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失手”大中,有不少人为苏宁捏着一把汗。 2007年12月12日,酝酿已久、志在必得的苏宁突然宣布退出对大中电器的收购。随后“死敌”国美突然切入,出价36亿闪电拿下大中。截至2007年12月底,携永乐、大中南北之力的国美,店面数已骤然达到1100家,而苏宁才不过620家。二者在门店规模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众所周知,中国家电连锁业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盈利模式:毛利来自开店带来的进场费、通道费、销售返利,以及供应商给予的账期。门店数的优势,显然意味着更多的返利和更长的账期,甚至可以左右市场价格。 苏宁还有什么可以和国美较量? 就在人们纷纷预言“大中事件”将成为苏宁滑铁卢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选择《中外管理》首度对外表态:得大中者未必得天下!并高调透露了“超越国美”成为“行业第一”的雄心:“苏宁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一年以后就能见分晓!北京只是局部,而我们在全局上已经形成了优势!三年内,苏宁将全面‘领跑行业’,不仅是企业规模上的领先,而且是在品牌、网络、规模、效益、管理、后台、服务、工商关系等领域内的全方位领跑。”  相似文献   

2.
最终,国美将大中收入囊中,曾经叱咤中国家电连锁业的五霸(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如今以国美苏宁的各霸一方收场。  相似文献   

3.
苏宁抄底     
2008年,苏宁意外收获了一个“大礼包”。 年末,苏宁的头号劲敌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突然被北京警方拘押。如今,黄光裕一案的真相仍扑朔迷离,但国美因此所受到的影响却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因国税总局调查国美苏宁大中所属461家电器零售企业增值税存根联滞留一事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监管部近日已就此事向苏宁电器询问。国美电器在网上发布了官方声明,董秘办有关人士称将尽快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说明此事;苏宁电器昨晚也出台声  相似文献   

5.
孙杨 《东方企业家》2007,(8):I0017-I0017
国美并购永乐的余热还在,苏宁即将并购大中的传闻再次给家电连锁业加温,再加上去年高调进入中国的外资巨头百思买不久前人事大调整,这一切注定了2007年这个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苏宁张近东的2007年是虎头蛇尾的话,那么,作为国美董事局主席的黄光裕,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可以用“一锤定音”来形容。  相似文献   

7.
在得到大中电器北京61家门店后,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17家,是苏宁电器在京门店数量的近3倍。对于垄断之说,陈晓说:"行业垄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国美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整合机会。"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4月三联家电开出了福州第一家大型专业家电零售卖场之后,国美、永乐、灿坤、苏宁家电等纷纷抢滩福州市场。几经拼杀,目前福州国美、苏宁电器卖场(简称“国美”“苏宁”)稳坐头两把交椅,也在福州消费者的心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然而近日,一位消费者的质疑及本刊随后做的深入调查却彻底颠覆了这二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大中并购戏剧性落幕后,看似得失分明的国美苏宁,其实各自都面临着后续市场策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8,(1):34-34
2007年12月14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国美电器通过其附属公司出资36.5亿元以委托贷款的形式给独立第三方完成了对大中电器的全部股权收购,从而国美电器得到了大中电器的管理与经营权。此举更加确立国美在京沪的霸主地位。显然,在这场电子产品零售市场的悄然革命之中,国美已经把对手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07,(23):94-95
温和内敛,锋芒不外露,这是张近东留给外界的印象。当大中、永乐、国美、五星、百思买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并购,惟独作为行业"老二"的苏宁电器(002024.SZ),却悄无声息。张近东似乎并不着急。"苏宁会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大可不必因为对手而改变自己。"要知道,苏宁一向没有搞并购的习惯,一直坚持自我扩张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截至2007年第  相似文献   

12.
王筝 《企业活力》2009,(5):24-25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行业调查,2007年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成为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前两强。其中国美电器以1023.5亿元的销售额和1020家店铺的业绩排在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位,苏宁电器以854.7亿元销售额和632家店铺排在第二位,估计2008年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这一格局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处在急速扩张阶段的国美、苏宁来说,北京、上海市场是必争之地。如果任何一方夺得大中在北京的市场份额,无疑将改变在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市场的战局。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我跟国美光裕讲,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你!"——针对国美收购大中电器后将限制苏宁发展的说法,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回应:"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不一定大于二。从公开的数据看,靠吃兴奋剂比赛是没有用的,只有内功才能赢。我们讲三年领跑,是全面领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尔是国美、苏宁的第一大供应商。在与国美和苏宁通过战略联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海尔巧借“美苏”的竞争态势,不断推进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坦言,要将国美、苏宁大家电的毛利从20%打压到10%。通过直击对手命脉,刘强东希望京东商城能与苏宁、国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分家电零售渠道。  相似文献   

17.
罗影  松涛 《英才》2007,(9):76-78
风平浪静的背后,是静观其变,还是运筹帷幄?在这场争夺战中,最终会是国美曲线胜利,还是苏宁接手大中、挥师北上?  相似文献   

18.
黄光裕栽了,苏宁的机会来了! 一是国美管理层疲于应付“黄光裕被拘”事件,难于集中精力应对年关之战;二是老板出事,国美品牌受损,微妙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取舍;三是近两三年,苏宁的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都略高国美一筹,现金流充足,必将更受供应商的优先支持;四是前期国美在行业高峰期扩张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19.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1):36-39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并购永乐后的“巨无霸”国美和苏宁全面交锋的第一时刻。黄光裕领导下的国美一如既往举着价格战的大旗,而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却没有继续使用“跟踪对手降价”来应战,而是用所谓的“价值战”来避对手锋芒。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英才》2010,(11)
敢于超越沃尔玛也许,当年意气风发的黄光裕集中了人们太多的视线,所以,当张近东用两年时间赶超了国美,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尽管外界总是把苏宁与国美这两家放在一起比较,但即使没有赶超国美,张近东也并不认为苏宁与国美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