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彦 《经营者》2008,(23):34-34
中国首富黄光裕因何被“拘查”?目前可能的答案,一是涉嫌“操纵市场”;二是涉嫌行贿商务部官员。 决定一个商人是否行贿。主要依赖两个条件:一,是否有设租的制度存在;二,寻租的成本不致太高,不管是行贿的现金等物质成本,还是被发现、查处的法律成本。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司法机关一官员透露,随着跨国公司公关能力的增强,因竞争或某种利益的需要,跨国公司强势公关引发的一些行贿现象也开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早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选择了“大公司+大公司”的合作模式,比如DHL(德国敦豪)+中外运,UPS(美国联合包裹)+英特尔,宝洁+沃尔玛等。但如今,这种合作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被纳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4.
早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选择了“大公司+大公司”的合作模式,比如DHL(德国敦豪)+中外运,UPS(美国联合包裹)+英特尔,宝洁+沃尔玛等。但如今,这种合作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被纳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一、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曝光【事件回放】2013年7月,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曝通过利用旅行社向个别政府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此外,该公司的四大高管——法务部总监、运营总经理、商业发展事务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监,也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收受贿赂。【入选理由】通过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人们把目光  相似文献   

6.
送支笔,请杯茶,也属于行贿,这是在不久前召开的沃尔玛供应商说明会上,沃尔玛全球采办负责人向国内200多名供应商宣布的。  相似文献   

7.
曝光台     
《楼市》2012,(23):25
1如果丑闻不代表沃尔玛,什么能代表沃尔玛?沃尔玛巨额行贿丑闻被披露2400万=100亿?这个不可能的等式,刚刚在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身上成为现实。由于涉嫌在墨西哥行贿2400万美元,沃尔玛不仅面临一系列调查,还遭遇股价下跌4.7%至59.54美元,市值蒸发100亿美元的人间悲剧。沃尔玛负责公共关系的副总裁戴维·托瓦尔表示:即使这些指控是真实的,也并不能代表我们的立场。结果被网友吐槽:如果丑闻不代表沃  相似文献   

8.
《财会通讯》2005,(4):79-80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原沃尔玛韩国总裁盂永明将重新加入中国区担任首席行政长,原沃尔玛中国首席财务长官于剑羿(CFO)已经被提升为首席营运长(COO)。  相似文献   

9.
正以企业高层正式致歉为标志,跨国巨头沃尔玛"挂驴头卖狐肉"似告一段落。但沃尔玛在道歉同时的喊冤,却让人心头多少有些别扭。这声喊冤,喊出了跨国公司的投机与傲慢,亦埋下了沃尔玛下次"犯事儿"的伏笔。翻开沃尔玛的"案底"便不难发现,本次"狐狸肉事件"并非个案,其相关负责人已多次被有关部门约谈。去年5月,沃尔玛在广西一家超市被曝用过期鸡蛋制作面包。同年8月,沃尔玛又因在食品加热过程中使用违规塑料一事,负责人被北京海  相似文献   

10.
朗咸平 《经营者》2004,(7):80-80
<正> 对比“沃尔玛模式”与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家乐福模式”,沃尔玛采购方式大幅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了价格的操纵能力。比如,沃尔玛2000年在中国采购了100亿美元,但在这些中国产品上却创造了270亿的销售额(2700亿总收入的10%),这意味着170%的毛利润。这是沃尔玛直接向制造商采购,不经过任何中间流通环节,彻底消除不必要的流通成本所致。将中国销售前10名超市与中国连锁百强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的朗讯中国“行贿风波”开始,跨国公司便在中国进入了“事故”高发期。然而,“事故”并没有因为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停止。2006年伊始,又有两家跨国公司被拉下神坛:富士施乐身陷“贿赂门”、芝华士遭遇12年谎言风波。然而,在媒体的纠缠之中,人们似乎没有感到“富士施乐事件”的发生,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芝华士。芝华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事件从1月20日,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而起。这篇1000余字的报道称,“CHIVAS(芝华士)的真实成本也就是25元”,“CHIVAS瓶里装的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12年酒,其余都是用2…  相似文献   

12.
沃尔玛有许多地方疑拟“中国血统”,它实在太像是一家中国企业了“成为低成本世界工厂,不再是中国惟一的抱负。这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最近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提出下面这一问题的原因:中国应该收购沃尔玛吗?”(《纽约时报》6月29日网络版——《在中国是品牌,在国外却是低档货》)。“买下沃尔玛”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提出的一个大胆的商业设想,本刊2005年第9期封面文章介绍、分析了这个设想。按照他的推算,投资230亿美元,收购沃尔玛10%的股权,就可获得这个全球零售业巨无霸的控股权,“这将是一个几乎没有全球品牌但产品数量巨大的国家向价值链上方攀登的好方法”(《纽约时报》语)。这个设想在商业上有没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我们应该买下沃尔玛吗9在同一期杂志里,我们就此广泛采访了  相似文献   

