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兼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变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面对入世后世界农业的冲击和挑战,改革现有的农地制度,提高农地产出率及农产品商品率,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人士提出的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我国目前农地制度创新的理性模式是: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地农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已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在农用地转征用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也成为了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以及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来讨论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完善失地农民原有土地承包权的问题。试图通过对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反映而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社会各界早有争论,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改革构想,提出应通过产权结构的创新而不是所有制的根本改变来寻求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是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进行变迁,一方面受需求因素的影响,规模经济、交易费用的节约价格的相对变动、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时,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另一方面供给主体、制度环境等供给因素也影响制度的变迁。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必然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丁建中,陈贵江引   言我国农业生产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高速增长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制度未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重大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进行深入地剖析,研究发现,政府价值观的转变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农地的微观制度变迁会导致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产权制度分析——安排、变迁与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49年以后,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发生了多次变迁,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并讨论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产权制度是发展林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需要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产权的明确与清晰是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产的特征,力戒产权制度变迁的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变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出现.与单个合作社相比,联合社制度安排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帕累托改进.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说明联合社制度变迁路径.在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第一行动集团,潜在的利益推动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其发现潜在收益并转换角色,制度变迁表现为中间扩散;中央政府成为主导,继续推动制度变迁.为进一步促进联合社的发展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优惠政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律上确定联合社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此,理论界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探讨。本文提出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必须在既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把握一定的方向和原则,同时应当寻找到一条恰当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构了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 ,同时也为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提供了现实基础 ,农村的土地制度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此 ,笔者提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是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推动农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设 ,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始发于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迄今已历时20余年。2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逐渐演变为现代农民。农村改革和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农业技术进步、现代物质投入、有效的政策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因素 ,但制度变迁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过程的考察 ,重点揭示出改革以来农村制度变迁的特点 ,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和启示。一、农村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制度的创新。然而遗憾的是 ,中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发展缓慢 ,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用新兴的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并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设想。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道格拉斯·诺思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思认为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原因是 :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进 《农村经济》2004,(10):28-30
我国的农村改革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确立,实现了土地的经营权与经营主体——农户的重新结合,使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集体所有”的制度设计却弱化了产权的激励作用。而土地合作社则能够实现农民与土地的直接结合,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个路径依赖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丰 《农村经济》2008,1(1):95-9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过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之后,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现在,这项制度已经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固定下来,而土地的家庭承包制也随之作为农村的基本土地产权制度固定下来.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过程,指出了土地制度变迁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几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草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与草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在长期上能较好地耦合,但二者变化速度的非一致性成为常态。本文在引入技术进步变量之后对该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农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初期,俄罗斯农业绩效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而后俄罗斯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使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规模得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农业的绩效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选取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路径及绩效进行比较,并提出我国在既有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成本最小的制度完善模式是建构农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分析——国家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作为制约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0多年变迁历史的分析得到印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高低和国家强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高与低基本上呈负相关分布,但其相关程度受国家强度变化速率限制。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国家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结论为我们通过对国家强度的调整来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