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动向     
《中国外汇》2006,(7):5-5
夏斌:应对外资投资我国房地产进行限制;巴曙松:抑制过剩流动性应成货币政策基调;两税合并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增值税转型;国家统计局一份研究报告建议:允许一些地区GDP零增长或负增长;白津夫:国企改制应谨防外资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邱林 《金融博览》2009,(3):20-20
吴晓灵委员建议把GDP指标从地方统计指标中取消,其理由是”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制造了动力。”这个建议无疑是大胆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要取消地方GDP指标的统计,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吴晓灵委员建议把GOP指标从地方统计指标中取消,其理由是"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制造了动力."这个建议无疑是大胆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要取消地方GDP指标的统计,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桑瑜 《财政研究》2015,(8):14-20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直接诱因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标准造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将证明,除了政绩考核标准之外,推动产能过剩更主要的还是政策因素,即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政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形成了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价格管制政策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产业支持政策往往对产能过剩推波助澜,而产业抑制政策对化解产能过剩却力不从心。据此本文从税收、价格、产业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考评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这是解决我国政绩考核片面化的亡羊补牢之举。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政绩考核主要围绕着经济指标展开。这样的考核模式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把握改革的方向。但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增长率考核指标,不利于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近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见诸报端.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要谈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首先就要讲清楚,什么叫"探底"?在国际上,说经济"探底",一般指的是负增长或零增长.这当然不应该是中国经济"探底"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的基本状况: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增速基本稳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增长态势。相关政策建议是:充分认识对外贸易顺差增速减慢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保持适度投资增长的重要性,注意发挥"窗口指导"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有效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炼 《中国外资》2010,(2):131-131,133
分税制改革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另外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以及以GDP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标准,使得地方政府支出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改革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另外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以及以GDP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标准,使得地方政府支出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幅下滑比较大,甚至有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但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上半年GDP增幅为7.9%,前三季度GDP增长7.6%.2001年后几个月乃至2002年,我国经济能否继续维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中将会出现哪些问题?本文结合对有关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工作,作以下判断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于晨 《中国外资》2008,(7):17-18
政府导向为中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提供了保障,正确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键。在外资利用战略中正确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既不能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也不能一味追求质量而放弃数量,应将二者同等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政策建议:中央政府在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时,应将技术溢出效应与外商投资的总额并重,即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额同等地列入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州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利用外资的总体状况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利用外资迅猛增长加剧了该地区资本项目外汇收支顺差的格局,助推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泡沫。被动的直接投资汇兑管理模式,现行的地方政绩考核机制和国家利用外资政策调整滞后是影响利用外资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提出了应增强外国直接投资汇兑管理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任期制度、财政压力、地区制度效率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很好地解释金融资源配置。以“GDP政绩考核”为标准的晋升激励政策会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效应,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随任期增加而减少,同时财政压力减少、制度效率水平提高均会削弱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破8”之重     
2012年7月, 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了GDP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8%,其中第二季度增速为7.6%,这是GDP增速连续六个季度的回落,并创下十三个季度以来的新低.这一消息公布后,立即引发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相关讨论不绝于耳. 一个GDP数据,为何引来外界如此多关注,这需要从GDP数据本身的含义说起. GDP告诉我们什么 在经济学上,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它是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因此,GDP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硬性评价指标,甚至于成为各个国家与各级政府决定其执政能力与执政成果的社会性评判的核心标准之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政绩”考核指标.全世界都在用GDP标准来衡量一个政权的优劣与成败,而且是决定国际性竞争力大小与强弱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最近,松花江被污染的事件暗示,中国必须找到一种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方法。中国以GDP为标准来考核地方政府已导致地方忽视增长质量。笔者认为,中国应当采用国内生产净值(NDP)来代替GDP,优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推动中国从资源消耗型转为优化质量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6月初,世界银行在2011年世界经济报告中指出,日本2011年全年GDP增长将为0.1%,相当于零增长,大大低于1月做出的1.8%增长预测,原因是震灾导致生产与消费大幅下降。同时,日本内阁府6月9日公布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除去物价变动影响,实质增长较上季度下滑0.9个百分点,换算年率为3.5%,并预测第二季度负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围绕GDP增长的政绩诉求如何影响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并进一步考察了官员异地交流的制度设计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以GDP增长为基础的政治晋升锦标赛下,地方政府强烈的政绩诉求促使地方官员不断干预当地企业对稳健性会计政策的运用,从而降低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中央政府制定的官员异地交流制度能通过缓解地方保护主义和削弱地方宗派主义而降低地方政绩诉求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负面影响。本文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GDP增长为基础的考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也有利于启示后续研究结合政治因素分析新兴市场的公司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不再将GDP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并非是要放弃或轻视GDP指标,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表示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指标。GDP的变化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GDP—直是地方经济考核的—项重要依据。但从更全局的角度看,GDP是一个数量指标,它无法充分表达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湖南、广东等地决定不再以GDP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做法,应该说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勇敢变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要践行。  相似文献   

19.
当前需要在"控流出"机制下有序开展外汇管理。同时,在实施"控流出"工作时,重点应放在有效识别各种不合理甚至金融欺诈式的套汇行为。通过讨论,考核的方式方法为:对银行外汇放贷需求进行调研、指导建立有效外汇需求的标准、结合结余对标准执行进行考核、为控流出的实施提供考核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金融》2012,(7):1-1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8%,近三年来首次破8;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创13个月新低。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0.7%,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步入“2时代”,虽为正值,但已是连续三个月环比负增长。至此,各种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甚嚣尘上,部分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将进入漫长的冬季;华尔街做空大师查诺斯甚至认为,中国即将迎来一场盛大的“硬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