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将房价指数纳入新家庭经济学标准生育率方程中,运用Johansen检验与ECM模型对香港1971—2005年生育率、房价指数、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与男性实际工资年度序列展开协整分析,研究房价上涨对生育率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育率在长期中服从单位根过程,社会经济因素对家庭生育行为产生累积效应;(2)房价指数平均上涨1%,总和生育率将显著下降0.45%,该结论在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中保持稳健。我们的研究从实证上为新家庭经济学提供了来自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证据,这些证据与结论对中国在经济增长、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政策的长期调整和住房价格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三孩”政策逐步实行以来,对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刺激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房价作为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更多受经济因素驱动的居民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房价对生育意愿有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因此,利用2018年CFPS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即挤出效应,其他变量对生育意愿也有影响,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状况、学历、政治面貌、生育保险、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父母的经济帮助等。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财富效应,但是财富效应小于挤出效应,故总体上我国现阶段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我国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房屋财富差异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典型事实,基于房价上涨、房屋财富升值与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不平衡将会加剧同类型家庭内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严重恶化我国财富分布格局。家庭财富积累动机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造成同类型家庭内部财富不平等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分化的关键成因。数值模拟显示,降低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缓解财富顶层集中、有效管控住房投资行为、切实降低消费性住房购买压力等措施,对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改善财富分布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辉  王良健 《经济地理》2019,39(6):86-96
近年来房价迅速上涨,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新挑战。文章从理论上探讨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理,然后将2015、2016年31 403个流动人员样本与17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两步估计模型检验房价和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相关变量的交叉项进一步检验影响效应的个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结果表明:①房价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不显著,房价收入比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②附着在房价之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有助于减弱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负效应。③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未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的消极效应大于打算在城市购房的流动人口。此外,房价收入比上涨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流动距离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房价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中国家庭自有住房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背景下,长期的房价上涨必然会影响家庭内部的投资、消费和创业等一系列决策行为。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职业选择模型,将房价上涨对人们的创业行为的影响分离成"财富效应"、"信贷效应"以及"替代效应"。基于该模型,本文发现房价上涨对无房人群和有房人群的创业决策存在不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家庭财产、是否有房以及住房按揭贷款对创业决策的影响。本文进而利用微观数据对理论模型推导出的各个推论进行了检验。通过对创业的关注,本文指出了中国的高房价可能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房价过快上涨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虽然都已经认识到了房价上涨对生产性投资、企业创新、企业家行为和企业融资的影响,但对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内在关联却没有加以足够重视。那么,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文章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出口企业数据,运用 Heckman两阶段模型估计房价上涨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房价上涨增加了企业出口数量,但不利于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出口市场的拓展,总体上降低了企业出口金额;(2)房价上涨对不同类型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3)房价上涨影响企业出口的内在机制是,房价上涨通过影响企业用工成本、融资约束、研发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性挤压了企业的出口能量。文章为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房价上涨的社会影响提供了启示,也为政府应对当下的企业出口困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何圆  李轲  王伊攀 《财经研究》2023,(1):109-123
超低生育率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单纯依靠放松生育政策来刺激生育率的作用相对有限,还需要从育龄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的真实约束出发来探寻提升生育意愿的配套措施。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从育龄家庭孝亲和抚幼叠加压力的视角考察了父辈养老投资情况对青年子女生育决策的代际影响。结果表明,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和不参与相比,子代生育概率将显著提高5-7个百分点,说明子代会根据对父辈的赡养压力来决定是否生育,从而缓解孝亲和抚幼的叠加压力。同时,文章并未发现父辈参与非正规养老投资有此作用。在作用机制上,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可能获得的养老保障和激发出的自我养老规划能力能够减少子代对其的经济支持,削弱子代孝亲对抚幼的挤出效应,从而提高子代的生育概率。父辈参与正规养老投资来自我养老对子代生育的代际效应在丈夫不参与育儿、女性在非国有部门工作、工作单位不提供生育保险和生育机会成本较高的子代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文章研究表明,在当前育儿压力加大和生育机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父辈参与正规金融投资进行自我养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依靠金融手段的养老既能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又能在...  相似文献   

8.
