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作为背景,探究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治理中,如何优化路径,有效疫系统功能,提出健全配套法规制度、构建应急响应机制及全方位信息系统、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等途径,实现其威慑、预警、监督、揭露抵御与修补的审计免疫功能定位,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规范化发展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碳审计需求存在于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自利倾向的代理人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环境不确定的情形下,会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有有限理性的代理人会放大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治理机制,碳审计是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定位于制衡机制,但主要定位于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代理人也可能存在碳审计需求,一是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的信号传递机制,二是在不存在激励不相容时,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政府审计一直被作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按委托代理关系、机会主义、治理机制和政府审计的逻辑顺序,分析政府审计为什么能够以及如何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及其运行离不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公共权力机会主义必然出现。在应对公共权力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中,事前审计是制衡机制,跟踪审计是监督机制,事后审计是问责信息保障机制,审计基本功能是鉴证公共权力机构在责任履行、资源使用、信息报告、最大善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是否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履行过程中,由于人性自利和有限理性,在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的前提下,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可能偏离委托人的期望,从而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和次优问题,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治理构造来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审计是这个治理构造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揭示机制、威慑机制、预警机制和抵御机制,直接抑制机会主义倾向和次优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评估治理构造的有效性,为治理构造的持续可靠奠定基础.由于委托人的需求不同、治理构造不同,政府审计需求可能出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谢瑞 《价值工程》2021,40(5):90-91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与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处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要把握预防、管控、救治三个环节.社区是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第一线,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了相应的优势,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改进,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在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的短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社区工作机制,以期在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应当建立适当的机制对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和保障。审计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物,解决的是受托责任的履行问题,可以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完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强对国家审计结果的处理、扩展国家审计的内涵与范围、合理配置国家审计资源、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等措施促进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委托人和代理人角度分析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需求,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从委托人角度来说,在本级政府与本级各国有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本级国有单位对本级政府承担了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其中包括财务报告责任,由于人性自利和有限理性,本级国有单位不一定能良好地履行其财务报告责任,因此,本级政府会推动建立针对本级国有单位财务报告责任的治理机制,审计是这个治理机制的成员。从代理人角度来说,本级国有单位基于信号传递需求或保险机制需求或良好地履行其财务报表责任之需求,也可能存在财务报告审计需求。  相似文献   

8.
郑石桥  周灵欣 《会计之友》2021,(13):147-154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是保障其真实性的重要机制,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度分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在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对国有资源及其营运状况的报告,本级政府是责任者,由于人性自利,当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性同时存在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可能因为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而导致信息失真.本级政府的委托人为了抑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失真,会推动建立针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的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中包括内部审计,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外部审计,都具有不可或缺性.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也可能存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将外部审计或作为揭示机制,或作为信号传递机制,或作为保险机制,这些审计需求不具有经常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PSR模型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PSR模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阶段的审计目标设计,从风险压力、事件状态和措施响应方面界定审计内容,确认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审计主体,以及从法律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层面构建审计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流程与方法的重构,即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大数据平台式审计,以及审计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技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文章通过总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问题所在,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利用大数据时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发展优势,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突破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物流科技》2005,28(9):i0001-i0001
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物流企业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在物资运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防控和暴雨灾害治理对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企业通过维持业务、信息分享、技术支持与慈善运输等履行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企业社会责任,为物流行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对国家完善应急治理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带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的特点.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企业只有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运用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方法,将承担社会责任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衍军  黄益  蒋煦涵 《会计之友》2021,(17):150-155
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全覆盖,是疫情防控常态下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特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证据获取能力、确保审计工作及时性等方面对提升审计能力提出现实需求.区块链将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时间戳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预期能够在审计证据获取、信息传递、审计监督效力提升等方面,为有效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构建由区块链数据中心、技术资源服务器、实时审计访问模块、审计应用服务模块构成的审计信息平台,着力加强防疫救灾物资资金筹集、分配、内部控制及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措施制度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实现审计证据实时采集、审计流程自主实施、审计报告即时出具、审计结果有效利用,为提高审计效率、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现代社会高关联性、强流动性等特性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跨域性,以致其治理在常规应急体制下陷入碎片化困境。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从理念提升、主体整合、流程优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公共问题的整体性治理,为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互动的治理主体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源协同机制、建立整体性的治理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不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造成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担负着组织、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只有掌握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证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多边平台凭借其信息传递迅速、资源配置高效、协同治理同步等特点,在应对诸如自然灾害、疫情、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因而多边平台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动员社会力量、优化公共服务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略选择。尽管该模式本身仍存在需要克服的劣势,但无法否认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多边平台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潜在威胁,才能提升多边平台模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效能,在创新治理手段、加强协同合作的同时,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审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它具体包括行为和报告两个层面.一方面,政府应当从人民的公共利益出发,管理好人民托付的公共财产,履行好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向公众及其代表(立法机构)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方面存在诸多缺失.强化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应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建立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其报告的监督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价和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政府问责机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未履行公共受托义务的责任.在这其中,国家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无论是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绩效评价还是行政问责,都建立在有效审计的基础之上,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对当地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应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已成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政府,作为全体人民的代理人,接受全体人民的委托,承担公共管理责任、使用公共资源治理国家。既然是委托代理关系,固有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就会存在,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可靠地界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通过获取和评价相关信息,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问责,以此来降低委托代理的风险,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