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9年,徐年梓在苏州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开始了他的“创意创业”。除了几十万元的债务,对浸渍干燥技术及成套设备的设计构想就是他创业的唯一资本,从此走上了6年风吹雨打的创业之路。他所创办的苏州维茨—益维高设备有限公司也从起初的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园区企业中的后起之秀,行业内的领头之雁。  相似文献   

2.
杜鹃 《大众商务》2006,(12):68-68
李文浩原来是石家庄某一国有企业的职工。2005年6月;他下岗了。一下子失去生活来源的李文浩心急如焚,他决心自己创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开始留意并且搜集各种致富信息,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胡羽 《新智慧》2004,(6C):29-30
1987年,50岁的他子承父业,成为韩国三星集团的CEO,以变为本地提出了“第二次创业”宣言。  相似文献   

4.
西安的王先生热衷于创业,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今年3月,他在某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创业广告。其内容为:武汉佳能景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合成液体煤气”项目.该项目只要流动资金1000元,年获利可达10万元。王先生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3月30H,他赶到武汉,花了1.38万元购买了“合成液体煤气”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梁昌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渔村,两度放弃“铁饭碗”,靠自己打工筹齐10多万元学费,到中央工艺学术学院学习。他1995年来到武汉,出任香港一装饰公司驻汉设计总监,3年后组建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起装饰公司。2002年转战家装市场损失上百万,如今他用80万元装修打造公司新形象,回归工程装修。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08,(3):10-10
上课时间15天,学费总额75000元,复旦管理学院昨天面向社会推出了奢侈品管理培训班,平均一天5000元的学费堪称“天价”。复旦管院表示,此课程将传授奢侈品管理环节的种种“秘诀”,而针对的学员人群也是奢侈品行业的高端人才,因此不担心高价学费会“吓”跑学生。据悉,这一课程在教学中将上演“双城记”。全课程采用英文教学,由5个模块构成,涵盖时尚与奢侈品市场最前沿的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7.
尚海  谢哲 《新智慧》2007,(6):24-25
从洛杉矶到上海,从“打工族”到自己当老板。余用彤在变化中积累失败的经验,他的“播扬信息技术公司”慢慢地成长,虽然离“纳斯达克”金光闪闪的大门还很遥远,但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是余用彤的准则。他说创业不是简单地追求财富,在角色与游戏方式的互换中,拥有更多的机会才是他的创业秘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天地》2010,(7):74-75
2008年1月4日,宅急送总裁陈平突然宣布,自己将离开宅急送并重新创业。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轰动。陈平是宅急送的创始人之一,经过15年的努力,宅急送才由创业之初的“7个人、3台车”发展成为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知名企业。他为何要离开?  相似文献   

9.
20年前,他用全家仅有的21元钱艰辛创业; 20年后,他已成“贵州民企第一人”,个人资产达30亿元; 2006年,他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325位,中国慈善榜上排名第2位; 如今,他仍在续写着神奇集团的神奇故事。他就是贵州神奇集团“掌门人”张芝庭。[编按]  相似文献   

10.
笑唐 《大众商务》2006,(4):32-33
2001年,凌飞在不经意间发现了物流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押”了进去。在经历了几次创业受挫之后,终于拨云见日,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新的物流公司不但起死回生,还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财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宿淇 《大众商务》2005,(11):4-5
一个靠卖明信片给自己凑学费的大学生, 别出心裁地打出“一角钱阅读”的概念,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将“一角书屋”开遍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开启了国内最大的图书租售公司。他在不打一分钱广告的情况下,以每月 20多家店的开店速度向前发展。而今,他的“一角发行网”、“一角自助酒店”、“一角书城”等文化实体也将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2.
黄谷的中研现代中药技术有限公司得益于所驻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帮助,经过风雨5年的艰苦创业,已形成自身较好的研发团队和主导产品。一个勃勃生机,源于古老中药技术,却有着强烈现代意识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已清晰地呈现于市场。黄谷作为自己创业故事的主角,创业中心在这个故事中不止充当着环境、政策和服务方面的配角。用黄谷一句颇有概括性的话说,创业中心由“房东”变成了“股东”,这是一个有着质的转变且耐人寻味的过程。1996年从部队医生岗位转业的黄谷,长期迷恋中药技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对中药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13.
张有彬  李风 《新智慧》2007,(1):28-29
10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因一次偶然的发现,他立志要把家乡的野生菌变为人人称赞的美味佳肴,从此便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10年后,他终于成功了,拥有近百家分店。但他并不满足现状,因为他要把分店开到国外,做中国的“麦当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刘颖 《全国商情》2011,(5):35-37
他,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平台,为公益慈善尽社会责任,亦曾在经济危机中创造佳绩……15年的成长历程,他深知企业发展要稳健前行。在其团队中,他们以创建“健康专业第一品牌”为目标,以“健康,成就人生价值”为使命,不仅做到了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受益,更是尽到了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健”)。他如同宝剑一样,在亮剑之后,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5.
他每一次创业的冲动都源自一个善意的愿望,每一次创业的成功都成为对人性最深刻、最崇高的诠释。在一次又一次“探索”中,他一步步走向了辉煌,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积累了亿万身家,打造了一个国内医疗保健品行业的知名品牌,书写了一个“三年造就700多个百万富翁”的商界神话……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王志东:“金融危机来临最适合创业” ——近日,点击科技CEO王志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仅限于部分领域,比如电子商务行业。”他指出,金融危机不仅仅意味着风险,还存在很多的机会,恰恰这个时候最适合创业。  相似文献   

17.
在3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中,邓宏杰以其一贯平实的语调娓娓道来他的整个创业历程及所思所想。平实,勤奋,善思,分享,是邓宏杰最明显的创业特征,唯有如此,才演绎了他和赛唯的“天道酬勤”、“精准定位”、“分享成功”的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8.
小青 《大众商务》2005,(12S):8-9
1994年,来自吉林四平的唐朝晖从辽宁大学旅游系毕业的时候.在沈阳一家知名的商业调查公司任职。当时由于户口的问题,他成了这个公司唯一个打“黑工”的。一气之下,他决定自己创业,东拼西凑薄了3000元钱.在辽大校门的对面,开了一家小礼品店。  相似文献   

19.
一位进入2007年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创业大赛36强的创业者告诉我,比赛期间最大收获的是近距离接触到了那些知名企业家,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有条件具体接受他们的点评。依他而言,这份经历的最宝贵之处,在于拉近了创业者与创业偶像们的距离,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问题来自创业实践中的艰难困苦,解答来自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成功导师,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被称为“创业年”:创业政策“利好”不断,创业领域“百花”齐放。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老板梦”。本人在此仅对处于全国领头羊地位的球三角中小企业的成长进行一番“探秘”(其实仅仅只是对发展一日千里的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管中窥豹),意在抛砖引玉,希翼能对广大渴望创业成功的朋友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