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宁波素有"文教之邦"之称,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教育起于汉唐。《后汉书·黄昌传》记载东汉时已有余姚学宫,《慈溪县志》记载三国东吴时慈溪鸣鹤场有虞都尉讲舍。这一时期教育主体形式是家族教育,以虞氏为代表的家族崇文尚经,门风严谨,家学承延十几代。据统计,虞氏家族有二十余人留下了著作,其中虞翻的  相似文献   

2.
国画篇 崔如琢拍出2.36亿港币 香港春拍素来有市场“风向标”之称,往往为一年的拍卖行情定下基调,而现当代绘画更是拍卖中最大的门类.尽管近期书画市场整体受挫,但名家一直保持着稳健行情.保利专场,崔如琢的作品《葳蕤雪意江南》,一如往年创下过亿的记录,拍出2.36亿港币高价,为整个香港春拍之冠.  相似文献   

3.
鲁绣:源远流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据《尚书》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刺绣在上古时期使用范围极小,衣绣只限帝王公卿享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的冲击,礼制统治开始衰微,刺绣便由帝王公卿的上流社会扩散到民间。当时齐鲁的织绣最为发达,齐国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已闻名全国,产品行销各地。《史记·货殖列传》上有所谓"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汉代学者王充也曾在《论衡》一书中感叹道:"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说明刺绣已相当普及。汉代的统治者在一些刺绣工艺高度发展的地区还有所谓"服官"的设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以后即沿袭有"鲁绣"之称。民间日用服饰品,除家庭妇  相似文献   

4.
<正> 松针指松科植物的针叶。《本草纲目》中记载"久服松针令人不老,轻身盖气,绝谷不饥不渴。"为健康长寿之药。松树针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激素、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粗纤维、脂肪、微量元素和植物杀菌剂等,我国每年森林采伐剩余物有200多万吨,因而来源丰富,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产品原料。国外对于松针叶综合利用的研究,早在  相似文献   

5.
斗鸡是我国古老的家鸡品种之一,它以雄鸡善斗而驰名国内外。在国内曾有打鸡、咬鸡、军鸡之称,在国外称之谓英雄鸡。在我同关于斗鸡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季邱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邱氏为金距。”又据有关资料,到春秋末期,斗鸡之风已很盛行。据此,斗鸡的驯养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因剑而得名,凭瓷而生辉,自古人文昌盛,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内山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秀丽,是浙江省钱塘江、瓯江以及福建省闽江三江源头,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龙泉宝剑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于龙泉秦溪山麓铸剑。据《百越先贤志》记载:欧  相似文献   

7.
刘绍义 《走向世界》2016,(6):103-104
先说"腊月"吧。腊月之称由来已久,早在《礼记·郊特性》中就曾经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也引《礼传》上的话说:"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同时还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总的说来,腊,有猎的意思,打来野兽祭祀先祖、祭祀百神,由于这些祭祀都  相似文献   

8.
“火耕”与“水耨”并列,最早为汉代史家司马迁提出,《史记·货殖列传》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平准书》亦有“火耕水耨”之辞。其后《盐铁论·通有篇》和《汉书》的《武帝纪》、《地理志》均有类似记载,至六朝时期则广泛为社会各阶层引用,“火耕”成为两汉六朝南方稻作耕作方式的重要内容。“火耕”一般指春季稻作前放火烧掉稻田中上一年干枯的杂草和稻秆。南方烧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白山黑水考     
白山、黑水之名同时出现,始见于《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白山、黑水是我国名山大川之一,是我国东北古代居民——肃慎及其后裔挹娄、勿吉、靺褐、女真、满族的故乡和兴王之地。一、长白山从战国、秦、汉到晋代称不咸山早在战国和西汉初年成书的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就记载了我国东北的名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嘉善金属型料自润滑轴承联营厂《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的前称》成立;2000年,企业转为有限公司后周引春担任总经理。浙江双飞无油抽承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正月春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春  相似文献   

