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诚信守法是证券市场存在的基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的现象还非常严重。从长远看,证券市场诚信的拯救需要的是相关法规的健全和诚信环境的培育;从短期看,证券市场诚信建设急需的是对无诚无信者的严打和是对作奸犯科者的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2.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然而,作为保险业自身信用水平不高也成为当前发展的大敌。为此,积极配合社会重建诚信,成为我国保险业的一大任务,也是我们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通过基础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来打造我国保险业的信用平台。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险业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其根源主要是社会信用基础不牢、市场主体利益驱动、诚信监管措施不力、法治环境约束不严等。为此,要建立保险征信制度,培育诚信文化,完善诚信监管措施,打造保险诚信建设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环境存在着市场法律制度缺陷、证券监管错位、信息咨询窗口诚信缺失等问题,应适时修订《证券法》,建立“中小投资者保护协会”、建立成立“证券警察”、“证券法庭”来完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来完善证券市场证管体系,以及做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证券咨询,以优化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支柱,而信用缺失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正影响并威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纠正信用缺失,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经济主体信用行为,加强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这是信用经济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一般把诚信和信用混用,信用与诚信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信用只是诚信的部分内容,信用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和支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需要道德作为支撑。当前,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诚信的缺失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业,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诚信问题,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诚信问题在银行业的表现、理论根源与现实起因,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银行诚信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构市场信用与规范市场秩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体制并存时期,我国市场信用缺失,且危害严重,需要重新构建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市场信用建设必须扬弃商业掠夺化,最根本的是加强以诚信为中心的市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它衍生于体制变迁,又是经济伦理错位的伴生物。诚信应当是法制和行为的有机结合。为此,积极构筑符合我国实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潮流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从根本上消除“信用缺失”现象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目前证券市场诚信缺失现状以及如何建立与完善信用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有关部门提出了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认为机构投资者能稳定证券市场,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但是,机构投资者并不必然能稳定证券市场,市场的稳定还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市场准入制度的缺失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诱因之一。经历金融危机洗礼的各国监管当局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准入环节的监管。对于我国而言,市场准入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加剧了市场的过度竞争,严重制约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和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应立足实际,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尽快构建以注册制和限制性外资准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信用权立法的缺失及其信用法律体系的缺陷是导致目前中国失信行为泛滥的重要原因。信用权作为信用法律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用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征信立法以及对信息利用的监督,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尚未确立信用权。借鉴国外信用立法的先进经验,为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中国的信用法律体系建设必然以信用权的确立为起点,并以征信立法的完善以及对有关信用信息的应用的规制完善作为重点。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必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市场监管失灵的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深入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这一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可避免地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应加强募集资金使用过程及变更情况的披露和监督,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上海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化给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使证券监管面临新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和确保证券交易安全,有效的监管体制是证券市场稳定运行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上海国际化进程中证券业发展现状及国际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别从证券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对象与范围、原则与标准、内容构成、法律保障等方面,对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机制与法律进行全面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国是单一私营征信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100多年的私营征信体系实践经验,以完全商业化的征信市场来迎合各种征信需求。英国至今仍然致力于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全面的监管组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组织体系,确保征信行业在法律约束和市场监管下有序经营。英国模式可为我国推进征信行业发展和完善征信市场监管提供独特的范例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交易机制是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重要通道,因其所特有的功能和运作机理而成为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通行的交易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因人们漠视其功能,顾忌其风险,至今尚未引入这一机制,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残缺。从我国证券市场现状看,引入信用交易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与监管规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难题。美国证券立法的百年历程表明:早期的州立法,是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下,金融产品创新充满欺诈的法律规制,主要思路是保护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后来的联邦证券立法,是对美国经济危机反思的结果,对证券业务及其创新的限制,主要思路是维护金融安全、经济秩序;联邦立法的转型,是应对经济发展的制度变革,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金融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揭示其通过立法平衡金融创新与法律规制以维护金融安全、经济效率的理念,包括金融创新是美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管制与放松是一个漫长、反复的制度变迁过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机制,尊重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又是信用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对我国企业信用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强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企业信用持续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必须把握信用的本质——信用只不过是产业资本用来筹集资金的工具而已。信用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授信者的诚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次级贷款到次级债券形成了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发行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一系列产品链和包括专业抵押贷款公司、评级机构、对冲基金、特设目的体、投资银行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链条。出于利益驱动,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产品链,又将信贷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连接贯通。当全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美国市场与各国市场连接起来。这即为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机理。因此,应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纳入WTO金融服务贸易的统一监管框架内,对所有创造金融基础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参与者纳入监管,由专业清算机构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央担保方,披露表外衍生产品信息、风险敞口和资产减记,逐步加强金融服务贸易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