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也谈人力资源会计──与江鸣同志商榷重庆商学院刘新超《四川会计》1995年第10期登载了江鸣同志《"人力资源会计"质疑》一文,认为不应设立人力资源会计。笔者不同意江文的观点。本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管理者认识到:应把管理实践的要求和科学理...  相似文献   

2.
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刻不容缓──兼与江鸣同志商讨重庆商学院王飞读了《四川会计》1995年第10期江鸣同志《"人力资源会计"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江文"),对其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特提出进行商讨。一、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江文"认为人力资源会计与...  相似文献   

3.
江鸣 《四川会计》1995,(10):35-35
人力资源会计质疑《财会通讯》编辑部江鸣现在,不少书刊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会计新品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这个会计新品种,和其他许多会计新品种一样,是会计学大裂变的产物。怎样看待近年来出现的会计学大裂变?会计学一下子裂变出这么多的新品种,是好事还是...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界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热潮。时至今日,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务中尚未得到应用。本文就当前形势下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会计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受到许多相关理论发展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西奥多&;#183;舒尔茨为代表的有关经济理论。1974年,弗兰霍尔茨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力资源会计走向成熟。不过,尽管人力资源会计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真正实行起来有一定难  相似文献   

6.
黄花 《福建财会》2003,(9):31-3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有关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研究逐步升温,人力资源会计也应运而生,但是实施和推广人力资源会计并非易事。人力资源会计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刨始阶段和70年代初、中期的初步实施阶段后,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却陷入了低迷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涛 《四川会计》1994,(2):11-14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重庆商学院周涛人力资源会计是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通过对其投资成本和价值的计量、估价和分析,从而提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一种专门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是60年代新兴的一门会计学科分支,现已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如何建立我国的人力资...  相似文献   

8.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人力资源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即狭义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下面根据资产定义的要点,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  相似文献   

9.
1964年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2001年FASB颁布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规则《企业和财务报告:来自于新经济的挑战》,近半世纪过去了,人力资源会计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有以下问题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0.
1964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会计学家赫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这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此后,人力资源会计曾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获得较快的发展。鉴于人力资源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1.
杜伟 《陕西审计》2004,(B12):30-31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总称。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下面根据资产定义的要求,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  相似文献   

12.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涵义 人力资源会计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于1964年在其著作《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郝曼森将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目前较权威的是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的定义,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知识逐渐取代资本要素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而人作为知识的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21世纪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渴望能得到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以助于决策。会计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提供渠道之一,自然不会有所怠慢。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勤勉的会计人就开始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之后逐渐形成了由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构成的人力资源会计框架。与理论界如火如荼的研究热情相比,企业在实践中似乎对人力资源会计并不亲睐。  相似文献   

14.
林昊 《四川会计》1996,(3):33-34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初探重庆商学院林昊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况本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一些企业开始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一种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把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会计自上个世纪60年代始于美国以来,至今逐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比较成熟的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临近,要求会计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对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精心构筑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下面就对此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述 人力资源会计(HRA)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在“人力资本”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1980年,著名经济学家潘序伦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才会计研究,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讲求效益,率先在国内提出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这标志着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开始。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逐渐从理论转为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方法,目标是将人力资源无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在《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 80年代 ,先是翻译介绍国外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研究。在这些研究成果中 ,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劳动者权益会计论。针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不足 ,有同志提出了彻底改良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 ① 。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继承 ,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改进 ,试图明确人力资源的权益 ,确定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的创新核算模式和与传统管理会计融合增加的管理内容。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 ,包…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型会计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组织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的计量和报告问题,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财务信息。自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以来,一大批会计学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早在1980年,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在《汇报》就提出,我国应开展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当前在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研究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更是迫切任务。现在国内外对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已颇有收获,但在应用上仍困难重重。本拟对此谈些粗略想法。  相似文献   

20.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下面根据资产定义的要点,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