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报告号召我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不开充满活力的文化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文化产业也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优质产业。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其音像业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正是基于此,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文化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据《2006中...  相似文献   

2.
正对文化系统来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快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在增强我国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建设国家级文化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并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意义以及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现状,并就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在增强我国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建设国家级文化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并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意义以及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现状,并就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性问题,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成千上万中小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目前制约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资金问题,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本文主要对天津市依靠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迅速调整文化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1,(32):6-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9.
冉霞 《魅力中国》2014,(10):86-86
党的十八大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王育国 《中国经贸》2011,(22):11-11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应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文化产业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文化  相似文献   

12.
扎西草 《发展》2012,(3):48-48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甘南集中体现在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发展理念和具体实践上。建设文化甘南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手抓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建设文化甘南的基础,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建设文化甘南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节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提升城市软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华 《理论观察》2008,(3):172-173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新的起点上,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时代,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极大进发的时代,必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文化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百姓与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欣逢盛世,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一定要适应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转型升级是安徽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得知,安徽省文化产业转型和升级应该有的放矢: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树立新型发展观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人才培养交流、实现文化科技创新;搭建文化融资平台、加强文化互通合作。  相似文献   

16.
赵磊 《中国经贸》2011,(24):85-86
一、企业文化的演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灵魂,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渗透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文化消费的日益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日趋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观念 加快百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把文化作为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要求.十五大以来把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产业中。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文化生活、文化服务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加快推进民族共同繁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规模日益壮大,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深刻阐述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