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职务犯罪人携巨款外逃现象日趋严重,引渡,作为惩治贪官的最严厉手段,未能成功的遏制这种现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为我国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更好的利用引渡这强有力的武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我国应尽快的在公约框架下完善引渡机制。  相似文献   

2.
2005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的法律文件,《公约》对预防腐败、界定腐败犯罪、反腐败国际合作、非法资产追缴等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字。同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的亮点之一,就是审计在防止官员腐败,监督其经济责任中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公约中有两处直接提到了审计。我国审计在反腐败中的作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以规范,如《政府采购法》、《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责任审计被正式写入《审计法》中。  相似文献   

3.
冯涛 《河北企业》2010,(11):81-82
<正>第58届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0月31日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公约》集各国反腐之经验和智慧,为国际  相似文献   

4.
所谓行政执法证人保护问题。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在现有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条件下。如何合法地保护证人。这里不涉及刑事案件中的证人保护问题,如《刑事诉讼法》、《刑法》对证人保护的范围过于狭窄的立法问题,也不包括如何防止负有保密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故意泄露证人相关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晓春 《企业经济》2006,(10):187-18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其核心部分“资产追回及返还机制”,为有效地防止腐败资产的跨国转移及加强这类资产追回和返还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层面的法律保障。然而,要在我国实施这一机制、顺利实现与他国的司法合作还存在诸多障碍。为此,我们应以《公约》的出台为契机,转变观念,补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期更好地开展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追回腐败资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证言与它应有的法律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保护证人出庭前后的安全来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我国立法机关对此十分重视,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对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说明与规定。作为新生的执法现象和执法行为,证人保护应在不断探索、借鉴和社会监督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了第一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这份报告为基础,联合国大会于1990年建立了  相似文献   

8.
税收代位权制度是从民法上代位权制度直接移用而来的一项制度,税收代位权制度行使不够顺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各方的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税收代位权行使中的权利保护应贯穿于制度行使的各个环节,从启动条件性、执行程序性以及执行结果性措施等方面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当代国际贸易法统一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公约在我国的生效,表明CISG公约成为我国法院在处理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关的纠纷时的一个重要法律依据。我国在核准该公约时,对有关合同形式的规定以及依冲突规范导致公约适用的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对示范法的讨论中,框架协议是讨论的重点之一。《采购示范法》草案中的框架协议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采购示范法》草案中的框架协议进行介绍、分析,以期对我国协议供货制度的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韩乾 《总裁》2009,(11)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管辖权制度的基础是沿海国管辖权,拟对这些其进行介绍并分析对其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税收征管法》 自修订以来,又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第88条关于纳税争议的程序设置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复议前置程序的存废成为学界的关注点.本文采用了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首先论证了现行制度为什么要设置复议前置程序,即出于提高征收效率,阻止纳税人诉讼;然后通过案例提出要废除复议前置;除此之外,从更宽阔的视野中对案例进行了法律经济学分析,最终得出关于改善除复议前置程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施行以来受到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高度关注,承担了"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重要任务.针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提出了很多规制政策设计.其中"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便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而不论是法律行政法规还是部门规章,均只提出了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却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或指引.只有正确理解数据的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针对不同形式或内容的数据分别以敏感性为基础进行量化定级区别对待,才能理解该制度的意义,发挥制度作用,维护国家安全、数据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运用包括转让、使用许可、质押、出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知识产权的转让、使用许可、质押三个范畴均有其“合法席位”,惟独知识产权资本化虽然代表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方向,但却在知识产权基本范畴中没有其踪影。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至少在制度建设上补了基础制度缺陷的这一课,为公民个人、企业置业和利用物业提供保障,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审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运用 1.周定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比较原行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应计提减值准备。根据这一规定.新会计制度在旧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做了修订.扩大了计提范围:对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设置了“预计负债”科目:并新增了四项减值准备.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