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引入贸易结合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度指数,深度阐释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特征,并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讨了2006~2017年中国与东盟、南亚等15个国家的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结合紧密,贸易互补性较高,具有很大的贸易提升空间;人均GDP对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远小于其他国家,地理距离与商品贸易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区域贸易协定和共同边界变量的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自2014年11月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实施以来,已在江苏常熟服装城、湖北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北白沟箱包市场等地不断放大试点效应,成效显著。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不断成熟,在该贸易方式下的货物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例越来越高。外贸领域人才和工作者需要理清"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与传统一般贸易方式的差别,才能掌握相关业务的操作规则和技能。贸易方式是为贸易业态服务的,两者适用于不同的对外贸易业态;两种贸易方式的监管配套政策区别主要在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五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强,而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进而,分别从产品性质、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价值链分解程度、外资参与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的成因.最后,基于中国国内要素禀赋变化、人均收入水平变化、文化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以及相关政策领域的趋势,本文认为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并相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个组成部分;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对推动贸易及相关领域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重大贸易技术创新成就,它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配套措施、服务体系都存在缺陷和制约因素,需要调整政策思路,促进贸易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全面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农业政策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2002年5月产生的"2002年农业法案",是美国国会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的调整而产生的新法案。美国农业政策影响了美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了解美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应该从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发展服务贸易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及经济增长水平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出口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落后.应利用中国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加快调整产业政策,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和"品牌"战略;加快对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鼓励竞争和创新,以有效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国际货物贸易逐渐向服务贸易的转变,经济竞争中心也发生转移;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的格局,发展种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明显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虽然这几年有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我国这些年在国际服务型贸易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相互依赖、专业化分工的区域网络结构,贸易和投资的依存度不断地提高。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对中国与东南亚现行贸易服务政策的修订给予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服务贸易与投资合作加强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国际货物贸易逐渐向服务贸易的转变,经济竞争中心也发生转移;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的格局,发展种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明显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虽然这几年有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我国这些年在国际服务型贸易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相互依赖、专业化分工的区域网络结构,贸易和投资的依存度不断地提高。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情况,对中国与东南亚现行贸易服务政策的修订给予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服务贸易与投资合作加强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议的对象多数来自于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经济体,呈现出从"货物先行"向"货服并行"转变的趋势。在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设计方面,中国引入了四大创新因素:服务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分立"构架且各自的适用范围界定明确;尝试构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制度;设置更加严格的服务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针对特定缔约对象采取相对宽泛的服务原产地规则。中国应该从国内规制改革和服务部门开放顺序选择方面做好战略谋划与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提速推进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谈判,这是引领经济全球化和提振后疫情时代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基于OECD(2018TiVA)数据库,创新性的以增加值贸易视角比较测度分析了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证检验了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静态产业内贸易主要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区域内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动态演变和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阶梯状特征;FDI、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开放经济距离和基础设施质量是影响增加值贸易下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和行业异质性。基于此,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贸格局,从增加值贸易视角我国应积极采取促进中国与RCEP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作为WTO成员的贸易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双层博弈"分析框架的制度约束,对国内层次上贸易政策制定的效应,是通过提高成员政府制定贸易政策的能力、增强国内透明度来实行贸易政策的自主调整的;国际层次上的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政策的调整效应上.成员最终是否会调整"问题"贸易政策,取决于成本与利益的权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算和分析了中印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一方面,尽管中国处于中印贸易的"污染顺差"地位,但净贸易含碳量并未快速增长,"环境贸易条件"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印度持续污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非技术水平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因此,为降低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污染排放,中国需要在"贸易顺差"与"污染逆差"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5.
辛文琦 《北方经贸》2012,(2):10-11,13
国际贸易理论是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指导,同时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必须同时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在新贸易理论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重视培育和转化国家竞争优势,发挥政府作用,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创新实现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外贸竞争力,制定保护政策,培养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我国稀缺资源供需平衡战略新形势,"十三五"我国稀缺资源贸易应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主要现状,提出"十三五"中国稀缺资源贸易应坚持科学管理与贸易工具灵活实施、贸易战略平衡及生态贸易等原则,并建议面向"十三五"我国应在促进稀缺资源贸易的法律制度建设、进出口政策工具、财税支持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本文测算了中国及48个主要贸易伙伴2007-2012年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就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假定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分别提升50%情景下模拟测算了2012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贸易便利化现阶段处于"中游"水平,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有提升;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子商务,规则环境和海关环境的影响不显著;在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的情景下,中国对4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会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潜力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经济距离是测度国家间可量化的政策成本、运输费用和难以量化的信息、监管等贸易壁垒的探索性方法。本文利用200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传统贸易理论为支撑,从生产成本角度测算出中国与9个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距离和各国16个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研究显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距离小于中国同美、日的距离,中欧贸易便利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下降;中美贸易结构的强互补性伴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日本相似,而劣势产业的生产成本远高于日本。因此,强化贸易关系,利用产品差异和技术优势挤入高端制造业市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是缩小中国贸易产业的经济距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于志坚  李英 《北方经贸》2014,(5):4+14-4,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也都积极推进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笔者分析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和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并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了健全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法律、法规;注重金融服务业务及产品的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1日,欧盟由15国增加到25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和进口市场.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农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欧盟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40多年间,欧盟共进行了5次大的改革.其中2003年开始的第5次改革是欧盟历史上最为深刻和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较小扭曲贸易、更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补贴政策,使欧盟农业更趋市场化.主要完成了从对产品补贴到对生产者支持的转变,把与产量挂钩为主的直接补贴转向不挂钩的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从而将欧盟农业支出大部分归入"绿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