13.
靠行贿当选重庆市巴南区小观镇副镇长的犯罪嫌疑人王乾华,当官仅10天,即被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以涉嫌破坏选举罪立案查处。重庆市巴南区小观镇页岩砖厂厂长王乾华,为了在小观镇换届选举中当选该镇副镇长,采取向镇人大代表行贿和请吃等手段,向该镇么滩村的镇人大代表、村支书石某、村主任罗某以“感谢费”的名义分别行贿1000元,要求石某和罗某在小观镇么滩村、观塘村等8个村的镇人大代表中串联提他的名、投他的票。王乾华还以“活动费”等名义向小观镇各村书记行贿500元,向各村主任行贿200元,共行贿6400元,在199…  相似文献   

14.
最近北京的零售业有点紧张,因为盛传沃尔玛将要进入北京。这不禁让人想起早在1996年沃尔玛最初由深圳登陆中国的时候,深圳零售业刮起的一阵“狼来”之风,1996年的沃尔玛大有“舍我其谁”之风,业界盛传沃尔玛当时留给深圳零售业的一句话,“三年内扫平深圳零售业。” 历史将最终被明证。 近两个三年已经过去了,深圳的零售业和深圳的沃尔玛又如何呢? 著名的零售业专家顾国建最近撰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沃尔玛在中国大陆市场发展得较其竞争对手慢,与其在深圳遇到了万佳这样强劲的对手有关。” 而另一专家则谈到,“深圳零售业态目前是国内最先进的,这里的管理技术和设备也远胜于其他省份。比如万佳把超市百货化或者说百货超市化的模式就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它既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爱逛商店的习惯。又把价格降了下来。’‘ 沃尔臼卜一二万佳,万佳一一沃尔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中国零售业即将面对入世后外资解禁所形成的压力前夜,我们重提 1996年的沃尔玛“狼来”之势,我们去探索深圳同业与全球的零售巨头沃尔玛“肉搏”之细节,我们近距离地去打量沃尔玛宣称的其唯一尊敬的中国对手”万佳”,似乎都有十分特别的意义。很多媒体称”万佳一一零售业的民族英雄”,我曾亲耳听到  相似文献   

15.
绝不受礼     
绝不受礼某承包商因为生意上的原因,准备用一辆新型的、豪华的小轿车向一位政府官员行贿。但这位官员却板起脸孔说:“先生,通常的行为准则以及我本人的基本荣誉感,都不允许我接受这样的礼物!”承包商说:“阁下,我很理解你所处的地位,这样吧,我以十美元的价格把这...  相似文献   

16.
新概念     
《厂长经理之友》2011,(5):24-24
自首式举报 微博、自首、举报……一名安徽利辛国土局官员采用最先进的“自媒体”直播了自己行贿后的自首之路.然后走进纪委办公室举报了10名官员腐败。4月13日.周文彬制造了这场悲壮的“自首武举报”之后失踪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理方法和博弈理论,研究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的特点、条件及博弈路径。研究发现:(1)开发商行贿的博弈情形取决于参与者一开发商、官员的策略组合;(2)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要素主要包括议价权和效用函数;(3)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路径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均衡差异。由此认为开发商行贿基于反复的讨价还价,博弈要素的不同配置伴随着规划调整和商谈的进程,而且开发商行贿带有动态演化的特征,“知己知彼”的熟知程度和市场运行的发展态势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违法行贿事件时有发生。从先前的朗讯案、德普案、再到IBM案,到2006年11月13日“张恩照案”尘埃落定,与张曾服务的建行有业务往来的跨国IT巨头IBM、安讯、日立等公司,在华也卷入行贿丑闻之中。另外,今年1月,上海首起商业贿赂案告破,涉案企业包括麦肯锡上海公司、麦当劳中国公司、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ABB中国公司、上海ABB公司、富士施乐、惠尔浦等7家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索近年来开发商行贿在土地市场中甚为风行的原因,解析开发商行贿发展成土地市场不法交易“潜规则”的若干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经济学分析,研究结论。1.政府垄断土地供给是开发商行贿的诱发因素;2.利润谋求是开发商行贿的推力因素;3.收益增长是开发商行贿的预期因素;4.官员腐败是开发商行贿的促长因素;5.监督乏力是开发商行贿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家仅有50名员工的民营企业,依靠“专利保护群”,在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中令沃尔玛、百思买等13家美国商业巨头“俯首称臣”。这一被《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称为“中国企业状告沃尔玛、百思买第一案”的主角,就是常州市亚细亚吸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