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珍 《金卡工程》2009,13(4):69-69
法律漏洞是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而法官的职责使其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拒绝裁判,所以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漏洞的填补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我国法官在填补法律漏洞中的表现并不乐观,于是如何发挥我国法官在法律漏洞填补中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思考之对象。  相似文献   

2.
商标的巨大竞争优势对商标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实际上,法官通过正确的法律解释,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和法律基本精神融入已有的商标法律,也可以对个案作出准确的裁判。本文以当年非常著名且影响巨大的“张小泉”商标侵权案为例,来阐述商标法适用中的法律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琳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2):91-106
由疑难案件所引发的关于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的讨论,可以区分为"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说"两种立场。这两种立场都包含部分正确性:技术中立说强调法律价值的独立性和法律技术对法官道德判断的约束作用;而技术修饰说则正确地提醒我们关注法律实践的合理性。但两种学说也都存在重要缺陷:技术中立说忽视了法律技术适用上的争议性;而技术修饰说则消解了独立的法治价值的存在,使法律技术无法独立担当证立裁判结论的角色,却沦为对法官独断的道德立场的话语修饰。我们需要基于裁判何以能够拥有正当性的法哲学思考,对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进行理论重构。重构之后的技术服务说不反对法官在裁判时进行道德判断,同时对法官如何进行道德判断提供了实质性的方法论指引与约束。  相似文献   

4.
彭小芳 《金卡工程》2010,14(6):100-100
从法律自身特点、解释的本质特征、司法过程的实质等方面来看法官在法律解释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理性对待法官主观能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静 《金卡工程》2009,13(8):105-105
法治社会是司法最终裁决的社会,法官运用法律定分止争。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不仅仅依据事实,适用法律,还要结合自己的良知去审理具体的案件。法官的良知是其灵魂,法官良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司法裁判的公正性。本文拟从法官良知角度,初步探析我国司法良知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在保险业务过程中引发的保险理赔纠纷案件与日俱增,因我国保险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司法审判中法官普遍难以找寻到明确、具体的裁判标准。本文指出:在规范商业保险行为和均衡保险双方利益关系时,应注重考察这一"集民商法与经济法思想为一体的综合法律关系",[1]以对商业保险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其他法律规范为总揽,综合确立保险业务纠纷案件的司法裁判标准。  相似文献   

7.
审判权是国家赋予人民法官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国家审判权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法官独立,法官应当脱离行政体系束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法官办案不受舆论导向影响,并要加强对审判权行使过程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傅麟 《金卡工程》2009,13(11):100-100
在刑事裁判过程中价值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离开了价值判断,刑事裁判过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就无法解决。在刑事裁判过程中离不开价值判断主要是由法律规范的不完美性和抽象性所决定的。由于法官的价值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我们需要规定一定的标准,来保证价值判断的准确性,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就不会影响到刑事裁判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何鑫 《金卡工程》2010,14(6):78-79
有一位西方哲人如是说: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则是皇后。可见,法官在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使命也固然严峻。从法官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看,法官是依法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公正裁判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信仰     
薛向东  桂书立 《金卡工程》2009,13(10):55-55
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彰显了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斯坦在研究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后指出,"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法官的人格和信仰对于法律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影响法官对法律规则进行解释,而且影响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如何进行认定."这句话足以展示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学勤 《金卡工程》2008,12(9):65-65
自由裁量权有多种解释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解释成法官对于法律条文、先例、规则、原则和标准的选择权.而法官在行使中文自由裁量权的时候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官的个人情绪,喜好,习惯和其他社会因素比如社会道德,各种利益关系等,所以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很多种利弊,但是法官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关系进行法律利益平衡发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那麽如何正确的进行利益平衡本人举出了一些进行利益平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村金融》2006,(2):67-67
1、最高人民法院于近日制定了《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对93种与群众关系最直接的法官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在提高裁判书水平方面,要求完整表述裁判书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加强证据分析认定.客观、全面、充分的说清裁判理由,准确引用法律规范。在立案方面,规定了对有困难的群众应当准许口头起诉、上门立案;对当事人的诉状内容和形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法官做到一次讲清有关要求,避免当事人反复采法院。在处理涉诉信访方面,要求努力做到“来访有接谈、来信有回音、申诉有结果”。  相似文献   

13.
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问题贯穿于整个司法活动中,法官如何对待和处理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司法审判的公正、法律威严的树立和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也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而在审判活动中,法官如何正视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荣 《金卡工程》2010,14(2):106-106
司法判决应兼顾法意与民人情,但法律又不能毫无原则地接受人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情与法意的阐释,对比中美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如何权衡二者,试图探求在司法活动中,法官如何行为能够兼顾法意与人情,使判决实现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官的裁判文书说理欲实现规范化,必须重视法律论证,为每个主张与判断提供充分的理由。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表明经验法则是法官进行法律论证的重要理由。经验法则作为一种实践描述能够推动法律论证填补规范缝隙。在事实认定的论证环节,经验法则既是证明规则与证据规则的形成背景,更是事实推定的直接依据。只有妥善把握经验法则的盖然性,才能规避逆谬误与后见偏差等认知陷阱,合理借助经验法则论证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在法律适用的论证环节,经验法则是类比过程中相似点与规范效果之间相关性的判断依据。法官可以借助经验法则论证立法理由与事物本质,进而根据法律目的判断相似点的相关性。基于经验法则的法律论证既能回应当下释法说理的需求,也是法律论证理论扎根中国司法土壤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黄旭 《金卡工程》2009,13(7):73-73
利益衡量是法官的价值判断,其强烈的主观性以及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利益位序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己的裁判规则和标准体系。因此,在法官进行利益衡量的裁判思维时,应依据一定的原则使利益衡量更加具体化,克服利益衡量时非理性因素,防范恣意裁判,避免利益衡量的失真或疏离。  相似文献   

17.
释明权是民事诉讼中法官拥有的一项重要职权。法官对释明权的合理行使可以有效维护诉讼当事人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合法权益,提升诉讼效率。完善释明规则的核心是明确释明的范围,确定释明权行使的条件与限度,以保证法官公正平等地居中裁判。  相似文献   

18.
诉讼时效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的法律概念,在审判实践中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频率,也是审判实践中最容易发生争议的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对诉讼时效人民法院是否应该主动审查的争论,不仅困扰着裁判案件的法官,也使很多律师同志不知所从。那么法官是否应该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艳艳 《金卡工程》2009,13(7):21-22
回避制度贯穿于三大诉讼法,它的设置在于保障裁判的公正.适用的对象是审判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以及鉴定人、翻译人、勘验人.其中又以法官的回避为核心,然而在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出现了关于律师回避的规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保障律师执业权相冲突的.律师不应当成为回避的适用对象,这一规定侵害了律师执业权和当事人的选择权,司法公正最终实现需要法官职业规范的切实落实和每个司法人员职业道德提升而不是选择律师回避.  相似文献   

20.
云越 《金卡工程》2009,13(3):33-34
法律发现在欧美国家是指确定裁判依据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我国曾长期未受到重视,近年来开始兴起,学者们开展了对于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概念。综合多种观点,法律发现可以被看作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适用法律者在现行法源中寻找适用于当下案件的法规范,以及在法规范模糊或不存在时对法规范进行解释或漏洞填补的活动。法律发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比较适用方法,法律解释方法,漏洞填补方法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