12.
渔港 《走向世界》2013,(27):94-95
<正>在烟台民间,普遍称真鲷鱼为加吉鱼。此名何来。据《史记》、《汉书》等史料记载,汉武帝即帝位后,曾经八次巡幸东莱郡,历时23年。传说有一次,汉武帝从长岛返回陆地时,站在船头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忽然一条金红色的大鱼蹦到了船上。鱼为吉祥之物。汉武帝非常高兴,立刻让随员取来观赏,并询问此为何鱼?大家面面相觑,无人能说出此鱼的名称。当时正好太中大夫东方朔在船上,汉武帝下令东方朔来见。东方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邹城已经是一个现代城市,传统上以血脉为系的坊巷与村落文化,已经难以为继。但南关作为一个以亲疏关系形成的社区,以韩家为代表的家族支脉和亲疏痕迹,多少还依稀可见。这一传统的都市空间,对接的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孟庙、孟府与古城,也是承载孝悌之心,亲亲之道的邹鲁无形文化遗产。邹县志称:“邹鲁风俗,天下称最。”《史记》称:“邹鲁间士与文学其天性也。”《路史。国名纪》记载,皇帝把善人都迁到邹地:“黄帝减涿鹿,屠其恶者于有北,而迁其善者于邹”。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愿“择善者为邻而居”,“诚以潜移默化。”孟母三迁之教,为中国邻里文化之最,而南关正是这一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被称作高原"孤岛"的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也是西藏最神秘的地方。墨脱不仅有天然的绝世美景、以打造石锅为生的门巴人、《藏地密码》中记载的神秘"血池",更有"生物宝库"之称:一片片茂密森林中,生长着樟木、楠木、红豆杉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孟加拉虎、羚羊、大犀鸟等珍稀动物在此安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野生灵芝在医药养生方面展现了神奇的效果。据考证,早在尧舜时期,人们便对野生灵芝有所认识和利用;东汉时期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野生灵芝分列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六大类,称其为药中的上上品,谓其为"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  相似文献   

16.
丁洪 《中国西部》2001,(1):88-89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条U形的名酒带, 勤劳智慧的川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酒文化。坐落在这条名酒带的绵竹市,酿酒历史上已有4000余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绵竹金土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罍、提梁壶等精美酒器,以及东汉时期的酿酒画像砖,都让人追寻到历史隐线。流誉华夏的名酒“剑南之烧春”,产生于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十分繁荣、文化空前昌盛的盛唐时代。唐代,绵竹属剑南道,唐宪宗时的中书舍人李肇,在撰写的《唐国史补》中就津津有味地把“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名酒之列。据史籍记载。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皇帝李适曾面谕朝臣,要他们讨论“剑南烧春”上贡朝廷之事。宋代,绵竹又出现了蜜酒与鹅黄酒,形成了一个名酒系列。“蜜酒”为宋代绵竹道士杨世昌深居仙观酿出的绝醇,元丰五年(1082年)杨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看望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同游赤壁,饮酒赋诗,杨世昌将蜜酒的酿造秘方送与苏轼,苏轼十分高兴地写下了《蜜酒歌》回赠谢他,赞美道:“不知春瓮暗生香,蜂为耕耘花为果。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泼……”。鹅黄酒,汉州美酒专称,隋初,汉州即  相似文献   

17.
李进 《黑河学刊》2012,(11):17-19
《老》、《庄》哲学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故一向有"自然"哲学之称。郭象"独化"论即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成、自主即自由义之前提下,对《老》《庄》"自然"哲学予以创造性发展,将《老子》政治哲学与《庄子》人生哲学糅为一体,在《老子》"无为"之政治功业中融入《庄子》"逍遥"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举了中国的九大名剑,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棠溪宝剑,"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日棠溪,二日墨阳,三日合伯,四日邓师,五日宛冯,六日龙泉,七日太阿,八日莫邪,九日干将,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的记载。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是用八个字赞颂:"棠溪之金,天下之利";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编著《中国通史》时详细的对棠溪剑和龙泉剑放在一起进行解读,"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尖利,称龙渊之剑。"  相似文献   

19.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2,(24):70-71
《宁波府志》记载:"是山极高峻,盘结数十里,中有龙湫,名石井潭,"这里记载的山就是宁海县深甽镇亭山,其主峰海拔有945米,称之为"浙东第一尖"。宁海是5·19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素有"天下旅游,宁海开游"之称。宁海县深甽镇属山区,四面环山,沟谷交错,自然形成的山体、峰岩构成了风景区的地貌景观。浙东第一尖耸立于宁海、奉化、新昌连  相似文献   

20.
聊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最早关于聊城的文献记载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晏子谈到齐国的疆域为:西至“聊、摄”,东至“姑、尤”,“聊”即今天的聊城。战国时期,聊城为齐燕争战之地,《史记》记载的“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典故就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