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冬季通风降温、春季隔热密闭和夏季补充冷源为主要内容的控温储粮技术集成,开展大豆控温储藏安全度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温储粮技术集成能有效确保大豆基本达到准低温储存要求,控制储粮害虫发生,实现免熏蒸储藏,进而实现大豆绿色无公害储藏.  相似文献   

2.
为了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本文以玉米为储粮品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内环流控温系统,研究以"低消耗、低成本、低污染、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低三高"玉米科学储粮模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经一次熏蒸防治后,2个试验仓害虫密度均控制在1头/kg,粮堆处于基本无虫粮状态;4号仓最高粮温为24℃,平均粮温为16℃,7号仓最高粮温为23℃,平均粮温为15℃,较好地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基于自然冷源的玉米"三低三高"储粮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是一种适宜于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绿色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食品级惰性粉拌和及喷粉、雾化拌粮处理,储粮仓房气密性改造(门窗保温改造、仓顶菱镁板架空隔热),冬季蓄冷通风、夏季内环流控温技术综合运用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仓房储存的粮食在一个储存周期内,采用济宁产56%的磷化铝片剂,40 kg,设定熏蒸浓度为400 mg/m~3,粮面施药、环流熏蒸、全仓密闭28 d,彻底熏杀粮堆内所有虫态害虫,实现连续两年免熏蒸,降低了储粮成本,实现了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籼稻相比,优质籼稻更易受不利储藏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稻谷品质劣变,通过常规储藏方法无法保持其优良品质,而采用空调控温能保证优质稻安全度夏和安全储藏。通过使用粮仓专用空调进行不间断控温,能够有效控制粮堆上层粮温,进而控制全仓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和延缓品质劣变的效果。同时,稻壳压盖可以延缓粮温的上升,也能够抑制部分储粮害虫、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避免储藏期间使用化学药剂熏蒸,真正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岛第二粮库根据高大平房仓的储粮特点,采用塑料粮膜和棉线毯进行压盖密闭、隔热保冷等综合储粮技术,有效延长了仓内粮堆的低温时间,延缓了小麦陈化速度,避免和减少了熏蒸次数,增强了储藏稳定性,实现了绿色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夏季华南地区长期高温,表层粮食温度上升较快,从而引起粮食发热、品质劣变的问题,利用现有仓房采用空调制冷技术控温,使仓温保持不超过25℃,实现稻谷准低温安全储藏,进一步提高储粮稳定性,减少储粮害虫的发生,有效延缓了高大平房仓内夏季粮食劣变的速度。通过空调控温储粮应用对比,试验仓储粮品质明显优于常规管理仓。  相似文献   

7.
李彭 《齐鲁粮食》2020,(2):50-5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是粮食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低温储粮、准低温储粮、绿色储粮的最有效途径。机械通风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从而实现粮食储藏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产后环节粮油科技工作的内涵 1.1储粮保粮包括准低温优质稻保鲜储粮、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储粮害虫发生预报方法、农户储粮技术普及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选取华南地区大米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准低温储藏覆膜储粮技术对大米的品质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大米堆是否采用覆膜,其平均粮温和最高粮温下降趋势基本相同,且与入粮时的基础粮温有紧密联系。采用准低温储藏覆膜方法,实验大米的脂肪酸值上升幅度小,品尝评分值基本无变化,实验大米的水分下降幅度是未采用该方法大米的50%。在准低温储藏覆膜的条件下,大米堆温度维持在16℃左右,害虫不易生长繁殖,实验大米堆和对照大米堆均可较长时间维持无虫状态。该方法适用于华南地区大米储藏,可延缓大米品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优化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的基础上,施用生物储粮防护剂(蛇床子素)、悬挂紫外诱杀灯、空调排积热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试验仓来年免磷化氢熏蒸的目标。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集成解决了当前中国南方高温地区高大平房仓气密性差而造成储粮害虫难以利用磷化氢熏蒸防治的技术难题,同时减少了磷化氢熏蒸次数,是一项值得大规模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容易陈化,安全保管难度极大。利用屋顶风机控制仓拱温度,利用空调控制仓温,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了准低温的储粮环境,保证了储粮品质,控制了虫霉发生,减少了储粮污染,增加了储粮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膜下环流熏蒸及粮面压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膜下磷化氢环流熏蒸与粮面谷壳压盖的良好结合。加强了粮堆的气密性,减少了熏蒸空间体积,不仅节约了用药量,而且杀虫彻底,效果显著,同时,有效地防止外界湿热入侵粮堆,保持储粮低温和长时间基本无虫。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末,我国粮食科研工作者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开发了以粮情电子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低温储粮为主要内容的储粮"四合一"技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也存在机械设备不能自由行走,进出粮作业不能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成本高等问题。此外,气流在粮堆内部没有进行有  相似文献   

14.
新收获入库高水分小麦安全储藏实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粮入库工作中,针对小麦水分偏高、虫害较多引起的储粮发热现象,先后采用单管通风控制粮温、离心风机通风降温、环流熏蒸杀虫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手段和措施,实现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锈赤扁谷盗防治的技术难题,在高大平房仓中,采用膜下环流熏蒸法、缓释膜下环流熏蒸法、间歇式环流熏蒸法防治高抗性储粮害虫锈赤扁谷盗,以常规环流熏蒸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熏蒸法对锈赤扁谷盗的熏蒸效果;同时,熏蒸结束后,选择适宜时机,在试验仓房施用储粮防护剂,研究熏防结合技术防治锈赤扁谷盗应用效果。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能彻底防治锈赤扁谷盗,熏防结合技术实现了试验仓来年免熏蒸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一直对粮食储备安全高度重视,特别是1998年以来,粮食储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粮情测控、谷物冷却、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四项"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将中国划分为七个储粮生态区域,并在生态储粮理论指导下,以低温和气调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在中国也得到大规模应用示范,正在建立和完善不同生态区域储粮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齐鲁粮食》2006,(2):47-48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可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力,增加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对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作用显。但建标准低温仓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如何对现有仓储条件进行改造,达到准低温储藏的要求,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央储备粮登直属库通过利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并采用多层保温隔热材料压盖及塑料薄膜密闭等措施,进行了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储粮实仓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长60 m、宽18 m、设计堆粮线高度6 m的高大平房仓内,采用冬季通风储粮技术、压盖保冷技术、气调储粮技术和空调控温储藏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控温气调储粮技术,分析了气温、仓温、粮堆平均粮温的变化,评估了3个储藏周期年份平均粮温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储粮区,冬季通风可以将粮堆平均粮温维持在13.9~15.0℃;粮堆粮面压盖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空调控温期间仓温平均控制在28℃以内,有效延缓了表层粮温上升。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工艺运行稳定,延缓了稻谷品质劣变,延长轮换周期,平均粮温维持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9.
环流熏蒸是四项储粮新技术之一.也是在新建高大平房仓应用最为广泛的熏蒸技术之一。但各地粮库使用的投药方法不尽相同,各有所长。为了探索一条既省时、省力又能提高杀虫效果的投药方法,青岛第二粮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高大平房仓的储粮特点,实施了粮面施药环流熏蒸杀虫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低温储粮可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的损耗。从而保持粮食的品质稳定,延长粮食的储存年限。同时可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熏蒸药剂的使用,是“绿色储粮”的理想方式之一。利用冬季较低的温度进行机械通风降低粮温,也是达到低温储粮的有效措施。离心式风机虽然具备通风时间短、降温较快等优点,但也存在功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