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对我国外贸造成巨大压力。面对需求下降、订单被取消等不利形势,宁波外贸企业不等不靠,危中寻机,纷纷加快转型升级,采用产品升级、"云端"带货、开拓新市场等方式,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不少外贸企业还成功实现"逆袭"。  相似文献   

2.
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外贸企业一度面临复工难、订单履约难等问题。国外疫情蔓延后,外贸企业又迎来外需不足、订单延迟或取消的挑战。如何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帮助外贸企业突围,这对外贸大市宁波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为了稳住外贸基本盘,疫情暴发后,宁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强化政策帮扶,对接企业需求,加强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打出了一系列帮助外贸企业突围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3.
疫情全球大流行显著增加外贸下行压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扩散蔓延,欧美多个国家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势头,全球至少41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考验,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外贸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浙江是外贸大省,外贸规模长期位居全国第四位。杭州是外贸大市,外贸规模长期居全省前三。2019年,杭州市出口总额达3612.7亿元,仅次于宁波和金华,居省内第三位。受国内疫情影响,2020年1-2月,杭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2.8亿元,同比下降9.5%,出口总额431.3亿元,下降16.4%.  相似文献   

4.
数字宁波     
正5.1%7月23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公布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二季度宁波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当季经济增长5.1%,比一季度回升12.1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大于全国和全省。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7.2亿元,同比下降0.6%,增速比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使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随着国外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作出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大流行的评估,疫情的持续性不确定,对宁波吸引外商投资造成一定冲击。外资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宁波外资企业数达6022家,总投资额达976.02亿美元,注册资本达582.86亿美元,实收资本达440.21亿  相似文献   

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宁波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疫情之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将对"十四五"时期宁波市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带来一些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冠疫情仿若"黑天鹅"的降临,突然而又迅速地席卷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短时间内对生产经营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必将加速产业的迭代更新、智能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结合宁波实际,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已扩散到六大洲(除南极洲外)70多国,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是重灾区,对冠状病毒管控及其潜在经济影响的担忧令全球经济增速再度放缓,全球贸易环境不容乐观,预计2020年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长受到较大影响。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疫情给宁波外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建的加速和各国产业链的内向化.全球产业链进一步收缩,全球市场低迷.中国虽然是传统制造业的中心,但高度依赖全球化的制造产业链,在此次疫情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在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并针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经要闻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  相似文献   

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为39.2万亿元。随着我国对疫情控制持续向好,经济复苏持续向好,以及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今年消费预计将呈现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商务部将在提振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采取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方晓  乐宁 《浙江经济》2020,(5):28-29
疫情期间,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外贸效率,数字贸易引发广泛关注。浙江应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创新贸易开展方式,加紧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加速蔓延趋势,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转入"爆发期"。反观国内,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国际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产生时间差,对防止疫情从境外反向输入构成新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急转直下之际.  相似文献   

13.
陆仁 《宁波通讯》2020,(3):86-86
2020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地处东南沿海之滨的宁波,也受到波及和影响。大疫面前,宁波全市上下迅速响应,一面发动力量、筹措物资驰援武汉,一面紧急动员、全面构筑阻击新冠病毒的“防线”。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展现了一股股强大的、令人惊叹的“宁波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再加上国际贸易形势复杂,部分外贸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发展陷入困境。这使得加快外贸企业从出口导向型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转型升级成为突破困境的关键点。文章以“双循环”为背景,结合湖北省外贸企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及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提出湖北省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补齐自己的短板,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和综合实力,促进“外循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不少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和外需订单减少的风险,宁波外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宁波先后出台了"稳外贸12条""稳外贸新10条"等政策,并积极落实驻企联企服务员制度,从金融支持、信用保险、市场开拓和深化通关改革等多方面帮扶企业。与此同时,宁波外贸企业也纷纷以产品升级、"云端"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宁波文旅行业快速行动,在线OTA退订,旅行社退团,酒店、餐饮几乎歇业,节庆活动取消,景区、影院等场馆关闭。经过两个多月的全民战"疫",宁波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文旅产业重开引擎。课题组对全市10个区县(市)十大类文旅业中的342家企业,开展了"疫情影响"问卷调查,结合调研数据,立足复工复产,对后疫情时期宁波文旅产业提振发展作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企媒联盟     
《宁波经济》2020,(5):62-62
3月份宁波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0.4%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进出口造成重大冲击的严峻形势下,3月份宁波外贸进出口依然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0.4%。宁波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宁波复工复产抓得早抓得紧,成效明显;其次,宁波一些龙头企业危中寻机能力强,带动了出口;第三是宁波的防疫物资出口填补了其他产品出口下降的缺口。如中宁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季度出口额达到9540万美元,同比增长9.5%。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一季度数据飘红,其中有去年遗留的订单的因素,也和今年一季度医药类产品出口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个相互依存、价值链主导的世界经济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波动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不确定影响。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目前,世界上不少知名国际经济机构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使得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宁波作为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城市,传统的外贸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宁波坚持政策供给、金融帮扶、物流畅通、主体培育"四轮驱动",使得跨境电商成为宁波外贸发展的重要渠道,并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1-3月,宁波跨境电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杰 《亚太经济》2020,(2):5-11,149
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演化为"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和冲击性影响已经变为现实问题。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升级,很有可能对既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造成重要的冲击性影响,迫使地区性生产贸易网络体系发生被动式调整。全球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取决于双方战略竞争格局和博弈结果。当前中国新冠疫情已经到了基本可控的阶段,进入刺激国内需求全面恢复的状态,必须充分利用刺激内需政策谋求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危机的这个先发优势,将之作为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经济发起的战略竞争和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