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当地环境及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条件,区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机制为地区实现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探讨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功能目标出发,研究国内外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模式、技术进步模式、非技术创新模式、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模式以及产业集群模式等的前景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结构畸形和缺乏后续产业等一系列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走新工业化道路,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资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地区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发展过程中走产业集群和外向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琼 《全国商情》2007,(11):14-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关联密切的高新技术企业及与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区域创新体系则是指在这个高新技术密集的区域范围内,将新的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煤炭能源大省,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山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本文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分析了山西能源产业的现状,就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积极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山西是煤炭能源大省,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山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本文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分析了山西能源产业的现状,就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积极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及关联和延伸产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在人类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制约的形势下提出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其实施过程却不尽人意.发展循环经济制度安排是关键,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制度安排,循环经济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
提高产业集群生态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为特征,有利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效率概念,并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推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1985年,国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1996年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十一五"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引导下,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实践中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有三种模式.一是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二是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三是消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其中,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主要体现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主要大力发展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对企业资源计划的影响,应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方针,树立“污染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观念,从生产过程、流通领域各方面实施低成本战略,加大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投入,促进各项能耗指标全面下降,是企业ERP运作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工具-GEM模型,从“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企业”、“厂商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影响因素对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出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樟华  朱华友 《全国商情》2007,(10):15-16,56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理想的发展模式和一种普遍的政策目标.产业集群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浙江省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分析了浙江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经济危机给长株潭“两型产业”构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应以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为目标大力提升现有产业、以克服经济危机的举措和危机所催生的机遇为契机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实施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工程、以企业进园区、园区做集群为平台着力发展园区式产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等措施加快“两型产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是21世纪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运行,遵循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核心是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再循环利用。伴随产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河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财税收政策是优越于其他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手段,可以促进循环经济,进而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阐述了循环经济视野下河北省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循环经济视野下河北省产业经济发展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群内的分工与专业化:一个循环经济园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工的深化是集群规模得以不断壮大的原因。本文以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案例为背景,通过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园区内的企业以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原料,发展新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网,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全面合作,集群内的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报酬递增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环保产业可谓是三足鼎立,第一是资源综合利用,约占环保产业的60%;第二是环保技术和装备,占环保产业的20%;第三是环保服务业,也占环保产业的20%.宋工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和装备及环保服务业进行了诠释和讲解,并且旁征博引,使本刊记者对环保产业的认识在熟读《规划》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入和透彻的认识. 第一足——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占环保产业的比重最大,而且产值也最高,这得益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服务标准不断地制定、更新以及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待遇,从而培育出了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促进它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企业在资源富集地区具有空间集群现象。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发展一般要经历起步期、成长期、转型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在转型期,产业的发展有两个走向:一是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产业走向衰落;二是由于注意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及时实现技术转型,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江苏省东海县硅资源产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强已成为共识.普遍认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过多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减排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遏制全球变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经济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并不经济,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减排道路,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碳循环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派生的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策略.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碳汇碳循环产业发展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线,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长期过度的开发,西部资源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因此,发展接续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价值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要实现集群持续发展和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搜寻、捕捉、创造价值是必由的路径。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产业集群将面临国内外各种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