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程界关于“湿陷性”的相关规范、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黄土,而对于“湿陷性砂土”则存在一定的缺失,可参考工程处理案例很少。以巴基斯坦塔尔沙漠某在建电厂场地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基于强夯前后地基土检测、试验数据分析,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砂土地基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强夯后风积砂土的干密度增大,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提高,基本可以消除湿陷性,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湿陷性风积砂土地基的方法,对类似工程地基土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是安哥拉红砂的典型工程特性,研究其影响因素对红砂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安哥拉红砂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室内压缩试验,探讨了压力、含水率、结构性、干密度和细粒土含量对红砂湿陷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压力>100 kPa时,红砂重塑样湿陷系数约是原状土的2.0倍;红砂湿陷系数与试验压力和细粒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随压力和细粒土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存在峰值压力和峰值细粒土含量,峰值压力为300 kPa,峰值细粒土含量为60%~80%;红砂湿陷系数与干密度和含水率整体上呈反比关系,原状红砂湿陷性消除和完全丧失的界限含水率分别为9%和13%;重塑土湿陷性消除和完全丧失的界限含水率分别为11%和13%,界限干密度分别为1.80 g/cm3和1.90 g/cm3,对应的压实系数分别为0.92和0.97。湿陷性红砂地区工程建设可通过提高干密度消除其湿陷性。  相似文献   

3.
沙漠渠道施工是在无人类生存条件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工程的重点及难点是在沙漠干燥缺水环境下如何进行风积砂碾压及防止风沙侵害,砂砾料填筑应用"三因素相关曲线",做到了现场检测与设计指标的统一。通常的挖装运施工方案不适合在沙漠中使用,大马力履带式推土机是沙漠砂土施工的首选。施工中后勤保证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要堆积物,将山前黄土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研究各区黄土的工程性能,发现从山前到平原,其湿陷性逐渐减弱,具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且不同岩性、不同干重度湿陷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认为,洪积黄土湿陷变形随压力的增大和浸水时间的延长是一个连续的变形过程,且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突然变形增大,反映出洪积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能,可见黄土湿陷变形的原因和机理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沙漠地区干旱少雨,且昼夜温差很大,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因此,为提高沙漠地区的用水效率,达到节水高效目的,就必须做好对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新疆某渠道衬砌工程实例对在沙漠中修筑大流量、长距离输水明渠的衬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目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希望能为沙漠地区渠道衬砌工程的施工提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黄土地区17条高速公路工程的调查、勘探与测试资料为基础,从湿陷性黄土的分区地貌特征、物理组成、湿陷特性、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工程沿线湿陷性黄土的区域变化规律,并针对公路线性工程及其构筑物的特点,提出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依据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划分为四个一级分区,九个...  相似文献   

7.
某电站工程区黄土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主要为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黄土具有干密度小、湿陷性强、力学强度低、均一性差等特征。地基黄土湿陷性问题为该工程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对黄土湿陷性与密度、高程、埋深关系分析.总结工程区黄土湿陷性一些共性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区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沙漠砂做为填筑材料,对其填筑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拟定了试验研究方法,阐述了试验过程,分析了试验数据,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土湿陷性与其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土物理力学指标可快速评价其湿陷性,故很有必要对黄土湿陷性与其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探究该关系,在大量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及相应的室内试验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和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郑西(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Q3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系统研究了马兰黄土湿陷系数与深度、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塑性指数和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工程中用单个或多个物理指标评价黄土湿陷性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湿陷系数与其物理力学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湿陷系数与深度、含水率、干密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性,与孔隙比呈线性正相关性;对于关中地区Q3黄土,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的界限含水率为20%,界限干密度为1.4 g/cm3,界限孔隙比为0.9;相比而言,孔隙比对黄土湿陷系数影响最大,干密度和含水量次之,而后是塑性指数,压缩系数与湿陷系数的相关性较低。最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出用多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黄土湿陷性的经验公式,可用于估算黄土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沙漠砂做为填筑材料,其填筑质量控制指标如何确定问题,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确定了试验研究方法,阐述了试验过程,分析了试验数据,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模型沙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沙的特性对模型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的工程试验中,由于泥沙运动复杂性,要进行模拟的对象千差万别,所采用的模型沙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全面了解模型沙的性质是提高实体模型试验精度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模型沙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运动特性等问题,系统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工作和所取得成果,同时讨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研究分析结果对实体模型试验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的工程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沙漠地区工程场地风沙环境调查的内容及其调查方法。风沙环境调查主要包括沙源、气象、地貌、水资源、植物和林业、防护材料及社会经济调查等;风沙环境调查方法有遥感影像判释、定位和半位定观测及风的资料整理等方法。沙漠地区风沙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工程防风沙措施、化学固沙措施和植物固沙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榆阳区引水拉沙筑坝坝址选择与筑坝土料、坝体断面选择、拉沙坝的施工等方面的经验,引水拉沙筑坝工艺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廉,在榆阳乃至陕北风沙滩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沙区治理、防汛、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对沙漠风积沙的冲刷破坏形态以及影响沙漠风积沙溯源冲刷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跌坎的地形上,沙漠风积沙在集中水流冲刷下,表面的冲刷剥蚀速度远小于跌坎处的溯源冲刷速度;沙漠风积沙的溯源冲刷速度与通过沙漠风积沙表面水流的单宽流量、跌坎处初始落差以及沙漠风积沙的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在初始落差一定的情况下,溯源冲刷速度随单宽流量的增大而加快;在相同单宽流量作用下,溯源冲刷速度随初始落差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固海扩灌工程的历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果为依据,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综合分析,提出了区内黄土湿陷性特点及分布规律,为今后在本区实施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土层湿陷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棚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东侧,是国道306线控制工程,也是呼海大通道进入经棚的要道。隧道地处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隧道通过地区上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地层,下部为燕山中期花岗岩。隧道进口段洞身处在风积砂丘中,最大埋深约34 m。由于砂质隧道施工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还没有成型的系统的可供运用的施工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在经棚隧道风积砂软弱围岩地质施工中采用的加强超前支护、进洞挂网喷浆预加固、大管棚先行注浆、双侧壁导坑钢插板支护、缩小开挖断面、短挖短支、全断面格栅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等项技术。经棚隧道风积砂地层施工技术的成功实践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揭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的主要工程性质:风积沙的粒径为0 25~0 1mm,不均匀系数为1 2~2 0,曲率系数为0 9~1 3,属不良级配,沙粒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形态以次棱角为主,天然状态下干密度为1 48~1 68g/cm3,内摩擦角31°~39°,压缩系数<0 1等.干密度指标是风积沙压实控制的惟一指标.常规机械按规定工艺碾压使风积沙干密度γd=1 62g/cm3时,风积沙地基变形模量为50~65MPa,承载力标准值fk>0 2MPa.  相似文献   

20.
以某机场吹填珊瑚砂地基加固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吹填珊瑚砂地基的工程性质,采用振动碾压和冲击碾压2种方法对不同试验区域进行地基处理,结合多种现场原位检测手段,并实施沉降监测,分析和总结碾压方式对珊瑚砂地基力学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20遍以上,加州承载比(CBR)可达38%;而经过30遍冲击碾压,CBR值仅为28%。经30遍振动碾压后,未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270 kPa以上,土基反应模量达到106.68 MN/m3,且碾压沉降变形趋于稳定。碾压遍数相同时,振动碾压后的珊瑚砂地基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明显高于冲击碾压处理区域,振动碾压法相比较于冲击碾压法更适宜于珊瑚砂地基处理。振动碾压区域的现场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地基水理性质稳定,不易受到地表水变化对其变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指导岛礁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及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