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山 《银行家》2003,(5):36-41
数据从何而来?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风险管理小组于2002年6月发布了在2002年经营风险损失数据收集行动中所收集的数据.这次行动要求参与银行提供关于2001年操作损失、内部资本分配、经营损失预期以及一些与特定业务有关的风险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外部损失数据在高级计量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级计量法是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中最具风险敏感性和复杂性的方法,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计量的有效结合,能够激励商业银行改进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在高级计量法中,损失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高级计量模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决定了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外部损失数据作为内部损失数据的有效补充,在经过适当的加工、调整和整合后,较好地解决了内部损失数据中尾部数据不足(即低频高损数据)所带来的建模缺陷,提高了资本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高级计量法是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中最具风险敏感性和复杂性的方法,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计量的有效结合,能够激励商业银行改进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在高级计量法中,损失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高级计量模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决定了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外部损失数据作为内部损失数据的有效补充,在经过适当的加工、调整和整合后,较好地解决了内部损失数据中尾部数据不足(即低频高损数据)所带来的建模缺陷,提高了资本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綦相 《金融会计》2014,(8):36-43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一起,并列为巴塞尔协议框架计算最低资本要求的三大元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推出以来,市场风险计量方法随着风险和管理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揭示出市场风险资本计量中存在的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划分不清导致监管套利、风险捕捉不全、难以应对极端损失等缺陷,巴塞尔委员会启动了对交易账户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全面改革,按照多维度覆盖风险、谨慎对待内部模型、充分考虑压力情境等原则,对完善账户划分、计量技术、风险管理、监管方法等提出新的更精细化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银行风险管理和计量的审慎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大量采用、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电子交易的日益增长,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更加复杂,操作风险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领域。近期随着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如何量化操作风险,积极计提操作风险资本以抵御操作风险损失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成为各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等三种方法可用来计量银行所需的操作风险资本。在这三种方法中,以损失数据为基础的高级计量法相比以总收入为基础的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更具风险敏感性和前瞻性,也能更好地估计商业银行未来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努力实施高级计量法,积极发挥高级计量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小企业贷款定价机制与策略研究成为农村信用社一项迫切课题.本文从农信社风险管理、自主创新、小企业贷款机制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加快风险计量技术变革的必要性,指出小企业贷款定价机制通过引入经济资本和流程银行管理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增加个性化需求,实现了现代风险计量技术与农信社经营实际的有机结合,科学的贷款定价系统促使农信社从建立利率定价及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推进小企业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支持体系建设、创造条件实现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加快业务多样化发展与经营理念转变等方面,推动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监管范畴,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水平。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并鼓励银行积极、主动地开发操作风险计量的各种方法,确保银行为防范操作风险持有足够的资本。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三种不同方法计算操作风险的资本需求。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及其计量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量化和监管领域,要求国际活跃商业银行开发的操作风险计量模型能够处理操作风险损失概率分布厚尾特征。风险价值(VaR)是计量操作风险的基本思想,由于操作风险损失的不规律性使得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复杂化,极值模型法由于只需要较少的损失样本即可计量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计量模型。但是风险计量不能作为独立的风险管理法单独使用,必须与风险管理专家的经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整体框架以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计量为中心,对银行的治理结构、政策制度、管理流程、风险计量、IT系统、数据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一套完整而规范的标准,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平衡、将风险管理能力培养为核心竞争力等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体议:修订框架》,即“新巴塞尔协议”,决定于2006年在十国集团内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继承旧协议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这三大支柱的同时,在“最低资本金要求”这第一支柱中,独立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并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共同构成银行风险资本的计量和监管框架。2007年中国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界定了操作风险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商业银行构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相关监管规定。同年建设银行总行下发了《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对完善建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建设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操作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基层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银行业务和管理高度依赖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已贯穿于银行所有产品、流程和经营活动中。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必将推动银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向全面风险管理为本的方向转化,这既是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对银行机构信息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新资本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要求,信息科技支持的充分性、有效性和信息科技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合理性将成为有关银行顺利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是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下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系统,并根据风险状况计提资本占用;新资本协议的第三支柱信息披露也要求对银行账户利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有与母体银行风险并表的需要,金融租赁公司将受到巴塞尔协议III逐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从新标准所设定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调整出发,逐层分析了资本充足率、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要求调整对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盈利模式、规模扩张方式、风险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业务模式转型、与母体银行协同合作、专业团队、信息系统等视角提出金融租赁公司的应对策略。在巴塞尔协议新标准的要求下,金融租赁业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型具有高度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IBR法对信用风险未预期损失监管资本要求,按照公司、主权、银行、零售和股权类别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计量方法,内部法计量未预期损失的资本要求和资本充足率的关键有两个:一是风险因素。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银行可以根据自己估计的风险因素计量资本要求,这反映了内部法的进步性。二是风险权重函数。与内部法的通用计量模型相比,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内部资产组合计量模型会逐步取代内部法的通用模型,这反映了内部法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5.
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6.
刘新云 《金融纵横》2011,(1):33-36,49
随着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正日益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操作风险的计量与管理由于基础损失数据的缺乏进展缓慢。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四种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外操作损失数据,为银行业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改进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5月,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协议)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安排,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将在2003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的正式稿,并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新协议框架的突出特点是改进了风险管理,提高了风险敏感性,提出了“三大”支柱的概念,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协议的制定与实施将对完善我国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国际业务操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和有关部门正在深入研究,以新协议出台为契机,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努力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分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行总行—分行—支行层级体制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的分析,提出分行层面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管理相结合,在全行范围内实现操作风险的流程管理;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执行情况的独立评价;建立损失数据收集制度,为操作风险计量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后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经营单位及业务人员的内控执行情况,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与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加入WTO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准备股改上市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适应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披露机制意义重大.对照国际银行业的通行标准和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本文在归纳巴塞尔委员会和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对风险管理定量信息、非财务信息、公司治理信息和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充实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素,并妥善处理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树立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市场地位相称的上市公司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吴博 《新金融》2012,(7):23-27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比较了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数据、情景分析、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因子(BEICFs)等四类数据元素的特点,研究了四类数据元素在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中的整合和应用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操作风险高级法过程中更合理地利用各类数据元素进行资本计量和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