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G20峰会上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强调使得对于全球发展的均衡性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具体到贸易领域则涉及国际市场利益共享,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全球贸易摩擦成为首要任务.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包容性增长理念内涵,探析了当下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指出:未来应对于与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交流可着重发展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交换,以此进一步强化国家间的优势互补性;对于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交流可通过构建产业链的错位型布局,避开彼此动态竞争关系实现双方贸易互惠,同时转变传统以出口商品为主的贸易模式,通过强化对外投资,在增加本国收益的同时有效提升国际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拆迁制度、房地产土地供应和税收制度、房地产业信息化和诚信制度、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提出以"包容性增长"为指导,解决目前制度、社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才能够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实现房地产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增长成果让老百姓共享。包容性增长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其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并且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在这一理念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包容性增长理念对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更高,能使科学发展观得到深化和发展。包容性增长对实现科学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20年我国迎来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代表着我国已完全迈入了后脱贫时代,同时昭示着我国已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阶段.而在相对贫困视角之下,如何保障人民健康、解决健康贫困问题、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出现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理顺健康贫困的内在逻辑是认识并解决健康贫困问题的基础,结合其影响要素据此梳理出健康贫困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推进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将自然资本纳入资源配置理论框架可测算省际与省内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并通过希克斯-摩尔斯通(HicksMoorsteen)指数测度各省(区、市)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对包容性增长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收入差距作用于包容性增长,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和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分别呈倒U型与U型曲线,该结论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配置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在区域、资源配置与自然资本层面均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省外人力资本流入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递减,而其他地区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呈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的地区来说,改善省际人力资本配置与促进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过剩的地区来说,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省内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布拉格嘎查为调研单位,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通过对嘎查牧民人均收入及收入构成截面,1999年、2005年、2008年时点的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在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期望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税制改革问题也逐渐成为各方关注所的焦点。当前中国房地产税存在“立法层次低、重流转轻保有、限制措施少、征管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未能体现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需要采用“制定房地产税法、提高持有环节税赋、采用限制措施、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税配套措施”等对策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制度设计.我国工业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城乡有别的福利制度,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构成对农民福利的多重剥夺,使城乡居民福利水平产生巨大的差异,是制约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行制度重构,给予农民应有的国民待遇,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19):206-207
本文从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港航业提出新的发展课题入手,探析在既把港航业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为港航业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转折时期,如何通过把握好理念、方式、合作三个转型,整合物流链环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全球港航包容性增长,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到积极地探索、实践以推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包容性增长,从而实现全球的连轴发展,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安全、最高效、最经济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是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发展,那么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否能在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彼此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呢?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2006~2015年的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到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进而采用GMM模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考察期内,"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能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一致。在合作网络中,接近中心度的影响作用最高,点度中心度次之,中介中心度排在最后,说明"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的"直接联系"有着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娟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3,(6):1-2,13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城镇化不仅是实现传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一条可行之路。城镇化生产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基石;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是包容性分配的"双刃剑";城镇化创造了包容性交换的市场条件;城镇化促成了包容性消费理念。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包容的因素,在今后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关系,清除影响包容性增长的一切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社会资本对于信息分享和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干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农村样本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考察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贫困户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源于收入增长,而不是收入差距缩小。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所体现的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就缩小收入差距的视角看,社会网络对农村的减贫作用比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更为显著。注重农村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构建,尤其是提高贫困农户的社会网络质量,对于农村减贫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增长减贫的研究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农业增长对贫困的影响,总结出农业增长减贫的作用机制,包括食物价格效应、雇佣创造效应以及农业增长减贫的比较优势,并就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定农业政策和减少贫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困与贫困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将贫困问题研究归于福利问题研究,即研究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分配。当前对贫困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贫困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发展改变的仅是传统评价个人福利和贫困状况的思路,很多问题还处于不断争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这两套不同的理论范式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问题,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在简单性与复杂性世界观下的两套概念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二者在研究方法、可证伪性和可覆盖性、概念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两套理论各自有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汪盛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5-18,22
“社会公正”与“公正”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但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同。“公正”是一个涵盖“正义”、“公平”、“平等”的总体性社会关系范畴;“社会公正”则是一个通过人的活动所实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一个社会发展逐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一致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视野的“社会公正”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公正,是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条件的公正。 相似文献
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23,32(1):102074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y nature, a dynamic and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unfolds over time. However, the extant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antecedents that influence the initi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wnplays its post-entry process. Specifically,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how early internationalization relates to subsequent geographic expansion. To bridge this gap, we draw upon Penrose’s theory of firm growth and a judgment-based 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We posit that earlier resource commitment to foreign countries enables entrepreneurs to quickly start managerial learning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 of experimentation activities in foreign markets, facilitating entry into new foreign markets. Especially,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acquired through earli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geographic expansion, and the location where to accumulat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The results of our longitudinal 19-year (2000–2018) study on 75 Japanese early internationalizing firms provide evidence for our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articl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s it concerns reasons for the currently stalled trade talks of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is reviews predictions made by Dr. Mahbub ul Haq 30 years ago in a book titled The Poverty Curtain (1976), and by analyzing this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events that have transpired since its original publication, it clarifies areas of progress for the global economy, as well as areas that are still in need of an improve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e analysis will discuss why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not a panacea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view discusses the need for an international “new deal,” something that was stressed 30 years ago, and is still applicable toda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