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题,创新应摆在企业全局工作的核心地位,抓创新,就是抓效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创新,是解决产业结构"低、小、散"的正确路径;抓创新,是打造实体经济"升级版"的根本途径。文章论述了企业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内容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系统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证,管理创新是重点,而单项创新的融合-系统创新则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持续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卓越绩效模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框架模型,该模型包括创新动力、创新过程、学习能力、创新管理、创新环境五大部分。创新动力是来源,创新过程是核心,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管理是手段,创新环境是平台,通过五大部分的耦合和相互作用确保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基层干部需具备创新意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保障.塑造企业基层干部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做好五个要素,即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实现创新的钥匙,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指导思想,团队合作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国富 《经济师》2014,(8):269-270
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是优秀企业最为突出的特征。相对于传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或组织创新等类型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形态,文章简述了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做法,提出中小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郭勇 《广东经济》2016,(7):34-35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将创新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并实现产业创新、经济创新、生产方式创新,最具前瞻性的实践便是"智能制造".可以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创新导向型企业不同于创新型企业,是特指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和导向的企业,要求拥有推动创新的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焕发创新活力的浓厚创新文化氛围、牵引创新行为的科学创新发展战略和激发创新动力的有效创新激励机制。企业是市场利益主体,也是创新主体,培育和发展创新导向型企业需要有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压力、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是扩大需求,还是供给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的根本原因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创新乏力。供给创新的基本内容是产品创新、工序创新、管理创新。供给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制度创新。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 ,供给创新是经济走出衰退的唯一出路。政府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就是要实行供给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中央企业以培育有竞争力的业务、提升资产回报率为目标的转变,关键是创新。说到创新,我们自然想到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等。但为什么创新,可能有很多人并非能够准确地回答出来,好像创新就是目的,为创新而创新。其结果,我们可能会看到改变,有些是有内容的,有些只是形式上的。这样的创新付出了成本,但真正的意义却有限,很可能是劳民伤财。显然,这是对创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经济、社会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国内竞争国际化。据此,企业管理必须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文章着重就战略创新、理念创新、人本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为着力点,探索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供企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行政壁垒是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特殊障碍。文章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创新网络是集群式创新的内在特征,其治理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回顾集群式创新、创新网络及其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类型和结构,并基于信任、声誉、权力和制度等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创新网络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里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组织、制度、观念、文化的创新都是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其创新效益又必须通过管理职能来实现,因此可以说,管理创新是实现其它各个方面创新的关键。那么,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全面创新的社会,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等等,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全面创新体系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邓小平理论就是理论创新的最重大成果。而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这一重要论述,精辟揭示了理论创…  相似文献   

15.
刘畅  李建华 《经济纵横》2019,(3):122-12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转型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创新生态系统是以生物学隐喻的方式研究形成的创新系统范式,被看作是创新3.0时代的核心要义。基于社会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视角,借鉴五重螺旋理论构建的"政府、企业、科研、用户、自然"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各要素间的生态互动、创新联结及知识转化等方式,可形成遗传、变异、衍生和选择等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整个系统的协同升级。对此,需要发挥政府创新政策的指导作用,大力支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全力推动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升级;发挥科研组织的原始创新优势,助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园区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并解读了"区域创新集群"概念,将其创新体系分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3个层次。其中,企业创新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创新;产业创新的本质是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而社会创新则是融合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和创新设施的宏观生活方式,在这种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集群创新效率得以最大化。协同和共享是区域创新集群的重要特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集群因其高创新效率而具有应对外界冲击的自我修复性。论证了区域创新集群的可复制性,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对区域创新集群的体系重构和推广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春玲 《当代经济》2011,(11):100-101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而行政壁垒是构建此体系的特殊障碍.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设计的重要趋势是绿色和智能,整合设计、技术、商业和人文艺术等资源,推动产品的形式创新、功能创新、结构创新及服务创新,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这是工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整合也是创新 创新归根到底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所以也可以说,设计是一种整合与创新。一个创新总设计师,必须是个有综合素质和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是个善于利用油盐酱醋等不同的佐料创造美味的“大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而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的系统集成,是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创新外溢效应、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产业效应等变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7、2008年的创新活动调查分析,检验了创新绩效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创新环境与行业背景如政府支持力度和创新机遇等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甚至呈负相关,与外溢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公司年龄、公司Q值也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中小企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目前,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面临尚未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创新意识淡薄且科技创新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科技创新资金来源有限、融资环境亟待改善、科技创新层次低导致科技创新资源浪费严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协调沟通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应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强财税和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意识地把握主动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用科技创新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