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国有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深入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后提出来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劳动合同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在用工制度方面有待完善的企业带来了人力成本增加的压力,这让众多企业倍感焦虑,消极应对.其实,<劳动合同法>对构建企业与劳动者的和谐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和积极效应的基础上,为企业正确应对<劳动合同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既有稳定性又有流动性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必将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劳动合同法》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用人单位能够提高法律意识,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邱斌斌 《现代商业》2008,(11):151-152
今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在法律层面上独立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新法的"诞生"引发了一系列强烈的连锁反应,新<劳动合同法>给现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用工制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进入了一个新劳动合同时代.在新的劳动法制环境下,劳资关系的管理和协调是用人单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作为用人单位,应该通过新法的实施来提升在劳动关系管理上的能力,进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升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走向的研,无提供了方向本文仅以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企业劳动关系走向的研究.本文中笔者通过进八企业调查,实践的方式获取了所调查的企业的用工制度的资料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对企业用工制度及企业劳动关系走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战晓玮 《商》2013,(15):60-60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新的内容。为了适应新的规则,就要对原来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开发的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对待《劳动合同法》,企业只有真正懂得了在合理、合法前提下趋利避害,而不是僵硬地执行或逃避,才能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因此,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影响的几个方面内容,使得用人单位能够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提升管理员工关系的水平,避免发生劳资之间的冲突,构建彼此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而实现人力资源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但是从用人单位来说,一些恶意或不当解除却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关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标志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入一个重要里程碑建设时期.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推行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变革,让劳动者认知自身权利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围绕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存在的新问题,从人本管理的角度,提出改进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起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规范我国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的重要法律依据。它作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准则,扩大了员工离职的权利,同时也缩小了企业可以向员工约定违约金的范围。从《劳动合同法》的视野出发,探讨用人单位该如何进行员工的离职管理,对于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利益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许多挑战。本文具体分析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管理,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劳动合同法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转变,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注意规避,强化各环节的法律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并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现象严重,二是劳务派遣企业管理不规范,三是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难以保障。文章提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应参考国外劳务派遣制度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一要提高被派遣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二要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三要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物流行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规模;物流管理人员匮乏,这些是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应从全国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应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积极立法,建立绿色物流法律保证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物流行业自身分工,实现近似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经营;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世界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使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型股份合作制物流企业,分析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新时期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汤荞溪 《江苏商论》2012,(5):131-133
中国的家族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家族企业接班人危机、"用工荒"导致的招工难的问题更是困扰着中国家族企业的壮大。本文立足于目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分析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考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现,虽然居民受教育程度、劳动素质和技能整体提高,但居民收入占比长期偏低。这说明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可能性。考察“合法”居民收入结构发现,居民收入初始差距源自劳动差异形成的劳动收入,决定性差距源自劳动积累节余资本化形成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这说明增加居民收入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的劳动素质和技能以及理财能力才具有可持续性。从主观能动性角度思考增加收入,居民应该努力就业,积极创业,获取劳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务实消费,主动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开展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建设新型产权制度,可持续地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已发展到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面临着国企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程序优化、人资需求总量增加等诸多机遇,但也存在巨大的挑战。从宏观上讲,存在高等人力资源紧缺、开发投资不足、人力资源流动加快、管理模式滞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在微观上存在利用率低、部门组织结构不明确、缺乏长期激励机制、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不相融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低等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We empirically document that industries that are more R&D intensive exhibit disproportionately greater innovation quantity and better innovation quality in economies with more human capital. Firm-level evidence confirms that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hrough which firm responds to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in economies with greater human capital, firms better able to innovate exhibit larger increase i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labor ratio, an effect driven by deceases in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in intangible capital invest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adjustment in input mix and capital structure,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llows firms with high innovation ability to enhance firm equity value and improve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建立劳动监察部门、劳工和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结合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认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赔偿额;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劳动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劳动监察部门要不断积累监管经验,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期降低监察成本;劳工应主动深入学习《劳动合同法》有关知识,加强法律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