李建伟 《发展研究》2023,(11):29-38
受生育政策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已提前进入超少子化发展阶段。生育政策放宽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生育率短期激励提升作用明显,其中对二孩及以上平均生育率、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和镇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激励提升作用较为显著。但2020年后,总和生育率仍将持续下行。遏制生育率下滑趋势,需要制定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导向的《人口法》,建立涵盖生育、托育、养育、教育的全周期鼓励生育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房子天然具有家的归属感和价值属性,使其成为女性解决婚姻市场信息不对称而筛选高质量对象的主要信号媒介.然而,近些年由于房价不断高涨,大幅提高了房子的信号传递成本.相较而言,学历的信号传递成本较低,其价值也不断凸显.那么,房价上涨是否影响了女性择偶的学历偏好呢?文章利用中国社会调查数据(CGSS)和住房市场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房价上涨显著提升了女性择偶的学历偏好;第二,对原生中下层家庭、中西部地区或农村户籍的女性,效果更为明显.文章结论表明,如果房价仍旧持续上涨,学历信号将可能会进一步替代房子信号,因而保障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回报率,并且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些将成为提高居民婚姻幸福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动态系统GMM模型,运用Stata软件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9—2015年中国15个大中城市房价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维持地方财政,土地财政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2)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房企共同经营土地,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做大土地财政拉动地方经济。(3)中央政府选择有利于中央政府效用水平增加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企会形成经济增长联盟共同推动房价上涨。(4)房企行为对土地财政导致的高房价具有放大效应,且作用效果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的贡献是发现了房企行为与土地财政、房价上涨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为找到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措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进行制度分析时常用的经济范畴。如果将经济行为主体扩展为生育行为主体,这一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类的生育行为分析,即人类的生育行为存在外部性。生育外部性以家庭为单位,将生育行为视为一种家庭行为,分析生育孩子而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主要从经济学和人口学两个视角来归纳梳理了与生育有关的外部性理论,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行为的关系。创新之处在于尝试从经济学以及人口学的理论角度重新分析影响家庭生育行为的生育外部性问题,提出了通过生育政策对外部性的影响使得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从而为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程玉鸿  黄顺魁 《经济前沿》2012,3(3):123-133
论文使用1998—2009年广州市商品房价格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来分析房价与收入差距和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收入差距扩大为房价上涨的Granger原因,但是房价并不是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房价对低、中低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而中、中高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高收入家庭既促进了房价上涨同时也从中受益最大。政策制定应该依据房价与不同收入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而具体实施,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景鹏  李桢  王明璐 《经济科学》2023,(1):169-186
本文在内生化隔代抚养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儿童津贴和公共托育服务,考察生育支持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儿童津贴会降低生育率和促进经济增长,加大生育支持力度能够提高生育率,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支持结构。当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公共托育服务时,生育支持力度与经济增长率呈反向关系,反之,二者呈正向关系。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伴随生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合理调整生育支持结构可以实现生育水平提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CHFS2011数据分析住房及房价预期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存在正规信贷约束的情况下,自有住房使家庭创业的概率提高2%,房屋价值每升值1万元使家庭创业的概率提高0.3%.对于拥有住房的家庭,预期房价上涨使家庭创业的概率减少23.9%.本文认为住房和房价预期对家庭创业的影响是复杂的,自有住房和房屋价值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家庭创业,而房价预期通过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减少家庭创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城镇家庭欧希玛指数分别表征我国房价与城镇家庭贫富差距,在对两者取自然对数后,利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探求1987年~2008年两者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①两者都是1阶单整序列,最小二乘法可用于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但应采用广义差分法消除回归模型的自相关性;②两者是协整的,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后者对前者的长期弹性是0.523;③两者间短期波动明显,且后者对前者的短期弹性是0.756.最后,解释计量分析结果,并提出打破房价上涨和城镇家庭贫富差距加大之间恶性循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基金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优于现收现付制,但这几乎都是基于人均资本视角的判断。本文在外生和内生生育率两种情形下,从福利经济学视角分析基金制是否完全优于现收现付制。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参数组合下,无论外生生育率还是内生生育率,都存在使现收现付制下社会福利高于基金制下社会福利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模型的数值模拟显示,存在使现收现付制下社会福利更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且在外生生育率下(符合我国生育政策)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在12%左右社会福利最高,内生生育率下(符合发达国家生育政策)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在6%左右社会福利最高。前一数值与已有研究成果观点相近(我国社会统筹部分缴费率应下降到15%左右),后一数值与美国(62%)、日本(77%)等发达国家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缴费率相近。稳健性检验显示,只要参数赋值在合理范围内,数值模拟主要结论不变。本文为降低现行我国社会统筹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率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不能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上升,相反,各产权类型的居民储蓄率与房价上涨之间具有负向关系。对于租房家庭,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其储蓄率,没有发现"为购房而储蓄"的现实动机。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而不会影响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商品房家庭储蓄率对房价变动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在“量”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质”上抑制了高质量发展;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创新而非资源配置实现。关注房价上涨在“质”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坚持“房住不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有助于推动新常态、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泡沫论是把复杂的、 多因素问题简单化 2009年1-11月全国70个城市商品住宅均价上涨5.7%,与经济增长8.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超过8%相比,房价涨幅属正常范围,[参见2009年1-11月中国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图].少数国际化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在2009年4季度出现增长过快现象,主要因素并不是房地产泡沫积累和放大,而是供给不足、需求推动的结果.以下六类需求推动房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