄退休...  相似文献   

17.
五十而知天命。2008,周合已经跨过了知天命之年。作为一位中国教育出版领域的名人,这个年纪的她却常有惊世之言与骇俗之举。她说:“我是个很执着的人,而我又极限地追逐自由。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别人认为的不可思议。我早已习惯了在一个充满争议的环境中自我突围。”  相似文献   

18.
长征,在会师中一路前行。平原,雪山,草地,懋功,永萍,会宁。一天又一天,一省又一省。一步又一步,一程又一程。每一次会师,都是力量的升腾。  相似文献   

19.
机遇是一种资源。资源是宝贵的、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任何流失、浪费和损耗,都将导致资源的减少以至枯竭。人生的机遇也是如此。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姓孟,曾是北京一家企业的职员,前些年下了岗。一连数月她为就业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却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香港一家著名企业要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公司总裁正在北京物色一名办事处经理。这家公司正好与孟女士原来供职的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业务上她熟得不能再熟。可这家公司的招聘条件却固执而霸道,必须是男性,博士生,35岁以下,精通业务…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21,(7):30-30
两三岁本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年纪,可对于峡江县福民乡生夫村的王小勇来说却是一场噩梦,因为发烧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让他落下了终生残疾,也给他的童年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王小勇告诉记者,他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自卑与黑暗中度过,看见别人家的小朋友去玩游戏,去爬树、去跑、去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